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名家文丛 >> 孙丹平文集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守望巫峡(二)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守望巫峡(二)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孙丹平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6

  明末清初战乱连年,在三峡一带拉锯战。多年后战事终于平息,四川已经人烟稀少。于是清朝政府鼓励附近各省移民,给予“男给水地50亩,女给30亩,开荒不限;可入籍,可考科举”的“优惠政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后来巫山人口中90%是“客家人”。

  邹老的祖上就来自湖北黄冈。乾隆八年,他们一家三代、男女老少10人穿过巫峡,来到这个虽然风景秀丽、生存条件却相当恶劣的地方,靠勤劳的双手安家立业。如今这个家族有子孙两三千人,分散在巫山县的各个角落,大部分务农为生。
  邹老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铁匠,原居住在长江南岸、与巫山县遥遥相对的山区里。民国十几年时,这一带农民为反抗苛捐杂税,揭竿而起,声势浩大。起义者招募铁匠锻造武器,他们父子随义军进县城打制武器。不久农民起义被镇压,起义领袖在奉节县被杀害。邹老的祖父回到南岸山区,父亲却留在巫山,娶妻生子,置办起家业。

  邹老幼时聪慧好读书,铁匠父亲就着意培植,让他读私塾,解放后又念小学、初中。当时奉节、巫山、巫溪三县只有奉节一个高中,在三县初中的7个班中招两个班的高中生,邹老考了第三。他意气风发念三年高中,1957年毕业,高考时因为无经验,他只填报了清华、北大,落榜后不可能就读其他高校。这就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误。

  邹老本打算第二年再考。但这时已进入新中国第一个建设高峰期,人才奇缺,高中生就是大知识分子、抢手货。县人委工交科的科长亲自到家里动员4次,要他参加工作,并说想考学校不给开证明。于是他心不甘、情不愿地参加了地区的工业化验培训班。本来要读半年,三个月后“大跃进”开始,提前结业回到县里,成了巫山县工业化验的第一人。

  1960年他又有了一次读书的机会,县里要保送一批在职干部去读书,有他一个。但不久形势变了,由于自然灾害,要精简机构,动员大批干部返回一线,读书又成了泡影。1962年进入调整时期,工业企业大批下马,工业局裁人,调他去下属小报《巫山工作》。但要他爱人回农村,他不服,赌气要回父亲的铁器社。上级不同意,因铁器社是集体组织,埋没他这知识分子。他说自己当时年轻气盛,傲然回到铁器社,当了理事会的副主任。

  1965年县工交部又想要他回去,正在调动过程中,“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工交部的一班人都成了“黑班子”。革命派要他站出来揭批走资派,他不肯昧良心说话,就把他调去了衡器厂。这一下就过了十年。

  邹老又琢磨要搞家族活动。因为他那颇有见识的父亲曾告诉他祖上入川的渊源,并嘱咐他:应该把这些事理清楚。他也答应:等有了闲空儿就来做。这件事就一直放在他心里。现在他觉得是时候了,可以着手编一份族谱。

  邹老串联亲戚们清明时一起扫墓,一起去祭祖。本想邀请100人,没想到一下子来了160人,锣鼓班子就有4套。但亲戚们平时没有联系,见面后虽觉血浓于水,彼此之间又不了解。邹老就提出整理族谱的想法,建议族人居住集中的乡镇举荐负责人,他自己来为大家整理资料。居住分散的,他就一个乡一个乡地去跑,有时弄一家人的资料要耗费半年时间。

  邹老又去读史书,以他做事的认真,编写族谱必须有史学的功底。他几乎将巫山县的县志及相关史书收罗齐全,如春秋三传、史记、地方史,闲时就一字一句地读,还在书上圈圈点点。由此他理清了邹氏的脉络,还发现了许多跟自己祖先有关的史实。在这样的忙忙碌碌中,七八年的时间就过去了。他越来越有紧迫感了,因为他想把每一个族人都找到,一个也不能少。但随时间的推移,一些族人已陆续归天西去了。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守望巫峡(三)
    守望巫峡(一)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