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润蓉 守护普氏原羚最后的家园

作者:郭晓芸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2-16

  它们生活在海拔3400多米的草甸地区,青海湖环湖地区是它的乐土,那里的芨芨草、沙鞭、狼毒等,都是它的美味佳肴;那些沙丘、缓坡和平地,则是它肆意撒欢的舞台。它们就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普氏原羚。这种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叶润蓉副研究员便是其中之一。

 

  难忘草原上的那抹白

  叶润蓉第一次见到普氏原羚,是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她来到青海不久,对高原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她经常不畏艰苦到野外考察。在广袤的高原大地上,她经常能看到大学课本中提及的高原生物。然而,初见这种早在100多年前便已命名、为人知晓的普氏原羚时,她还是被它优雅、轻盈的身姿深深吸引。


  回忆往事,叶润蓉依然有难掩的喜悦——


  连日的野外调查,大家都有些疲惫。百无聊赖时,叶润蓉透过车窗极目远望。忽然,她看见远处有一群“黄羊”奔跑在草滩上,顿时,“黄羊”那与众不同的奔跑姿势吸引了她。只见那些“黄羊”的前后肢并在一起,后肢则用力后蹬,身体跃入空中,着地时用力后撑,这种跳跃式的奔跑,使“黄羊”的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波浪起伏的曲线,分外优美。尤其是那白白的屁股高高地翘着,随着跳跃的身体起伏,犹如撒落在草原上的白珍珠,在四野满目绿色的映衬下,非常醒目。


  那哪里是“黄羊”啊。“普氏原羚!”叶润蓉惊喜地喊出了声。

 

  受命展开专题调查

  就这样,叶润蓉感兴趣的动物名单上,多了普氏原羚的名字。


  其实,在此之前,普氏原羚的生存状况已不容乐观,甚至可以用“恶劣”来形容。这种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内蒙古西部、新疆东南部、甘肃北部、宁夏以及青海等地的物种,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区范围锐减,已成为濒危动物之一。早在1988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普氏原羚已被列为我国Ⅰ级保护动物;1996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将它列为极危级动物;1998年,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动物;200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羚羊专家组曾指出,在世界上所有的羚羊中,普氏原羚最濒危……


  庆幸的是,作为现在普氏原羚唯一生存地的青海省,有关部门也已经为尽快启动“普氏原羚拯救保护工程”在做着各项工作。


  正是在这样的状况之下,2003年8月5日~9月15日,叶润蓉受青海省林业局委托,牵头组织了普氏原羚分布状况及数量的专项调查。

 

  矫健机敏的高原精灵

  叶润蓉与同事们来到青海湖周边及共和盆地等地展开调查。因为青海湖周边是高原亚寒带半湿润气候,植被以青海固沙草草原、芨芨草草原和嵩草高寒草甸为主;共和盆地为高原温带干旱气候,植被以灌木荒漠为主,而这些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普氏原羚繁衍生息的绝佳地点。


  于是,海晏、刚察、共和、天峻等地都留下了专家们探寻的脚步。然而,那些奔驰在高高低低草滩上的精灵,身姿矫健、机警敏捷,往往不等人靠近,便已将臀部的白毛竖起外翻,告诉同伴有危险临近,若人继续靠近,它们便四下逃开,寻找最近的隐蔽点。


  叶润蓉说,普氏原羚最喜欢的隐蔽地点是草丛,芨芨草、狼毒等草窝就是它们的安乐窝,每当有人类试图靠近时,它们便玩起捉迷藏的游戏。如果它们发现所选的草窝有潜在危险时,便会悄悄地转移,以求得最大的安全感。所以,调查组观测到普氏原羚的最近距离为20米~30米。


  有一次,调查组在湖东一处草滩蹲守了3天都没发现普氏原羚的痕迹,大家又累又失望,但发现普氏原羚的愿望更加强烈。第四天清晨5点多,众人又来到蹲守地点。约一个小时后,晨光熹微中,一只雌羚带着小羚从对面的草坡缓缓地走了出来。“我们一直看着它们走到一汪水旁饮水,大家很激动,但又不敢发出一点声响,甚至不敢拍照,怕惊着它们。”


  一个多月以来,通过对普氏原羚活动地区的粪便、尸体、足迹等各种遗留痕迹的定位、研究,大家对普氏原羚的生活习性、作息规律等有了更深的了解。叶润蓉也对普氏原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说它“珍”,是因为它在物种多样性、科研价值、旅游价值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性;“稀”则体现在它种群数量少。正是由于普氏原羚是一种尚未被世人完全了解的动物,它的观赏价值、旅游价值以及研究价值有待更深层地挖掘。

 

  保护普氏原羚的生存环境


  叶润蓉清楚地记得当调查组一行来到天峻县时,惊喜地发现这里有一个数量达70多只的普氏原羚大种群。当地的牧民群众请调查组不要将此上报,他们说如果这一情况被外界知道,那这里就会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反而会对普氏原羚的保护不利。他们还想通过调查组向有关方面递交一封呼吁加大普氏原羚保护力度的信,希望人类不要过多地打扰它们的生存环境。


  然而,这个种群在之后各方专家学者的多次调查中,都未发现丝毫踪迹。走访后得知,近年来这一区域内的普氏原羚数量在下降,到2008年1月时,当地牧民认为此地仅存十几只普氏原羚。一想到这个种群有可能处于灭绝的边缘,叶润蓉就心痛不已。


  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新增的天然草场围栏、不断扩展延伸的公路、各类旅游景点的开发等,导致普氏原羚的生存空间支离破碎、栖息地生境质量趋于恶化不可避免。种群被分割开后,近亲交配频率增加,会影响普氏原羚的种群繁殖率、幼子存活率及对环境的抵抗力,使种群的脆弱性加大,生存力减弱,一旦遇到灾害,极易造成局部小种群的灭绝。


  近年来,青海省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了保护普氏原羚工作的紧急性和重要性,建成了普氏原羚救护繁殖基地。在人工饲养的同时,基地还将建立普氏原羚详细的谱系档案,探索人工授精繁殖,为这一濒危物种的延续和保护探寻出路。环湖地区的牧民群众还自觉地将网围栏的高度降低,以便让普氏原羚通过,并让它们进入自家草场采食。


  叶润蓉说,包括青海人在内的全人类,应当为普氏原羚守护住它们最后的家园。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绵羊记忆力惊人 非常聪明甚至可作…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月11日报道 原题:绵羊非常聪明,甚至…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