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伊春市委书记许兆君:小兴安岭的“林包公”

作者:李庆生 吴殿峰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8

  许兆君其人

  被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森林使者”称号,先后当选为“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第六届中国改革十大杰出人物”、“2007全国环保绿色卫士”,并获得“2007世界和谐人物杰出贡献奖”。

  从政25年,从一个农场知青,成为“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全国“绿色卫士”、联合国“森林使者”;从一个林业外行人,成为中国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者;从一个三尺讲坛上的高校教师,成为中国最大国有林区的当家人……这就是人称小兴安岭“林包公”的许兆君。

  在瑞雪飘飞的时节,记者来到黑龙江省伊春市,实地采访了这位与红松休戚与共的“林包公”,试图了解以他为首的团队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伊春在中国国有林区改革中“破冰之举”的勇气和经验。不同的是,此时许兆君已任伊春市市委书记了。

  许兆君宣读了他的就职宣言:“再困难也绝不向林子伸手,再困难也绝不以资源换取暂时利益,再困难也绝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走进了祖母绿的伊春,走进了祖母绿般的小兴安岭大森林,就走进了地球上一块大自然意义上的祖母绿。”有首歌是这样唱道的。祖母绿本来是“绿色宝石之王”。伊春人民把小兴安岭比作祖母绿,可见其珍贵程度。

  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巧刚下过一场大雪,林都伊春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远离大城市的喧嚣,置身茫茫林海雪原,呼吸着丝丝甜味的空气,踩着吱吱作响的白雪,和伊春市环保局局长陈庆铁聊起许书记保护生态、保护红松的事儿,陈局长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伊春市被誉为‘祖国林都’、‘红的松故乡’,森林覆盖率达83.8%,全国第一。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估算:自1984年红松林被开发以来,伊春所贡献的木材,如果装上火车排列,可以从中国北部的伊春排到海南岛的三亚。”谈到林区为祖国的奉献,陈庆铁十分自豪。

  然而,对于伊春这样一个资源型城市来说,巨大贡献背后带来的却是森林的过度消耗。由于过度采伐,伊春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困境。到2002年底,全市活立木蓄积已由开发初期的4.48亿立方米,下降至2.05亿立方米。

  2003年7月1日,许兆君当选伊春市市长,同时任林管局局长。从那一刻开始,他的生命就和这片祖母绿般的森林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人们的评头论足甚至非议中,许兆君宣读了他的就职宣言:“再困难也绝不向林子伸手,再困难也绝不以资源换取暂时利益,再困难也绝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随后,伊春市委、市政府又确定了“坚持严格控制采伐限额不动摇,严打涉林犯罪不手软,严格伐区管理不放松,严肃责任追究不留情”的“四严”方针。明令各森工企业“一米不准超采”。“凡破坏森林资源的,无论涉及到谁,一律严惩不贷。”

  为了切实管好林子,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伊春市委、市政府开始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实施电脑操控,数字管理,一车一票一证。一旦某个林业局的生产任务完成了,就绝对不能再砍伐任何木材了。

  按照伊春市林管局出台的《伊春市关于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及木材经销中违纪违法问题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一些顶风而上的人撞到了“枪口”栽了跟头。许兆君先后撤了4个林业局局长、28个林场场长,查处涉林违纪干部262人,追究了900余人的刑事责任。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他为最动真格的“林包公。”

  无论春夏秋冬,只要能抽出时间,许兆君就往林场里跑,在林子里一转就是几个小时。他不止一次地说:“我当一天市长,当一天林管局局长,就要管一天林子。管好林子,是我这个当市长的第一位责任。我不求功,不求利,就是要把这块资源管住。”

  红松原始针阔混交林是小兴安岭生态系统的顶级群落,生态价值极其珍贵,既维护着小兴安岭的生态平衡,也维护着以小兴安岭为生态屏障的中国东北地区的生态安全。伊春市境内小兴安岭的自然条件最适合红松生长,世界60%的红松在中国,而中国80%的红松在伊春,所以这里被誉为“红松的故乡”。

  清代《黑龙江志》曾有对小兴安岭红松原始森林的记载:“参天巨木、郁郁苍苍、枝干相连、遮天蔽日,绵延三百余里不绝。”《柳边纪略》描绘清代的红松原始森林:“半属窝集,崎岖阴森,不类人间。万木参天,排比连络,间不容尺。”但是,从1948年小兴安岭开发到2003年,历经56年的采伐,这里的天然红松林已从原始的120万公顷减少为不足5万公顷,孤零零地散落在小兴安岭的林间和山巅。

