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电子废物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全球电子垃圾70%抛弃在中国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全球电子垃圾70%抛弃在中国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市场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4

    市场报2006年12月4日报道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电子垃圾的数量还将以每年5%至10%的速度迅速增加,所有这些电子废弃物,如果回收处理不当,都将是未来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不仅自身每年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而且还遭遇国外电子垃圾的侵入。

     据统计,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80%被运到亚洲,其中90%丢弃在中国。这样算来,近年来,我国每年要容纳全世界70%以上的电子垃圾。

    专家告诉笔者,电子垃圾的材料里,大多含有铅、汞、锡、镉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流向处于监管真空状态 令人心痛的是,我国大量的电子垃圾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

    据媒体报道,笔者在天津的一个村庄见到,近百家大大小小的作坊,把这里变成一个颇具规模的电子垃圾回收和物理拆解的“集散地”。这种原始地处理电子垃圾的方法,严重污染环境。

    业内人士说,电子垃圾回收点和拆解作坊确实对当地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可是国家没有明文规定,不让从事这个行业。

    如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算起,目前我国已经有了包括《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在内的10部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关于电子垃圾流向的问题,规定很少,甚至对日渐庞大的“洋电子垃圾”进口,也没有完整的配套细则。这就为国内电子垃圾的监管留下漏洞。

    专家认为,我国目前规范废旧电子产品再生利用产业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不系统、不配套,绝大部分电子垃圾被游走于大街小巷的小商贩收走,经过拆解分类后卖给一些没有任何资质的“地下工厂”,对未来的环境治理留下巨大的隐患。

    处理与再利用任重道远 专家指出,电子垃圾虽然失去了使用价值,但是其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失去。电子垃圾具有双重性,即资源再生性和潜在的环境污染性。一方面,电子垃圾中含有金、铜、铝、银等贵金属以及塑料,存在巨大的资源再利用性和开发性,拥有一定的回收利用价值;另一方面,电子垃圾中含有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果回收利用不当或者任意丢弃,就会形成一条水、空气、土壤污染和动植物污染,从而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污染链。

    如何善待电子垃圾里的资源,令其循环利用、造福于民,而不是遗祸后人。这正是我国政府千方百计寻求解决之道的一大课题。

    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和环保部门的有关人士纷纷表示,政府应从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的再生利用率的角度出发,采取各种措施,改变当前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产业无序发展的状态。

    的确,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和扶持建立电子垃圾回收体系的时候到了,应加快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的产业化进程,给予具有资质的电子垃圾资源循环再利用企业以鼓励扶持政策,如补贴政策、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发放政策、再利用产品的减免税制度、土地规划用地指标等优惠政策,应加强对电子垃圾回收处理行业的监管和控制,特别是结合我国国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电子垃圾回收利用应遵循的规范,建立回收利用的监管机制,明确和落实相应的处罚措施。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电子垃圾,不能走出监管视线
    电子垃圾已在侵蚀着我们的生
    我国电子垃圾的总体分析
    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正规企业不
    中国经济周刊:资源再生的时
    电子垃圾污染环境立法探讨
    “电子垃圾”中75%是能回收“
    电子垃圾之城调查:欧盟指令
    硬盘回收环保无忧
    中国电子业面临垃圾大考 国际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