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动物生态学家:夜间活动动物拥有色彩视觉

作者:徐俊培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13

  当夜幕降临,周围陷入黑暗时,人类的眼睛中只有模糊的黑色和白色。人们一向认为,夜间活动的动物也只能看到黑白二色。但是瑞典伦德大学的动物生态学家、研究视觉的专家凯尔帕等人认为,诸如蟾蜍、壁虎、天蛾、蛙、黄蜂、萤火虫以及深海中的一些动物都能在夜间拥有色彩视觉。 
 
  脊椎动物眼球的视网膜上有两类光感受器细胞,分别为锥细胞和杆细胞。人类的眼球有分别对应长、中、短三种波长的锥细胞,分别感知红、绿和蓝三种颜色。把来自锥细胞的这些信号加以组合比较,就能分辨出像彩虹那样丰富多彩的颜色。杆细胞能分辨出暗淡光线的细微差别,对不同波长可见光的反应是相同的,所以不能分辨颜色,只能辨别黑白。

  色觉需要使用不止一个的锥细胞,因此在低强度光线下,不同的锥细胞必然只得到极少的光,使得眼睛分辨对象极不清晰,这就是在暗淡的光线下色觉不普遍的原因。

  要想在夜间分辨颜色,就要让尽可能多的光进入视网膜。壁虎具有大瞳孔的晶状体眼球,可使更多的光到达视网膜。天蛾、蜜蜂和蝴蝶等无脊椎动物都具有复眼。复眼是多面的,由含光感受器细胞的无数小眼组成。在眼球中央,有称为感杆束的感光管,它能吸收入射的光,既起到脊椎动物杆细胞的作用,又能起到锥细胞的作用。俄罗斯和芬兰的学者通过动物行为试验,证实了壁虎、天蛾等在夜间确实是根据不同颜色来选择觅食的。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