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电子废物 >> 文章正文 | ![]() ![]() |
|
|||||
| |||||
香港电子毒物自由港?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香港绿色和平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19 | |||||
新世纪的挑战 电子废物问题是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废物问题。计算机业者为促销和争取市场占有率,经常无必要地推出新型号。事实上,不少西方国家的计算机生命周期已经由过往的四至五年,大幅缩减至只有两年。这意味着报废的计算机数目正与日俱增。危机不但只来自废物数量的迅猛增加,同时也是由于电子废物会释放大量有毒物质,如铅、水银、镉和溴化阻燃物等,严重威胁环境和人的健康。 《巴塞尔公约》是国际公认管制跨境运送及处置危险废物的国际协议,限制危险废物的跨境转移:禁止「富国」向「穷国」输出危险废物;订立出口预报制度:规定出口有害废物前,必须事先知会入口国家 (包括途经国家),并征得对方的书面同意。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这个电子灾害和电子污染的最大制造国不顾《巴塞尔公约》的规定,把这些高度危险的电子垃圾输往亚洲国家,其中80%偷运到了印度、中国和巴基斯坦。 向亚洲出口电子垃圾完全是由残酷的世界经济引起的,国际间的协议未能有效阻止有毒废物的「自由贸易」。循着「自由贸易」的发展轨迹,计算机废物几乎不可逆转地从已发展国家,往包括中国、印度、越南等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丢弃。如果不被禁止的话,大量的有毒物质将朝向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流出。这些国家劳动力低廉,缺乏健康和环境保护意识。有害废物的自由贸易迫使世界上较贫困的人们要在贫穷和毒物之间做出选择----一个任何人都不应做出的选择。 香港:电子毒物自由港? 由于《巴塞尔公约》是管制国与国之间的有害废物转移协议,香港与中国既非国与国的关系,因此公约无法套用到香港特区与中国上。磋商后,双方认为《废物处置条例》已包含《巴塞尔公约》的规定和精神,因此继续沿用此条例处置危险废物的出入口管制。至于与中国之间的废物处置关系,则另订「内地与香港特区两地间废物转移管制合作的备忘录」作脚注。 备忘录是签了,可是看不出彼此在积极配合打击跨境废物转移。《巴塞尔公约》强调废物出口国家负起第一重的守门角色,遇上怀疑货物时要通知入口及相关国家。中、港双方的备忘录,也申明实施「预先通知」的处理办法。 问题是,特区的《进出口(登记)规例》允许货物离港后十四日内再补办报关手续的做法,无疑等同宣告预先报关制的有疾而终。由香港到广东邻近港口,约需一日船程。如果运的是废计算机,在十四日的届满期前,时间足以完成拆机、重新组机和善后的所有手续。 中、港双方就管制跨境废物签定的备忘录,暂时见不到具体成果。相反,这一纸条文,凸显两地在操作上的不协调,看不出有积极做好预报制度,也没有尊重《巴塞尔条约》的精神,使得备忘录犹如空文。2002年8月,中国政府进一步收紧对废计算机的入口管制,自行将有害计算机废物的项目进一步收紧,除计算机显示屏外,更从2002年8月起,把打印机、印刷电路、集成电路、微电子组件,甚至其拆散的组件均一网打尽视作有害垃圾,全部严禁入口中国。然而,中港双方竟没有实时更新备忘录内容,而是拖延至2003年3月会晤时才交换意见,做法未够积极。 香港每年被丢弃的电子废物总量多达二百万件,共十二万八千立方米,足以填满六十四个标准泳池。其中,计算机垃圾多至四十五万部,每日平均的弃置量仍多达一千二百多部,这个数字还未涵盖其它计算机的周边产品。加上,这两年香港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液晶显示器 (LCT) 的出现,令传统球面显示屏 (CRT) 的淘汰量急剧增加。而每个CRT显像管内都含有八磅的铅,会破坏人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肾脏,这也是它被《巴塞尔公约》列作危险废物的原因。 香港产生的计算机垃圾,大部分由本地的非正式回收系统:回收商收集作「循环再造」或「再用」,一到两成会被弃置在堆填区,而由本地慈善团体回收的数量则再次之。而回收后的计算机去向,则是这份报告最关注之处。大部分没被扔进堆填区的计算机垃圾,早被一个「非正式」的回收系统所吸纳,一年回收约三十八万件计算机废物,平均每日的吸纳量超过一千部。我们依照回收的流程,把系统分拆为三个层次,即:基层「收卖佬」、中间商及出口商。 绝大部分回收后的计算机会合法或非法地「回归祖国」运返中国:性能还好的配件,会被砌成二手机在第二市场出售;半生不死的组件或显示屏会贱价拋售,再煎皮拆骨解体。这两年,中国市场对计算机需求殷切,刺激香港向内地大量输入废计算机。有深水?回收店工人不讳言,「回收的计算机大多运返中国,不过要偷运回去。」而广东的南海、惠州、汕头和潮州,都是香港计算机废物的出口地。出口计算机垃圾到中国的出口商有两类。第一是在内地有门路的本港中间商;第二是来港买货的中国同胞。至于出口途径,水路陆路都有。 其它回收后的计算机则漂洋过海被「卖猪仔」到东南亚,甚至非洲的市场。报废的计算机就这样从大城市流入内地的小城市或其它国家,那些地方往往成为计算机垃圾的终极墓地。 绿色和平的立场和建议 香港政府长年漠视回收业的整体规划及配套,使废物回收缺乏正确发展方向。就法论法,香港的计算机回收过程并无违反环保法令。可是,法律的局限在于它管得了回收过程有否抵触法规,却管不了回收者、中间商和出口商出货背后的动机,和物料回收后的实际流向。绿色和平对这种没方向的回收系统未能苟同,也难接受,更深信这样做无法持久。而政府从不支持及匡扶回收业,业内容易倾向过份追求营利而出轨。 绿色和平认为,香港有责任不对外输出危险废物。在这个原则下,政府有必要匡正现存的回收系统,并引导、资助行业发展本地市场,并加快屯门回收园发展回收废计算机的规划步调,同时顾及本地工人生计。 国际社会在这方面的努力已渐见成果。譬如欧洲委员会通过,自2006年7月1日起禁用计算机内六类有害毒物。日本的富士通(Fujitsu) 在2001年底宣布研发成功无铅的计算机配件,以后会大量生产。「回收计算机运动」的报告指出,美国计算机业若继续执迷不悟在计算机中使用有害物质、漠视回收考虑和忽略员工健康,业者将被日本的业者进一步远远拋离,失去市场竞争优势。 最近,中国政府提出的电子垃圾回收利用法草案亦确立制造商责任制,明确制造商有义务对废旧产品回收再处理。这意味着目前中国电子产品回收上的"管理真空"和产业空白,有望被打破。相反,香港这个国际自由港,不但没有贯彻履行国际义务去堵塞计算机废物输出,甚至因为政府对电子垃圾问题的忽略,容让非正式的回收系统把电子垃圾输出到发展中国家,残害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健康及环境。 事实上,要彻底杜绝有害的计算机废物,绿色和平认为正本清源之道在推行「企业责任」Corporate Liability,让生产商正视生产和环保的责任,发展清洁生产Clean Production。这种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源头着手处理污染,而不是「补镬」式的在产品生产后才讲环保。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治理电子废物:地球的干净关 目击台州电子垃圾业 电子垃圾,谁为你“倾倒”? 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促进 “电子废物”拆解严重污染环 电子废物的自由贸易 洋垃圾运 不能让电子废物贻害后人 电子废物自由贸易:洋垃圾运过 电子复仇记 电子废物大事记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