  许兆君说:“如果红松这个顶级群落遭到彻底破坏,届时国家即使拿几百亿、几千亿也买不回来这座生物多样性的小兴安岭了。再不严管,‘红松的故乡’就变成了‘红松的故事’,绿色宝库就化作绿色的记忆了。”

  2004年8月22日,许兆君果断发布市长1号令,自2004年9月1日起在伊春境内全面“停伐红松”。许兆君说:“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中国这块少有的祖母绿,我们必须停伐红松。我们每年财政收入只有七八亿元,停伐红松每年要损失1.6亿元。但小兴安岭的生态屏障作用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然而,伊春市的财政收入并没有因严管而造成1个亿以上的损失。相反,严管资源、停伐红松使伊春的森林每年净增长500万立方米以上,木材价格上涨80%,全市财政收入反而增加了2.8亿元,职工工资也不断增长。从此,一些反对的声音销声匿迹了。

  在许兆君的办公室,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办公桌上放着一个玻璃瓶,里面是大半瓶的红松种子。据说,在“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他就是拿着这个瓶子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说起这半瓶松籽还有一段故事。

  2003年9月的一天,许兆君听说松岭经营所几个工人因采摘松塔,把37棵百年树龄的珍贵红松砍倒了。他立即要求有关部门给下辖的21个县区行政主要负责人打电话,要在毁林现场召开现场会。当时到达毁林现场要爬一座400多米高的山,车辆无法通行,大家都必须爬上去。看到市长带头爬山,没人敢叫苦。在现场,许兆君弯腰一粒一粒地拾起散落在地上的红松种子,揣进了自己的口袋。回到办公室后,他把这些种子装进了一个玻璃瓶中。“它能提醒我别忘了我的承诺,我要看护好伊春的红松,伊春的森林资源。”许兆君说。

  在五营国家森林公园,记者看到,一棵棵红松挺拔伟岸,与云天相接,树身很粗,两个人环抱都难以合拢,而且每棵红松上面都有铭牌,写着认养人的名字。据专家测算,这批保存完好的天然红松足有600多年了。这些树的周围是望不到边际的红松苗圃,树龄大概也有50年了。

  五营国家森林公园负责人说,许兆君特别喜欢这些红松,只要有空就来看一看。2005年8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袭击了伊春,上千棵几百年树龄的红松被拦腰刮断。得知这一消息后,许兆君马上驱车赶到现场,抚摸着横七竖八倒在地上的红松,心疼地流下了眼泪。他心情沉重地说:“五营国家森林公园成片的红松被刮倒,是以往滥砍乱伐、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后产生的‘孤岛效应’,如果我们不加快生态系统的全面恢复,今后这样的悲剧还会重演。”

  保护红松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为了唤起更多的人来保护红松,2007年,伊春市与中国建设银行联手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以“关注伊春,保护红松”为主题的红松龙卡,设立了红松保护基金。大家被许兆君的行动所感染,都踊跃办理这种消费信用卡,希望每刷一次卡都能有一点钱捐到红松保护基金,为保护红松出一份力。

  如今,伊春市包括红松在内的所有森林都被精心地保护起来,但许兆君并不满足。他说,仅仅停止对红松的采伐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恢复天然红松林,下一步必须对小兴安岭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在2008年8月召开的保护红松国际研讨会上,许兆君代表132万伊春人庄严承诺:在停伐红松的基础上,争取全面停止森林主伐。经过20年努力,把小兴安岭恢复到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

  2006年1月4日,国务院作出重大决定,通过了在伊春开展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这项改革,被视为突破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堡垒”。媒体因此称许兆君为中国国有林权改革的“先行者”、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探路人”。

  从当上市长开始,许兆君就被一个个问题困扰。怎样才能形成制度,对森林进行持久地保护?政府如何面对“保林子”和“保吃饭”的矛盾?因为他知道,单靠行政手段不行,单靠“堵”也不可能持久。作为地方行政长官,又不能把林区管穷了,管死了,还要让林区人民好起来,富起来。

