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名家文丛 >> 郭耕文集 >> 正文 | ![]() ![]() |
|
|||||
| |||||
麋鹿苑,一座“四不象”的自然保护机构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郭耕 文章来源:郭耕文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12 | |||||
位于京南10公里处的北京麋鹿苑,不仅是属于科委系统的一个保护麋鹿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场所,还是一个以开展自然、历史、文化、生态探游及环保主题活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12月被中国科协命名)和生态博物馆(文物局已批准这里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 这里不仅作为中国特有物种麋鹿的科学命名之地(1865年法国人阿芒大卫)、麋鹿一度在中国的本土灭绝之地(1900年八国联军),更是中外保护人士共同努力进行麋鹿“重引入”的首批回归之地(1985年)。 众所周知,作为湿地鹿科动物:麋鹿,又称“四不象”,是中国目前唯一成功的野生动物“重引入”拯救项目(野马、高鼻羚羊尚未成功)。 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四日,一架载着二十二头麋鹿的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结束了这一中国特有物种的百年离散,回到它们曾经生离死别的故苑——南海子。 这批海外“归侨”是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家环保局的主持下,由英国乌邦寺的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提供的,它们的失而复得既是我们国运兴盛的标志,也是中国参与濒危物种“重引入”拯救项目的开端。 多年来,麋鹿苑在一代代科研、管理人员的艰苦创业下,不辱使命、栉风沐雨“与鹿共舞”十七个春秋,使麋鹿这个物种不仅失而复得、顺利回归故土,完成了“重引入”的第一阶段,而且逐步实现了投放野外的第二阶段的回归。 十七年来,麋鹿在南海子已经繁衍壮大,积累头数达五百余只,输送到了全国二十几个地方。回归野外——石首等自然保护区的野化工作正在顺利开展,麋鹿作为一个物种,在我国已无绝种之虞。 中国政府已把麋鹿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视之为我国动物保护最成功范例之一。国际动物保护人士对这一事件曾给予高度评价:“将一个物种如此准确地引回它们的原栖息地,这在世界“重引入”项目中都堪称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机构和既有“迁地”又有“就地”保护性质的北京麋鹿苑,其功能和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并为全社会所认识。从参观公众到社区人士,都缺乏公益性的、恰当的认识,有把这里视为养殖场、养殖园的,有把这里看成动物园、游乐场的,却对这里“非功利”的生态功能、教育功能、保护功能,认识不足,对这里超凡脱俗的自然风貌,波光树影、鸟语虫鸣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孰不知,这里乃是明清皇家猎苑海子(当年有汪洋成海的湿地)风光的唯一再现。麋鹿更是这样一个浓缩了诸多历史事件、负载和目睹着世态炎凉、环境变迁、饱含历史背景和传奇身世的、活生生的文化自然遗产。 在这万众一心迎办奥运的特殊时期,我们北京麋鹿苑,将以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和麋鹿的物种保护(科技)、湿地恢复、生态旅游与环境警示教育(绿色)、东方护生文化的软开发及再现昔日燕京十景之一“南囿秋风”(人文)三大任务为己任,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再铸辉煌,努力将麋鹿苑,建设成为一座多元的、立体的、中西合璧的、古今结合的、人文与自然融会、科学与哲学共契的、“四不象”的生态博物馆、公众教育基地、湿地国家公园和麋鹿自然保护区。 |
|||||
文章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科普考察新西兰 从人类养禽史,审视“禽流感 格物致知——“白麻雀” 食素与环保漫谈 动物的保护与利用,是堵,还 从为烟囱美容谈起…… 世界上的大型"走禽" 孙中山与植树节之渊源 沙尘的警报,羊年的反思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