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河自然保护区

作者:赵筑荣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3
 
休闲的猴群。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从保护区成立之初的38群395只增长到现在的76群730多只。

 
保护区迷人的风光让游人赞叹不已。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为31113公顷,其中核心区10543公顷,缓冲区15022公顷,实验区5548公顷。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加大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抓好社区共管工作,社区护林网络体系,做好日常巡护的管理,为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黑叶猴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保护区为黑叶猴提供生存的家园。

  在实施天保工程十多年以来,天然林资源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黑叶猴和其它野生动植物得也到了保存和繁衍。先后有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广西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科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到麻阳河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专题研究。

 
瞧这一家子。

  由国际野生动植物协会(FFI)中国项目组及省林业厅在保护区举办了贵州黑叶猴保护现状调查研讨会,并开展了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调查工作,通过实地调查,基本查清了保护区内黑叶猴种群分布及种群数量,第一次确立了麻阳河保护区为全球最大的黑叶猴种群分布地的定论,同时还被国际野生动植物协会(FFI)列为黑叶猴优先保护地和科研基地。

 
母与子。

  保护区管理局还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动植物保护国际协会中国项目办、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贵州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50多名科研工作者进行科研合作,特别与西南林业大学、华西师范大学胡刚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从2003年以来就开始合作,开展对黑叶猴生态、行为习性等方面的研究,课题至今仍在继续。

  2004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后,更进一步拓展了保护区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空间,通过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保护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带动了保护区自身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保护区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来,保护区管理局始终紧紧围绕保护优先,发展并重这一基本原则,在保护与发展,科研与社区等方面做好工作。管理局每年挤出部分资金支助区内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善了区内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还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资助农户改厕改灶修建沼气池,以减少对森林的消耗。

  保护区内不仅有较为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还连贯着铜仁、遵义的沿河和务川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具有极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同时还可依托乌江山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沿河、务川两县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下,2010年启动了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工作,现《麻阳河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上报,待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评审。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猫鼬社会:弱者善于解决问题
    《动物行动学报》日前发表的研究指出,猫鼬家庭中越是处于下…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