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名家文丛 >> 郭耕文集 >> 正文 | ![]() ![]() |
|
|||||
| |||||
爱鸟情愫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郭耕 文章来源:郭耕文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12 | |||||
清晨,酣睡之中,我被身边BP机的呼声吵醒。汉字显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打开窗户,果然是满耳的百啭千鸣。 在这里,能见到这样一块宣传牌:“你爱小鸟吗?用什么方式去爱才是正确的?有人以为喜欢鸟才去捕鸟、买鸟、养鸟,实际上这是一种陋习,是害鸟,是以鸟儿失去自由、生态失去平衡、个人的占有欲得到满足为代价的;真正的爱鸟者是那些持望远镜在户外观鸟的人。” “还鸟于蓝天”,是“自然之友”的爱鸟观。实际上,目的不是把笼养鸟放飞,更不是鼓励买动物放生的作法,而是劝告人们改变捕养野生鸟的陋习。 近来,我新添的一个嗜好就是观鸟。每个早晨和黄昏,当举起望远镜端详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时,一种全新的体验就会涌上心头。那是一种从视觉、嗅觉到听觉都沉浸在鸟语花香中的赏心悦目的感觉,而对观鸟者来说,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见到了叫不上名的鸟了。每每在望远镜中闪现出陌生的鸟影或听到奇异的鸣声,总是那么令人惊喜,“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正是这种心境的生动写照。 每当星光灿烂之际,在月危融融的树梢头,便扬起猫头鹰凄厉的叫声;春夏之交的夜晚,总能听到杜鹃啼血的哀鸣。这是一种净化,一种回归,一种天籁,一种带有悲剧气氛的美感。 最近,接触了两件关于鸟的令人伤心的事情,使我爱鸟、怜鸟的心绪愈发沉重和强烈起来。 大鸨,是一种被称为现存的、世界最大的能飞翔的鸟类。去年底的一天,我从内蒙古临河接回一只遭人捕捉的大鸨。可是,每当我向人谈起这种鸟时,众人的反应竟是如此地相似:“ 噢!大宝,是化妆品吧,是增白粉蜜,是大宝SOD……”可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充斥人们心灵的是广告、是金钱、是商品,而本应与人类共有一片蓝天,共亨一块大地的野生动物,几乎到了绝迹的边缘,竟还不为世人所知。更痛心的是,人们见到动物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能吃吗?能卖钱吗?经济价值几乎成了人们衡量事物的唯一尺度。而这些与人类息息相关、共荣共辱的野生动物,除了经济价值外,还有与生俱来的宝贵的遗传价值、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眼下,人们热衷于一个话题:克隆动物,复制生命,并且天真地以为挽救濒危物种已回天有术。可知道,某个物种彻底灭绝后,作为一个基因库,一个本底没有了,就根本谈不上复制。所以,我们说,拯救一个老物种比鼓励一项新发明要重要得多 ! 还是在1996年底,我国的另一种鸟再度惨遭劫难,这就是中央电视台披露的猎隼走私案。中东地区少数富人为满足鹰猎之嗜好,从1993年以来,大肆从中国偷捕、收购、走私猎隼。19 96年11月底,最大一笔走私猎隼被海关没收并送到承担救护任务的北京濒危动物中心。当时,这些猛禽被塞在柳条箱内,犀利的双目被人残酷地缝了起来,令人惨不忍睹。这些分布于中国西北草原的猛禽,是啮齿动物的天敌。每只隼可使60亩草场免遭鼠害,中东地区的猛禽由于被捕杀殆尽,草原失去了保护神,已沦为不适合生命存活的荒漠。为了这些可爱、可怜的鸟类。我们不能让猎隼的悲剧再持续下去。 我曾满怀悲愤地撰文:天之骄子,草原悲歌。我还要向世人呼吁:如果我们不愿继续毁灭自己,不愿剥夺后代的生存权利,不愿继续受自然界更严厉的报复,就让我们用人类的智慧和双手来拯救,保护这些大自然的生灵吧! |
|||||
文章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自然保护区应增加“科普元素 科普宣传 造福乡民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科普考察新西兰 从人类养禽史,审视“禽流感 格物致知——“白麻雀” 食素与环保漫谈 动物的保护与利用,是堵,还 从为烟囱美容谈起…… 世界上的大型"走禽"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