  一天,他突然想到,当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一夜之间决定大包干,18个鲜红的手印一齐按下,结果按出了天翻地覆的农村改革。他又联想起自己在省经贸委工作时,很多国企通过股份制改造,使奄奄一息的企业焕发了勃勃生机。许兆君有了主意,要改变林区的社会贫困,要化解林区“两危”,必须从体制入手,彻底改变大锅饭这种国营体制,把森林交给大山的主人。

  其实,全国的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并不是新鲜事物。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就提到国有林区体制创新等课题。但是没有人敢捅破这层窗户纸,没有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2003年开始,许兆君踏上了漫漫的改革路。他先后多次向省里并到北京汇报情况,阐述自己的改革思路,争取支持。2003年12月4日,回良玉副总理专门就此事约见了他,本来只定15分钟的约谈,可许兆君滔滔不绝讲了45分钟。回良玉副总理说,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国有林区的发展和林业职工的生活,明确表示支持国有林权改革,争取在伊春搞试点。

  2004年4月,寒意料峭的小兴安岭泛起了点点新绿,伊春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唯一试点地区。2006年1月4日,国务院作出重大决定,通过了在伊春开展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拿出8万公顷国有林进行试点。这项改革,被视为突破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堡垒”之举,也被专家称为中国的“第三次土改”。媒体因此称许兆君为中国国有林权改革的“先行者”、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探路人”,伊春也成为中国国有林区的“小岗村”。

  2006年4月29日,具有历史意义的林改第一槌在乌马河经营所敲响。许兆君同一个普通的林场职工蒋永彬签下了第一份合同,开始了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

  这次改革,就是按照“远封近分”的原则,把伊春国有林区的远山区封起来,继续由国家管理,以生态建设为主;将近山区林地让渡给林业职工,使其成为民有林,并赋予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处置权,一定50年不变,可以转让,可以继承。目前,纳入先行试点范围的国有林地已全部让渡完成。通过改革,林权所有者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山主人”,造林和管护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到2006年底,伊春市8万公顷试点林地承包任务全部完成。6623户像蒋永彬这样的林业工人,通过各种支付方式获得林地承包权。

  李基库本是伊春市翠峦林业局幺河所的一名普通工人。2006年5月,他承包了一块面积8.75公顷的林地。从此,他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林子。在未承包林地之前,他经营的主要项目是地栽黑木耳,年收益1万元左右。承包林地后,他见缝插针在自家林地摆放两万袋黑木耳,年获利2.8万元。在此基础上,他又栽植大量的五味子、班克松苗,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如今的老李乐不拢嘴:“买了一片林子就等于多了一个儿女,既能养老防老,又能为子孙留下一个钱袋子。”

  同李基库一样,林区的人们不断看见身边可喜的变化。在伊春市桃山林业局神树林场,一块地20年里造林五六次,山还是秃的,承包给职工一年后,山就变绿了。在试点林地里,只要能开发林下经济的,都种上了人参、五味子等中药材。在以往,地不是自己的,没人敢种。以前造林,能保证50%的成活率就算高的了,现在,不到100%还要补植……职工群众投资林业发展,营造民有林的积极性非常高。

  有人问:林权制度改革后还会不会发生乱砍滥伐事件?许兆君说,这纯粹是杞人忧天、因噎废食,并形象地比喻:儿子是父母生养的,但父母也不能将儿子随便杀死,那是法律所不容的。林权改革后,虽然林子归职工所有了,但还要受森林资源法律法规的约束,而且还可以通过一些良性机制引导和约束承包经营职工。

  为激活林业产权流转,许兆君亲自指导建立了中国国有林区第一家活立木交易市场。在适当时机可以随时启动,这样就突破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模式,成为了林业职工随时可以支取现金的“绿色银行”。

  伊春国有林权改革一案,被评为2006年中国改革十大案例。“山定主、林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这招妙棋,激活了多年危困林区的发展全局。“国家得生态、职工得收益、企业卸包袱、社会得稳定”的国有林业发展多方共赢机制逐步建立。伊春林区终于逐渐从“两危”的局面中走出来了。

  在“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当时还是黑龙江省伊春市市长的许兆君高票当选,并以明显优势列网上公众投票第一名。组委会对他的颁奖词是:“在很多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增长时,他却率先推行了中国国有林权改革的试点,为地方官员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了榜样。”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粉色鬣蜥
     粉色鬣蜥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一…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