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名家文丛 >> 郭耕文集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东方之珠——朱鹮二三事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东方之珠——朱鹮二三事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郭耕    文章来源:郭耕文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12

  今年四月,北京百鸟园来了一对贵客——朱鹮,引起了京城市民及媒体的热情关注,这对朱鹮来自秦岭的深处——陕西洋县,前些年我在秦岭南麓考察扭角羚,曾顺便走访洋县朱鹮保护站,有幸目睹了这种一度被认为已在中国灭绝,后又重新发现并受到成功保护的珍禽。

  朱鹮是一种美丽的涉禽,身长约七、八十厘米,飞翔如鹤,远观体白,近看则头、翅呈粉红,额及颊部呈朱红,喙(嘴尖)呈朱红,脚爪也为朱红色,由此得名朱鹮。这是一种被誉为东方珠宝的亚洲特有鸟类,三十年代以前还可见于从东北到华北的十五个省区,也曾分布到朝鲜、日本和俄罗斯,既有迁徙的候鸟型,又有不迁徙的留鸟型,洋县的朱鹮即为后者。1964年,人们最后从甘肃捕获一只后就再无踪影。七十年代,我国的动物工作者走遍大江南北,也未找到朱鹮的踪迹,因此,认为这种珍禽已在野外灭绝。而最后人工饲养的也仅剩日本的硕果仅存的一只了,它虽然不是日本国鸟,却受到日本朝野的普遍喜爱,甚至它的拉丁学名都是“日本、日本(nipponia nippon)”。江主席1998年底访日时,就赠送一对名为“友友、洋洋”的朱鹮给日本国,恐怕与此不无关系。

  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的刘荫增先生“踏破铁鞋无觅处”,终于在陕西的金家河姚家沟发现7只野生朱鹮,从那以后,在科学家、各级政府和当地山民的共同努力下,朱鹮这一珍贵物种终于得到拯救,种群得以复苏。到2000年,数量已经愈200只,这可谓中国乃至全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一个奇迹。

  朱鹮生存的栖息地,起码要求有两个条件,一是可在湿地觅食水生动物,二是选择高树营巢繁育后代,洋县地属汉中,号称陕西的江南,有大片的水田、沼泽和山溪。由于地处深山,当地百姓出于对祖坟地的敬重,不敢贸然砍伐老龄高树,便为朱鹮的一息尚存提供了条件。实际上朱鹮濒于灭绝的主要原因除了偷猎外便是生态环境普遍恶化、森林湿地锐减和与大量施用农药化肥有关。

  在当地,流传有某些迷信说法说,“朱鹮”从字面上看,就是应该绝种的鸟,“鹮”字由“四(死)”、“哀”、“鸟”组成,为死哀之鸟。但洋县人民不信邪,为了保护朱鹮,他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按照政府和保护区的号召,尽量不施用农药化肥,不捕食泥鳅、蛙类等水生动物,任由朱鹮前来觅食。听说,现在朱鹮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有的已经飞至山下的汉江流域了。在洋县我还听过这样一个趣闻,省林业厅保护处是当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主管部门,保护处处长叫曹永汉,他三天两头从西安翻山越岭,往汉中的洋县跑,一心扑在保护朱鹮的事业上,为拯救濒危物种倾注了大量心血。有一年,国务委员宋健到陕南视察,拍着老曹的肩称赞道:“你的名字起的好,为了朱鹮,你简直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文章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2007年十大新物种:吸力超强电
    动物世界中的"最":9种很小很
    科学家“看”清动物彼此交流
    动物智力究竟有多高?
    瑞典动物生态学家:夜间活动动
    动物与水的关系
    动物凶猛VS人类贪婪
    动物也会“弄虚作假”
    2006年动物界10大趣怪新闻
    动物同志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