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沙漠抗争的人

——记内蒙古赤峰市林业治沙管理站副站长刘玉山
作者:吕斌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2
  刘玉山,1961年7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1984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系,现任赤峰市林业治沙管理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

  多年来,刘玉山坚持在治沙造林生产第一线,在科研和生产中取得显著成就。1986年12月至1992年6月,他在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先后主持完成了“油松落针病防治技术的研究”、“油松疱锈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毒蝇防治松毛虫技术的研究”等主要科研课题。这些课题紧密结合林业生产实际,在旺业甸林区进行6年的观察、试验和研究,对影响发病的因子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了病害发生的关键因子——林内湿度,摸索出了科学简便、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办法,收到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这项研究中,他还发现了一个对国内来说新的病源菌种类,而在国际上,这种菌寄生在油松上也是新纪录,为我国林木病害研究填补了一项空白。

  1993年至1995年,刘玉山发现林区农民缺土地、缺技术,大量的林业副产品白白浪费,而农民生活水平又相当低。在没有科研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刘玉山主动请求到宁城县黑里河林区的四道沟乡搞食用菌培育技术推广,两年下乡300余天,深入村庄和农户,向农民讲解食用菌培育技术,现场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他的指导下,四道沟乡每年培育滑子菇20余万盘,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余万元,人均收入提高了300余元。到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这个乡农民创收的主要产业。

  刘玉山用4年的时间,将巴彦尔灯项目区境内4万余亩流动沙丘变成了踏郎、黄柳的采种采条基地。植被盖度由原来的不足5%提高到目前的85%以上,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00余万元,使沙区人民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看到了绿色的未来。2001年这项工程被国家计委、国家林业局列为西北5省区防沙治沙及沙源治理现场会的首选参观点。

  1996年,刘玉山主持“国家林业局治沙扶贫达小康翁牛特旗玉田皋试验示范区”的工作。项目区地处科尔沁沙地的腹地,境内流动半固定沙地面积占全乡总土地面积的65%,冬春两季黄沙滚滚,吞噬着农田和牧场,威胁着村庄和农牧民的生活,“沙子打脸,土进碗,路上行人难睁眼”是这里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他接受任务后,就一头扎进了滚滚的黄沙中,通过大量的调研数据搞总体规划,亲自组织施工,每年春季造林完成时,刘玉山的肤色与土色相同,脸与沙地同样粗糙。5年时间,完成封沙育林10.5万亩,营造防风固沙林两万余亩,从根本上控制了这一地区的风沙危害。

  刘玉山还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利用植物再生沙障治理高大流动沙丘技术”科研课题。为推广这项技术,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现场会,使这项技术当年推广面积达15万亩,固定了15万亩滚滚黄沙,可年产生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他主持完成的“流动沙地沙障治理模式研究与推广”课题,根据沙区种条和劳力供应情况,构建了9种适合不同地区的治理模式,锁住了7万余公顷滚滚黄沙,使昔日的流动沙地变成绿洲,植被盖度由原来的5%提高到目前的68%,这项技术成果被专家鉴定为:“丰富了治沙造林学和林业生态工程学的内容,达国内同类研究与推广的领先水平”。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02年,国家人事部、国家绿化委、国家林业局联合授予刘玉山“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称号。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