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龙松:圆梦“零排放”

作者:陈惠方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3
    这是地地道道的一个中国农民的发明。这是地地道道的一个中国农民发明家。

  无污水排放造纸新工艺,经国家一级科技查新机构———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科技查新中心的查新报告显示:该项目是迄今为止国内外首先研制成功的能使泥浆(即短纤维)、污水全封闭处理后重新回用的系统。该系统能实现污水零排放,纸浆回收率达100%,节水率达95%,是一项节能减排的国内外领先的环保型创新工艺。

  这个工艺的发明者名叫厉龙松,是从风光秀丽的楠溪江畔———浙江温州永嘉县瓯北镇芦田村的农舍里走出来的一个农民发明家。为治污减排苦苦求索10余年、创造污水“零排放”奇迹的厉龙松,如今依然还在为推广他的“零排放”四处奔波着。

  变废为宝“纠缠”废塑料

  厉龙松和乡亲们祖辈生息的百里楠溪江,水清山秀,岩奇村古,是国家级风景区。1993年春天,一场大雨过后,当他像往常一样在楠溪江边散步,望见江里滚动着一团团颜色各异的废塑料时,心里猛然一震:“难道这就是人们心里赞美的楠溪江?”厉龙松心生一念:如果把这些满江满地废弃的塑料纸利用起来,变废为宝,不是能从根本上消除这种严重的白色污染吗?

  自此厉龙松开始走上了环保科研之路,着手进行塑料垃圾的综合利用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试验,终于搞成了塑料还原成石油的产品开发。但在试生产中,由于塑料炼油利润低,推广价值不大,只得作罢。厉龙松没有气馁,他又果断地转而“废塑料造粒”研究,即把废塑料经过处理“造粒”,还原成原材料重新使用。

  他的这一发明成功后,由于生产工艺简单,投资省,销路畅,经济效益好,很快被人仿效,造粒厂家一轰而起,原材料(废塑料)遂供不应求。虽然厉龙松自己的工厂因原材料不足面临困境,但看到城乡的废弃塑料,由于有人收购而大大减少,他即高兴地退出竞争,另谋它途。

  制浆造纸实现“零排放”

  转产后的历龙松沿着楠溪江考察新项目时,发现有许多建在江边的造纸厂,把大量生产污水排放到江中,这使他惊讶不已!而正在此时,有人找他合伙生产红板纸。造纸工艺对于厉龙松来说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解决污染问题。他知道生产一吨纸要排放200多吨污水,环境代价相当大。他下定决心,解决污水排放问题。

  长期以来,国内围绕制浆造纸能不能实现“零排放”,一直争论不休,不少造纸行业和科研部门的专家、学者,为了实现造纸生产污水“零排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而当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个造纸厂,因治污减排不能达标而望“污”兴叹的时候,这个明不见经传的农民发明家,就声称能实现污水零排放!这岂不是一个奇迹?

  上世纪在50年代未期,厉龙松曾在温州海坛化工厂当过3年工人,好学上进的他,当时啃过化工方面的大部头书,想不到几十年后的今天,经复习钻研后竟派上了用场。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历龙松终于研制出一种全新的胶粘剂,这是一种对原有配方进行改性的絮凝剂,絮凝效果好,纸浆和水分离彻底,使污水可以直接循环使用。

  接着厉龙松还把传统的工艺设备进行了改进,将原先毛毯输送带改成了尼龙网,把抄纸机的位置改到了流浆箱的下方。

  2003年初,厉龙松的新工艺终于小有成就,不仅无污水排放,还节约80%的煤,95%的水,利润提高数倍。后来又经过对工艺流程的反复改进,使之不断完善,先后在本地区的利民造纸厂和龙翔造纸厂推广“零排放”均获成功。

  “没有发现一滴污水外排”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鑫达造纸厂,是一个以废旧纸板为原料,生产包装纸板的小型造纸厂。由于长期以来生产污水不能达标,常遭罚款。同时,由于采用传统造纸废水处理成本过高等原因,使企业长期处于微利或无利乃至亏本的困境。经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杜金梅的引荐,2006年10月2日,该厂请来了拥有纸浆造纸“零排放”新工艺专利的厉龙松,对该厂的造纸污水处理设备进行了考察,他认为该厂完全符合“零排放”改造条件。在县环保局的支持下,该厂经向县环保局申请,并经批复同意后,从10月初开始,对原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改造,11月15日改造完毕。此后,该厂生产的造纸废水,在无需进行生化处理的情况下,不仅不变黑、不变臭、不变质,而且实现了直接循环回用,达到了“零排放”的目的。

  “那么,采用了这一专利后经济效益如何呢?”笔者提出了厂家最看重的问题。

  “效益很明显!”在作为“零排放”专利推广样板厂之一的鑫达造纸厂,董事长詹志江高兴地扳着指头给我们算细账,“我厂现在生产的包装纸板,由于纸质坚硬平滑,销路很好,供不应求。造纸是用水量最大的企业,过去,我们用4吋泵24小时日夜不停地抽水,那该耗多少水啊,一个月光电费就要三四千元;现在每天30吨循环水反复使用,一个月电费才一百来元,真是省水又省电;过去不仅枉费了多少新鲜水,而且还要向地下排放大量的污水。这样统算下来,像我们这样规模的厂子,年增产值570多万元,增加利润50多万元。”

  “那么,你们厂能不能自始至终做到‘零排放’呢?”

