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荒漠化与沙尘暴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沙漠化生存(1)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沙漠化生存(1)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绿韵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30

睁开眼睛时天已经微微发亮。黛色的远山笼在一层淡淡的薄雾里。路边是班驳的岩石和深深
的沟壑。已是5月,地面上仍然只有有限的杂草。地膜在我的视野里泛着白光。塑料袋挂在草
上,在微风里轻轻摇动。岩石是红色的,很多已经剥落,冷冷地站在路旁。很多沟,似乎曾
经是 水渠,已经陷落,空遗一段依然清晰的石壁。 一棵棵高大的赤峰杨在风中摇动,它们
还没有变绿。偶尔有成片的树林,形成一带的挺拔与坚强。田野似乎是贫瘠的,矮矮的庄稼
无力地站着。干涸的水沟在田间来回交错。

清晨5点,田间已经有人在耕种。牛在缓缓的走着,人在后面扶着犁铧。在茫茫的田地间无声
无息的走着。这一幅画面是一种苍凉的悲壮,映在无涯的山川与天空之间。
这是内蒙古赤峰地区,我们的考察和绿化行动即将在那里开始。当时的我只是惊讶于这片土
地的悲壮与辽阔,而当我们到达目的地巴林右旗巴彦尔灯,才知道沙漠已经是那 么那么近,
几乎是触手可及。  

赤峰地区位于北京的正北,是近几年持续沙尘暴的源头。由于沙尘暴已经有愈演愈烈之势,
赤峰地 区的荒漠化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实际上,赤峰地区并不是荒漠化形势最严峻的地区,
而且荒漠化问 题也并非一天两天。赤峰之所以受关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北京乃至汉城以
及东京的沙尘暴。换 言之,如果不是由于首都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也许荒漠化还会持续快
速地进行下去,直到有一天 问题已经明显得无法逃避,就象漫天黄沙的北京城。这牵涉到中
国政府的习惯:只要不威胁到自身的生存,一切救援措施都只停留在表面文章的水平上。

巴林右旗处在赤峰地区的北部。当地属于丘陵地貌,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说,这种地形最容易
造成开 垦和放牧过度,从而导致沙化。事实上,当地的沙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居民的生存。
并且,那里已 经出现了一批生态难民,也许过不了多久,难民的队伍还会扩大。

当地的生态环境之恶劣让人触目惊心。极其广阔的视野里,除了荒山便是沙丘。山上满是水
流冲刷 的裂谷,远看象是流血的伤口。低上零零星星有几小片田地,可是那些萎缩的庄稼和
周围的荒草相 比,更显出一种凄凉。我们在路途中不时经过一个个起伏连绵的沙丘,那上面
已经完全没有植被, 沙子象瀑布一样从几层楼高的顶端直铺下来。往日在电视屏幕上觉得壮
观的镜头,现在无比真实地 出现在眼前,震撼之余,不能不感受到深深的恐惧。

由于这是一篇社会方面的论文,关于环境我只能做一下白描而不能做生态方面的分析。而我
在第一 节对环境的描述,也将成为后来关于当地在荒漠化条件下生活的大背景。所有的生活
都离不开背 景,尤其在一个人与自然处在和谐和斗争的夹缝中的地方,尴尬而严酷的局面,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 展开。

当地的村庄零散地分布在水比较充足,土地相对适合耕种的地方。村与村之间距离很远,在
平原地区容易出现聚族而居,形成几千人的大村庄,而在这里,村子的规模比较小,而且由
于生态环境的威胁,常住人口正在减少。

从我自己的感觉来说,相对华北平原,如河北。山东等地的内陆地区同样靠农业和畜牧业生
存的普通农村而言,这里的农村并不象想象中的贫穷。道路上经常有农家的摩托车过往。村
民的住所虽然 是土房(少部分是砖房),里面的陈设用品也已经比较现代化,我走访的几家
农户家中都有遥控彩电和冰箱,其余电器也是一应俱全。虽然从这几家来总结当地农村的生
活面貌有以偏概全之嫌,至 少也可以得出结论,农民在这种生活模式下可以保证温饱。

当地的基本种植作物是玉米,一年一季,春种秋收。农田分为旱地和水浇地,以旱地为主。
旱地和水浇地的收成差异很大,在近年天气比较干旱的情况下,水浇地可以保证最基本的收
成,而旱地,就属于靠天吃饭的类型。由于水资源缺乏,水浇地的成本很高,所以难以普及
。2000年,由于全年的持续干旱,绝大多数旱地都是颗粒无收。2001年情况略有好转,但是
收成依然不好。特别是 近几年沙化形势严峻,农田的质量也在逐步退化。在这种条件下,必
须依靠畜牧业作为辅助。

当地的畜牧业以养牛羊为主,采用圈养的形式。由于近年来放牧已经被逐步取消,大部分农
户都采 用庄稼秸杆磨成的饲料在户外圈栏喂养。在大部分平原地区比较普及的大规模产业化
养殖在当地无 法开展,原因一是品种落后,例如猪没有经过改良,出栏时间较长,经济效益
不明显;二是传染病流行,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病毒繁殖速度极快,很容易出现整村
的牲畜集体死亡的情况;三 是交通不发达,道路不畅,没有固定集中的牲畜市场,只能依靠
个别商贩进村收购,价格不合理也 是导致农家难于大规模养殖的重要因素。
村民告诉我们,从1998年开始,由于沙化已经严重威胁农田和生活,四个大队中环境最恶劣
的一 个已经全部搬迁。迁到大板的“移民新村”,成为生态难民。而在另外几个大队,有经
济基础或者 一技之长的村民也已经陆续迁出。村民说,过不了20年,这里可能就会被废弃。
这句话让我猛然间 想到了楼兰。

几年来,特别是在春季,他们要忍受极其严酷的沙尘暴袭击,而且发生越
来越频繁。在4、5月份沙尘暴的高发期,几乎隔一两天就会发生一次,剧烈程度令人震惊:
七八级的大风卷着沙子咆哮着,可见度不足1米。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过几次事故,其中最
严重的是由于狂风将沙子堆在屋后和屋顶,压力过大导致房屋坍塌,致人死命。

在与他们谈话时我一直在想,沙化是由于过度放牧和开垦造成的,应该说他们要承担一部分
破坏生 态的责任,然而,当我们的目光接触到一张张朴实的面孔和生动的笑容,当我们面对
着他们起早贪 黑的生活,当我们注视着在沙丘和沙地中那样渺小而又如此坚强的村落,我们
的心不由自主地缩了 起来。请原谅我语言中的感情色彩,我无法在面对真实又平凡的生活时
无动于衷。生态环境破坏的 恶果,其实不应该全部由他们来吞,而面对这样的环境,他们也
已经无话可说。正如他们习惯的那 种沉默。

当地农民已经认识到了环境恶化的原因,但是,他们无力改变这一切。在努力的耕作中,他
们也没 有时间和精力来做些什么。而且,他们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对他们如此严酷的自然
。在这种情况 下他们选择了承受,一种我们的人民习惯采取的方式。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还能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多 久,但是那样一份爱,仍然是那么热烈而执着。 [未完]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植树造林不当会导致沙漠化
    人为因素对我国土地沙漠化影
    沙漠化生存(3)
    沙漠化生存(2)
    荒漠化、沙漠化、风沙化和沙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