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华:减缓气候变化 重在行动与绩效

作者:潘家华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28

  英国知名学者安东尼·吉登斯和马丁·里斯联名吁请国际社会,尤其是美、中、欧等主要经济体携起手来,尽快促成国际协定,减缓气候变化。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能源与气候变化政策研究的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对此深表认同。呼吁需要得到积极响应,协议需要加速磋商;但更重要的,是要采取行动,考察实际绩效。

  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尽管有不同声音,尽管认同不确定性,但鲜有严肃学者否认气候变化的事实、未来严峻的趋势和减缓行动的迫切性。尽管哥本哈根协议没有获得法律认可,但它所凝聚的国际政治共识是前所未有的,那就是:减缓气候变化,将全球温升幅度控制在不超过工业革命前2摄氏度水平。不论极端天气事件是否与气候变化直接关联,这些事件给人们的警示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历史上饱受气候灾害的肆虐,对保护全球气候紧迫性有着深刻认识。1998年的全国性洪灾、1954年的长江流域大洪涝、1879年长江流域千年一遇的洪灾……生命财产的巨额损失,人们刻骨铭心。气候灾害频次和强度增加,使我们认识到气候安全的挑战更为严峻。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决心,不仅仅是气候安全需要,还有能源安全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中国目前的汽车拥有量不足欧盟、日本的1/10,美国的1/15,而汽车燃油的一多半源自进口。中国的石油储量只够11年的消费。我们可以进口,石油探明储量还可能增加,但地球的绝对有限性,表明我们不可能无限增加原油供给。2008年,中国人均电力消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不足美国的1/5。化石能源燃烧引发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健康损失乃至于生命代价,说明中国的减排,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同时,中国需要通过发展来适应气候变化。三峡大坝的防洪效用,成功拦截了2010年长江洪峰,保护了荆江大堤,维护了武汉安全。没有发展,中国的气候安全就没有保障。许多发展中国家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严重,欠发达不能不说是一个根本原因。发展所需要的能源中,富碳的化石能源最为廉价,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国家的首选,中国也不例外。这也说明,中国在过去40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从不足世界平均的1/4,到目前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跃居全球首位,是发展驱动的。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只有47%,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未来的发展任重道远。显然,我们不能走常规的高化石能源消耗的发展老路。

  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低碳发展源于可持续发展,加速于应对气候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提高能效、保护环境、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农村户用小沼气、大规模植树造林,以及计划生育,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极其重大。举世关注的三峡大坝,每年提供的零碳电力相当于5000万吨原煤,所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超过瑞士、瑞典两个国家2008年排放的总和。2009年年底,中国政府向世界明确承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从当前的9%提高到15%,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表示,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当前中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吨钢的综合能耗,已经好于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的平均水平。风电装机容量增长(绝对量和速率)幅度引领全球,太阳光伏设备生产全球第一,核电投资全球最大。

  应该说,中国减排的行动与绩效,许多发达国家遥不可及。中国也意识到中国排放的峰值尚未到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至少有1/5的排放随产品出口,并没有为中国人所消费。中国人均排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不足欧盟的一半、美国的1/4。美国可以由国会出面阻止美国承担相应的减排义务,欧盟可以通过境外购买减轻内部减排压力;中国为了完成“十一五”20%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一些地方政府强行断电,企业停产,居民无电。中国的这一做法不可取,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决心。我们还要中国怎么做?

  由此回过来再看安东尼·吉登斯和马丁·里斯的公开信,我发现他们呼吁的内容似乎少了点、虚了点;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要求,有些不切实际。中国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一直努力做到极致;再做,似乎力不从心。但是中国没有放弃。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完全有可能而且应该率先垂范,将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降到世界平均水平以下,从而给发展中国家的低碳发展做出榜样,看到希望,增强信心。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而且是全世界的挑战。这就需要国际联手,尽早达成国际协定。中国的态度是积极的,与发展中国家一起,致力于落实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未能完成,我们寄希望于坎昆;坎昆有阻力,我们致力于约翰内斯堡。我们不应放弃,我们不会放弃。(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
    斑头雁从喙尖到尾羽的长度在70至80厘米氧气含量极低的珠穆朗…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