  “怎么不能!我们厂自采用了老厉的‘零排放’新工艺后,市县环保局为了核实我厂采用造纸新工艺后,污水是否‘零排放’,有没有‘偷排’?先后两次来了两拨人,对我厂进行临时突击检查,均确认我们拆除了厂内外的排水管道,封堵了生产废水的各个排污口,没有发现一滴污水外排。真正做到了生产增收,环保达标!”厂长说到这里,喜悦的心情写在了脸上。

  自主、自力、自愿、自费推广“零排放”

  厉龙松“零排放”专利,自2005年1月5日公开以来,一些人的吹捧、“报喜”的信函和各种诱惑便纷至踏来。日前,又有一个“国家级”的科技评奖会“诚邀”他参加,但要他先交3600元的“会务费”,老厉自然没有上当;美国一家投资公司,不久前高薪请他出国“传经送宝”,老厉依然没有动心,被他一笑置之:“这些东西没意思的,没意思。”

  厉龙松自主、自力、自愿、自费推广“零排放”,也遭遇许多阻力和挫折,村民们很为他愤愤不平,说:“老厉创了新,却伤了心!”他自己则大有感慨:“发明难,推广更难!”

  一是身份问题。厉龙松是个没有职称没有学历名不见经传的农民,不少人认为:“一个同土圪瘩打交道的农民,还能搞出这样高深的发明?千万别被他‘忽悠’了!”因此就产生了先入为主的排斥感。厉龙松去见某市环保部门的一位总工时,竟被质问:“你一个农民怎么可以跑到我办公室里来?”

  二是资金问题。厉龙松搞科研是自费的,而搞科研很花钱,几年来他为了研究“零排放”,把自己家仅有的一点积蓄全撘进去了。在推广这项专利时所需的技改、鉴定、宣传、公关、交通费等一大笔经费就无从着落。这样一来,在资金问题上,就出现了恶性循环:推广一个厂赔一次钱;越赔钱越没能力去推广。

  三是观念问题。每一项发明的成功,都是对某种生产工艺的改革,是对旧工艺的否定,是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是一种破旧立新的革命,势必遭到因循守旧势力的否定和反对。“零排放”在推广中同样遇到这种阻力。

  四是一些厂家“小成即安”。厉龙松在一些小型纸厂推广“零排放”时,一些厂家为了一再省钱,往往没有按照新工艺规定的配料下药,而总是要打一些折扣,这样一来就势必影响新工艺的效果;而有些厂家,在取得一定成效后,就“小成即安”自我满足,再也不愿意投资搞新的技改了。这也是厉龙松最感苦恼的事。

  五是唯上唯书不唯实的问题。这是“零排放”推广连连受挫的最重要原因。因为“零排放”是个创新事物,当然很难在上头的“红头文件”上找到“条文”依据。因此有些环保官员就此对“零排放”亮起了“红灯。而保定地区的一些环保官员则说:“要大胆闯,允许试,才能闯出一条治污减排的道道来!”。

  厉龙松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越挫越奋,挫而弥坚,他决心冲出那些怪圈,圆了他“零排放”的环保梦。

  ■人物档案

  厉龙松

  浙江温州永嘉县人。多年来,从事产品开发,有多项专利问世,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发明家。

  2005年1月5日,他的“无污水排放造纸新工艺(亦称污水零排放造纸新工艺)”专利公开,专利号为:200410014114.8,公开号为:【11】C.N560358A。经国家一级科技查新机构———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科技查新中心的查新报告显示:该项目是迄今为止国内外首先研制成功的能使泥浆(即短纤维)、污水全封闭处理后重新回用的系统。该系统能实现污水零排放,纸浆回收率达100%,节水率达95%,是一项节能減排的国内外领先的环保型创新工艺。

  长期以来,国内围绕制浆造纸能不能实现“零排放”,一直争论不休,不少造纸行业和科研部门的专家、学者,为了实现造纸生产污水“零排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而当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个造纸厂,因治污减排不能达标而望“污”兴叹的时候,这个明不见经传的农民发明家,就声称能实现污水零排放!这岂不是一个奇迹?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