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也良:寻找“黄金分割点”

作者:邓延陆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2
  人头攒动的万千游客蜂拥所至,旅游胜地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资源往往会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毁损;与此同时,名胜古迹等有限的旅游资源已经满足不了日渐增长的旅游者的需求。如何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选择合适的“黄金分割点”,成为长期以来困惑旅游界的大问题。而最先在国内提出促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理念者,就是当今被誉为“中国生态旅游之父”的韩也良教授。

  韩也良生于1932年。1948年,他离开了就读的江苏省立南通中学,嗣后考入国立同济大学;1951年转入刚建立的华东师范大学,1953年从生物系毕业,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1957年,他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原国立安徽大学)地理系(现为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开始了学者生涯。他的学术研究总是离不开实践和社会需要。一次偶然的机遇,使韩也良走上了倡导建立旅游生态学和发展生态旅游的不悔之路,并使他为之奋争不息。

  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他参加了一次对安徽省贫困山区的生态环境调查。年近50的韩也良在那些地方看到,当地群众为了吃饭不得不毁林开荒种粮,以至于引起水土流失。如此偏僻贫困的山区很难走引进项目“兴工致富”的路,但那大片的青山碧水和宜人的生态环境,却是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难以寻觅的,这不是最珍贵的可以让农民和贫困地区发财致富的资源吗?于是,他向省政府提出了开发旅游、但必须是开发“生态旅游”的建议。随后,他又在当时我国唯一的旅游业学术刊物《旅游论丛》上,发表了《开展旅游生态研究,创建旅游生态学》的论文,大力倡导开发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赫兹特于1965年提出来的。赫兹特针对旅游市场无序开发而使有限的旅游资源难以维继的状况,提出了在旅游活动中,以对当地文化和环境最小的冲击、给予当地最大的经济效益与游客最大的满意程度的新旅游理念。这种可使旅游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直到近20年后即20世纪80年代才正式开始了理论创立时期。韩也良独树一帜,率先在国际上提出了“大生态观的旅游理念”,因而使中国旅游业从开始就没有堕入“回归自然”、“基于自然”的纯自然主义,或强调“生态旅游就是高端旅游”等过于偏颇的窠臼。

  为了在中国推行生态旅游理念,韩也良付出了毕生精力。特别是他创建并亲自担任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以来,更是不遗余力地推进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生态旅游”理念。他告诫大家,既要反对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滥用生态旅游的招牌,开发伪生态旅游,施行破坏生态环境之实;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学者们从概念到概念,只是生搬硬套国外一些不切合实际、不适合中国国情民风的纯自然或唯环保的生态旅游模式。韩也良提出,生态旅游首先是旅游,不能失去旅游的属性和功能。旅游既要满足游人的需求,又必须使开发者与地方都能获益,而在经济、社会、生态以至政治影响等方面都能够和谐协调地可持续发展。

  “大生态”,包含着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生态)、人与人(世态)、人们自己的身心(心态)的和谐。为此,韩也良提出“大生态旅游”是以“生态资源要素(如景观、环境、科技、文化、美学、产业、产品、营销、服务、消费等)为内涵,以生态文明为基础,施以生态经济和生态智慧的优化、系统性地开发和管理,寓教于游憩,通过生态旅游的生态、经济、社会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旅游产业和事业。

  2005年以来,当时已逾72岁高龄的韩也良老骥伏枥,依然壮心不已地为他主持编制的《中国生态旅游推进行动计划》而奔波于全国各地,深受政府部门、景区景点、媒体和学术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举办了多种活动,他被人们誉为“中国生态旅游之父”。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