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4月2日电 记者施娟报道:每年春季肆虐北方的沙尘暴,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北方沙尘暴的起源地,历来认为是华北和西北的沙漠地区。而四川大学沙漠生态修复课题组经过5年的调查分析后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地区可能是北方沙尘暴的起源地之一。为实地印证这一观点,4月2日,由四川大学、四川省环保局、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中国沙漠研究中心、四川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草原研究院等机构的有关专家、教授、学者组成的“剑南春寻找中国沙尘暴之源科考队”从成都出发,将对四川、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河北、北京进行科学考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相关结论。
四川大学沙漠生态修复课题组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若尔盖地区具备成为沙尘源和“沙尘启动源”的地理、气象和沙质条件。若尔盖草原沙化形成的沙地密度、粒度,在固定风力下最易形成沙尘天气,每年春季若尔盖地区正处于我国季风的活跃地带,而且处在河西走廊季风的上游;1980年-2002年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的频率与若尔盖地区的温地的萎缩、草场沙化所引起的降雨量的年级变化严格一致。他们由此提出:若尔盖地区温地萎缩、草地沙化与北方大面积沙尘天气有存在因果关系的可能,若尔盖地区可能是北方沙尘天气的沙尘源或“沙尘启动源”之一。
若尔盖草原地处黄河、长江上游的四川、甘肃、青海结合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固体高原水库”,它每年提供给黄河30%左右的水量,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但是近20年来,由于超载过牧、鼠盖和人为破坏等原因,若尔盖草原沙化日趋严重。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的调查表明,仅若尔盖县严重退化草地已达430万亩,占整个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4%,而且每年还在以11.8%的速度递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