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

作者:刘君武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3

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


斑头雁从喙尖到尾羽的长度在70至80厘米

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


氧气含量极低的珠穆朗玛峰

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


目前世界上约有60000只野生斑头雁,但因为人类狩猎,数目正在减少。其它威胁斑头雁生存的因素有栖息地的消失和气候的变化

  刘君武

  在夏秋季节,如果你有幸到青海湖,千万不要忘记去看看斑头雁;

  在春末或晚秋,假如你能够爬上珠穆朗玛峰峰顶,你一定能够幸运地听到它们的鸣叫……

  在海拔9000米的云端,在空气只有海平面不到30%的地方,在其它生物踪影全无的天空,斑头雁———孤标独步,傲视苍穹,成群结队,一掠而过!

  毫无疑问,它们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儿。

  在9000米以上的云霄中穿行

  资料记载,目前飞得最高的鸟是一只鲁拜尔秃鹫。1973年11月29日,这只不幸的秃鹫在科特迪瓦上空11300米的高度处被吸进了一架喷气式飞机的引擎。但这只是一个特例,通常秃鹫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早前另一只不幸的高空飞鸟是一只绿头鸭。1962年7月9日,这只野鸭在美国内达华州上空6400米的高度和一架飞机相撞。

  当然,并非每一只被记录到的高空飞鸟都命运悲惨。1953年,珠穆朗玛峰8200米高度处,有一只红嘴鸦被人撞见,而它正在偷吃登山者的食物渣滓。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在海拔高度9000米以上,成群飞行的,只有斑头雁。

  这种鸟,头部是白色的,后方有两条水平的黑带,形成如斑马状条纹,故名叫斑头雁。一只成年斑头雁的体重是2—3公斤,站立时高度是60到70厘米。

  每到春天,成群的斑头雁飞向中国青海湖筑巢产卵,生养小雁。在完成生儿育女后,它们就会飞向南方———飞越过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斑头雁的迁徙路线是从它们冬季的觅食之地———印度、尼泊尔的低地出发,飞越喜马拉雅山山脉,到达夏天的生育繁衍之地———吉尔吉斯斯坦、蒙古、中国境内,秋天它们则原路返回。

  斑头雁所在的飞行高空,即使是最强壮的哺乳动物也会很快死亡。

  在珠穆朗玛峰上,氧气含量极低,煤油灯无法点燃;空气稀薄,直升机无法飞行;如果把一个人从海平面高度瞬间升高到珠峰峰顶8844.43米的高度,他会在数分钟内失去意识———他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冻僵。

  在漫长而艰苦的迁徙之途,视乎飞行方向,斑头雁几乎只须在很少机会中———甚至不需要什么机会———就会自然而然地调节身体状况,以适应不同的天气或气候的异常变化。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果它们的飞行刚好处于顺风条件,凭借风力的那一点点帮助,它们能在数天之内就一次完成超过1600公里的单向飞行!

  那简直不是鸟类的脑袋!

  众所周知,鸟类的呼吸系统相比大多数哺乳动物更优良。而相比大多数鸟类,斑头雁的呼吸异常地“深”。

  当斑头雁呼吸时,即使是在非常快的节奏时,也不会出现头晕目眩的情况,它们大脑中的血管不会扩张收缩,每一次呼吸,它们都会比其它鸟类吸入更多的空气(即更多的氧气);因而就是在受到外部力量施力挤压时,它们仍能保持清晰的判断能力。那简直不是鸟类的脑袋!

  美国新罕什尔州达特茅斯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史·马什·泰尼是公认的大雁研究专家。他把斑头雁称为“超级鸟”。马什说:“斑头雁所做出的每件事都优于其它鸟种,特别是它们让人惊异的迁徙飞行,它们有效率极高的呼吸系统……”

  斑头雁为何拥有强大的氧气获取能力?

  原来在斑头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分子结构里包含一个特殊的氨基酸,因而对氧原子有特别的亲和力。这个优势加上斑头雁体内其它几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使得它们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生存资源,可在近9000米的高空安然无恙。

  斑头雁体内有数个组织辅助氧气传输系统。一旦氧气进入血液后,它就被输送到地球上最大雁体内、最需要的组织里———飞行肌。它的飞行肌里密布穿插着如网络般的毛细血管,它们从更大的血管里接受血液。这些毛细血管能够把负氧粒子传送到微型能量生产工厂。斑头雁的肌肉细胞内布满了线粒体,这些微型能量生产工厂就“建立”在线粒体里,其中很多的工厂的位置都处于细胞壁附近,从而可以从近在咫尺的毛细血管里非常快速地抓取到氧原子,为翅膀提供一次强有力的挥动。

