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名家文丛 >> 郭耕文集 >> 正文 | ![]() ![]() |
|
|||||
| |||||
动物园,公益性重于服务性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郭耕 文章来源:郭耕文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12 | |||||
一、 从动物园的沿革看其公益性 珍稀动物圈养,中外均有,从中国皇帝到埃及法老。3000年前,周文王始建灵囿,筑灵台,就是专供统治者欣赏动物的。现代动物园起源于1752年的维也纳,这时的动物园,开始从仅仅对“业内人士”开放的会员交流之地,渐渐转为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场所了,随后,巴黎、伦敦、都柏林相继出现面向公众的动物园。 动物园的出现,是人类妄图征服自然的产物。从动物园的沿革看,初期的动物园只是满足少数人的收藏嗜好。对公众开放后,也仅把动物做为娱乐对象,搞好服务使游人满意,使经营者获利,是动物园。19世纪的动物园,以分类为主题,分门别类地饲养、主要是野外捕来的、被囚禁的动物,展出方式纯粹是笼舍式动物园; 20世纪的动物园,,开始强调动物地理学和行为学,生态成为动物园的主题。动物园已从活的橱窗,发展成活的博物馆,后期,不仅在国际合作实施“迁地保护”的物种繁育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公众教育方面日益影响着社会,使游人获得视觉愉悦的同时,在知识上甚至意识上得到提高,这时的展出方式的主流已属于场景式动物园; 进入21世纪,动物园对野生动物如何保护、是否虐待或过度利用,成了众矢之的,动物园的主题是环境,动物园已从简单的休闲之地,升华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之所。出于对保护生物学(科学)的实践和生态伦理学(哲学)的关注,动物园的公益性愈加显现,动物园必须考虑动物的身心和游人的身心双向受益。动物园不仅是珍稀动物的庇护所,生物知识的奉献者,还可能成为公民觉悟的影响者。21世纪的动物园,在展出方式上属于浸入式生态动物园。 二、 动物园的公益性 很多人认为,动物园,就是闲暇时带孩子游玩儿的娱乐场所。的确,动物园也是一种公园,但它是专业色彩极浓的、更富于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其公益性包括: 1、动物园不仅能供大家休闲娱乐,更有作为动物繁育、研究、保护的功能,有遗传基因库和物种庇护所的作用,例如,在物种拯救的“重引入”项目中,有52%归功于动物园。其野生动物保护功能的发挥,工(工夫)在当代,利(利益)在后代。 2、在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动物园发挥着“迁地保护”的作用,以其繁殖成功的动物相互交换及国际合作的谱系管理,无疑,是对自然保护区的“就地保护”的支持,至少改变了以往动辄从野外补充动物来源的,因而减轻了对自然界动物生存的压力。 3、作为现代动物园,无不强调公众教育即科普功能。由于动物园有受众范围大的特点,(全世界1200座核心动物园,年游客量为6亿人;中国180座动物园,年游客量为1.4亿人,北京动物园的年游客量为550万人),如此大的游客基数,若强调公益,科普得当,对匡正世风,寓教于乐,潜力很大。 4、动物园,包括各种位于市区的具有大面积林地和湿地的公园,对周边环境的贡献。 |
|||||
文章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科普考察新西兰 从人类养禽史,审视“禽流感 格物致知——“白麻雀” 食素与环保漫谈 动物的保护与利用,是堵,还 从为烟囱美容谈起…… 世界上的大型"走禽" 孙中山与植树节之渊源 沙尘的警报,羊年的反思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