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生态示范区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以人为本构建生态校园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以人为本构建生态校园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2

  
摘要:
    随着社会整体水平的迅速发展,校园公共环境的内容、形式日趋丰富,使其作为文化精神载体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日益增强。民办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较之公办学校具有先天的不足,民办学校应该充分应用得天独厚的后天优势积极构建生态校园。建设生态校园在现实中具有多重意义。
关键词:生态校园;环境育人;生态美

  学习,求知,谁不渴望能有个良好的环境呢?在公办院校尤其是一些名校,自然是不成问题。然而民办学校却存在着先天的不足。目前,民办学校告别了教室是“租”的、教师是“借”的状况,凭借着国家鼓励民办教育规范发展的春风,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雄厚实力,仿佛一夜之间民办学校的校园一下子“阔绰”起来,教学楼一家比一家盖得气派,校园占地一家比一家辽阔。然而,比起那些建校多年的公办学校,校园文化氛围却荒芜得可怜,如何搞好校园建设,营造育人环境便成了一个令每一个民办校长头疼却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实,民办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在这里,论者试图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校园建设问题。生态美学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门研究人与自然、社会之生态审美关系以及人自身动态平衡的美学学科。将生态美学与校园环境相结合,以审美为切入点,按照美的规律营建校园生态人文环境,促进学生现代人文精神的形成,是一项从我国教育工作实际出发,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综合性课题。

    一、构建生态校园的内涵

    校园环境生态美学是一项包括生态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建筑学、教育学在内的综合性学科,是生态美学在校园环境中的具体运用,其最高层面的价值在于在满足环境基本使用功能前提下的素质教育价值。校园环境是承载文化精神,展现其美的意境的客体,审美是学生心灵和校园环境沟通的中介。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濡染和熏陶。因此,校园环境追求生态美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的实现,它构筑并丰富着校园的审美空间。

   (1)生态校园环境的本质是“生态平衡”。生态失调的环境,都是生机窒息的环境,都是不美的环境。为此,学校要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白有责任、义务去爱护环境,美化环境,此外,在保持外在环境的同时注重营构内在人文生态环境,做到真正的内生态平衡。 
 
   (2)生态校园环境的特征是“秀外慧中”。校园生态系统是生态结构与系统功能的统一。结构是内在的,功能是外在的。理想的学校生态环境,应该有良好的结构机制,和充满美感的外在生态表现,从而使校园成为学生的天堂。

   (3)生态校园环境的基础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对校园环境的审美,可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对它的形式,即形象、空间组合、装饰、质地、色彩等等;二是对它的内容,如生态性、功能性、实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等。前者是由建造法则所创造出来的美,是一种能通过视觉直接感知的“形式美”。后者是一种内在涵蕴的美。我们既要承认“形式美”和“内容美”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必须做到二者的统一——统一于校园环境的生态美。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周易》生态美意蕴解读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