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
背景:
中国湿地具有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除作为濒危和特有动植物的栖息地外,它们还是迁徙鸟类重要的停歇地和繁殖地。中国的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复杂和多样的威胁,大部分与人类的开发活动有关,如排灌、转为农用及其它用途、资源的非持续利用、非法狩猎及污染等。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247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几乎涉及中国所有的湿地生态系统。本项目将在三江平原的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若尔盖沼泽地的辖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曲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其交叉地区;盐城沿海区的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洞庭湖流域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等四个重要地区开展示范活动,尝试消除湿地生物多样性威胁的方法。。
本项目将利用全球环境基金援助的1168万美元、澳大利亚政府援助的259万美元以及中国各级政府配套的2030万美元,在上述四个示范点及中央湿地管理部门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
本项目依据《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优先行动(四)、(六)、(十一)确定。
目标:
在四个项目示范区,确保中国全球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家保护规划、立法及其进程结合起来。
行动&时间:
(1)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省级自然保护区
扩大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湿地走廊带;洪河保护区水体的恢复与管理;在洪河保护区缓冲区开展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农业开发示范;示范编制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利用规划;为湿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制定替代生计方案;对公众加强湿地价值与功能的教育。
(2)辖曼、尕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曲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其交叉地区
在若尔盖沼泽地扩大保护区面积;加强若尔盖沼泽地保护区的管理(辖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曲省级自然保护区、尕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加强社区参与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在若尔盖沼泽地当地牧民社区,进行可持续草地管理示范;示范对生物多样性有利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当地社区开发替代生计方案;加强湿地价值和功能的公众意识教育。
(3)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
扩大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全球重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在大丰国家级保护区缓冲区示范潮间带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对生物多样性有利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当地社区开发替代生计方案;加强湿地价值和功能的公众意识教育。
(4)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
改进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确认并管理洞庭湖盆地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好准备,并将其全部纳入发展规划;在湿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制定并实施替代生计方案;对公众加强湿地价值与功能的教育。
时间安排 2000年-2005年
延伸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