柴达木盆地成为青海高原升温最显著的地区

作者:姜辰蓉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25

  简要内容:监测显示,柴达木盆地成为青海高原升温最显著的地区,升温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同时,气候预测表明,未来10年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还将继续上升。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盆区盐湖、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丰富,在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柴达木盆地风景

  监测显示,柴达木盆地成为青海高原升温最显著的地区,升温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同时,气候预测表明,未来10年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还将继续上升。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盆区盐湖、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丰富,在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它也是整个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显著的地区。

  据青海省气候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1961年至2008年,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升温率为每10年0.44摄氏度,是青海省气温升幅最大的地区,并明显高于近50年全球0.13摄氏度、全国0.16摄氏度的增幅。

  戴升说,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气温呈持续上升状态,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盆地年平均气温呈现显著升温趋势,特别是1998年到本世纪初这种升温趋势更加明显。1998年至2008年,盆地各地年平均气温在零下0.2至0.4摄氏度之间,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偏高0.5至1.1摄氏度,其中格尔木、大柴旦偏高幅度最大。相关预测也表明,未来10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将继续上升,可能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偏高0.5摄氏度左右。

  戴升说,气候变化带来双重影响。监测显示,气候变暖使柴达木盆地牧草生育期天数延长了3至5天,天然放牧时间延长,夏秋季草场利用时间延长缓解了冬春季草场的压力。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使草场植被退化趋势趋缓,草地生产力增大、草场载畜能力提高。同时,增温特别是冬季气温升高,有利于喜温作物面积扩大和复种指数的提高,但气候变暖导致局部干旱高温危害严重,农作物发育期提前而晚霜冻危害加大,作物病虫害增多。(记者姜辰蓉)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没有相关文章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世界上"眼神儿"最好的生物
 螳螂虾的眼睛      英国科学家日前宣称,世界上“眼神儿最好…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