  天生的高空英雄

  说起翅膀,斑头雁翅膀挥动的频率同体格大小相近的鸟儿几乎一样:每分钟225次。所不同的是:斑头雁的翅膀更长。斑头雁单翅伸展的宽度可达1.5米。在稀薄空气中,斑头雁挥动翅膀会产生比同等高飞的鸟类更强的推举力。 美国堪萨斯大学兽医学院解剖学教授罗杰·费德博士说,斑头雁是振翅高飞的佼佼者,它们与鹰隼那些在空中滑翔飞行的鸟类大不相同。

  斑头雁在高空施展的另一项技艺就是对天气条件的高超利用。它们能够充分利用顺风作用,大大加速行军速度。根据罗杰·费德博士的报告,斑头雁单凭自己力量,每小时可飞80公里,如果运气好的话,顺风飞行,可达到160公里的时速。借助如此之快的顺风速度,加之它们飞行过程中保持的流线阵(降低风速阻力),斑头雁真的做到了“坐地日行八万里”!

  充分发挥身体机能,加上能量超高效率转化,斑头雁不但飞得既高且快,最终还产生体热。这些热量被斑头雁身上的“高绝缘、高隔热”的内层羽毛保存在身体里,它们因此不会冻僵至死。与此相似,外层交织的坚硬的羽毛则是一层“防水衣”———防止身体外部冻结冰层。高空中身上结冰是很危险的事,会增加体重,把飞鸟拉下高空,坠落地面死亡。

  它们是天生的高空英雄。

  为何不走寻常路?

  斑头雁选择的是一条极其艰难和凶险的旅途。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斑头雁艰难的迁徙之旅,实在不合逻辑。为什么它们不选择一条更舒适的路线、或者换一个栖息地呢?

  有一种解释是:可能在喜马拉雅山底地壳板块碰撞之前,斑头雁已经形成了它们的迁徙路线;喜马拉雅山一天天长高,把斑头雁推向今天的高空高度。也就是说,喜马拉雅山的增高速度是非常缓慢的,缓慢到有足够的时间让斑头雁一天天地去适应高空,并延续着它们的飞行线路。

  每一代大雁从第一次飞行开始,就跟随它们的父辈,成群结队地按固定线路迁徙飞行;而它们的子女长成后,又从它们那里学到了飞行线路的固有方位。一个世纪接着一个世纪过去,斑头雁延续着同样的路线,并把这个前喜马拉雅时代的“生物行为化石”保留到今天。

  另外一种说法是:与绕过群山飞行更加漫长的迁徙相比,斑头雁在迅疾的高空气流中飞行,反而能够为大雁节省时间和能量。哪一种说法更符合实际?现在还不得而知。

  斑头雁,生命的奇迹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斑头雁们是如何辨认路线、飞完全程的,但科学家们猜测它们一定是根据诸多地理特征、生物方面的信息获得综合提示,其中一定包括了山峰河流的地貌形态、太阳星辰的方位、地理磁场信号、气压的变化。

  斑头雁在飞行过程中的鸣叫也许是在传递信息,让雁群保持团结并用回音提供所处位置。这些目前也只是猜测,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涉及大雁飞行。

  除此之外,有关斑头雁的力量、抗疲劳、抗病能力、迁徙路线等等,都值得探索,有些研究鸟类飞行生理变化的国际组织正寻求通过显示器显示飞行中斑头雁的心率,用高科技的GPS记录斑头雁的准确行程。

  2005年,禽流感导致了数千只斑头雁死亡,中国科学家采用卫星跟踪的方法,在青海湖捕捉斑头雁并佩带太阳能卫星发射器(PTT),对迁徙路线中重要停歇地禽流感的防控进行科学研究。

  斑头雁对于人类来说将一直是个生物奇迹。美国格雷厄姆·斯科特博士说:“斑头雁的正常活动能够达到一种人和大多数其它动物彼时都会出现昏迷的生命状态。且不说它们的状态,我们人类对自己的昏迷状态又了解了多少呢?”

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

  斑头雁飞行高度对比图

  斑头雁:爱情卫士

  斑头雁是青海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夏候鸟。体形比家鹅略小,体重3公斤左右。每年3月底迁至青海湖鸟岛、三块石岛以及可鲁克湖———托索湖、扎陵湖、鄂陵湖等地,常小群或成对栖息于湖滨草滩,或在水面上游憩。性机警,每到一地都保持群体活动,并有“站岗放哨”者,当人们接近约150米时便展翅飞去。在水中交配,在陆地上做巢产卵孵化。

  斑头雁最让人惊叹的是它们的忠贞和勇猛———结成配偶后终生厮守,一旦丧偶,它们将孤独终老。

  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斑头雁在青海湖区的栖息地日渐萎缩,由于缺乏淡水和青草,母雁不得不经常驮着小雁长途跋涉去觅食。这直接导致它们数量减少。斑头雁在青海湖区的未来堪忧。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
斑头雁从喙尖到尾羽的长度在70至80厘米氧气含量极低的珠穆朗…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