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在线投稿 我要留言 RSS订阅: 本站通告:     免费环保商机,助您成功!  [环境生态网  2011年7月8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名家文丛 >> 孙丹平文集
  • 2006-2-18听小朋友说动物园
  • 5月22日是第十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天,在北京广播电台的一个会议室里,举行了一次关于动物园是否该搬迁的对话会。对话会是由中国动物园协会、北京绿家园、自然之友共同牵头举办的,参加者是一群关注环境、关心动物的人,其中有《北京少年报》和《中[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孙丹平点击:1836
  • 2006-2-18海洋乐园正在消失
  •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和野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海洋的深海鱼类中,有相当数量已经被过度捕捞,种群数已很难恢复。科学家们担心,许多深海物种有可能在人类根本还不知道的时候就灭绝了……  ■神奇瑰丽的海底世界  科学家对海山的定义是[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孙丹平点击:1519
  • 2006-2-18不让猩猩受委屈
  • 非洲中部威龙加火山群山地大猩猩的数量在近十几年中从324只增加到目前的380只,这期间即使有天灾人祸,也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最新调查,非洲中部威龙加火山群的山地大猩猩的数量在过去十五年中有所增长———从1989年的324只增[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孙丹平点击:1137
  • 2006-2-18灵秀机敏藏原羚
  • 藏原羚也是青藏高原上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珍稀动物,但它的外形很容易让人将它与藏羚羊混为一谈。今年夏天我们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时,在当地科研人员的指点下才得以将它“验明正身”。  藏原羚的体形大小、毛色都与藏羚羊非常相近,惟一好区别的是藏原羚[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孙丹平点击:1104
  • 2006-2-18我与罕见的高原巨人相遇
  • 棕熊在寒冷高原上绝对是“少数民族”了,但今年夏天在阿尔金山的雪山前我们却有幸遇上了熊,而且是母子三个。在我多次高原之行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到熊。  那天我们的车在雪山和冰川前一路驶去,地平线上的一道高坎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从地形的曲[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孙丹平点击:779
  • 2006-2-18野牦牛对视生脾气
  • 今年夏季的阿尔金山之行,野牦牛是我们印象颇深的一种动物。虽然遇上它们的时候并不多,但每次见到它们的巨大身影,总会使大家异常兴奋,因为它们是高原上的“巨无霸”。  那天早上下起了大雪,很快就天地皆白,我们的车队正驶向藏羚羊产羔区。突然,右边的[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孙丹平点击:768
  • 2006-2-16走进阿尔金山藏羚产羔地
  • 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之一。这个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每年夏季,保护区的职工都要频繁进山,对藏羚产羔地进行武装巡护,并开展野生动物的科研。今年夏天,本报记者应邀随巡护组进入保护区腹地。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孙丹平点击:531
  • 2006-2-16亦喜亦忧动物园
  • 一场非典,令人与动物的话题变得愈加炙热,人类到底该如何与动物和平相处,又该怎样对待动物园里的动物?日前本版请部分记者和读者就动物园里的动物谈了各自的观点。读者李剑提出要做文明观众,胡连荣举荐动物园里要有人文关怀,而记者孙丹平则明确提出自己不[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李剑 胡连荣 孙丹平点击:1557
  • 2006-2-16守望巫峡(三)
  • ■想到祖坟旁盖房写族谱  移民搬迁的临近打乱了他的计划。他不敢想象离开了祖传的老屋,离开梧桐树的绿阴和阳台上的四季鲜花,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他不想搬进那钢筋水泥丛林一样的高层住宅楼,那里看不到巫峡口的朦胧雾霭,嗅不到常在老屋门窗间拂来拂去的清[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孙丹平点击:384
  • 2006-2-16守望巫峡(二)
  • 明末清初战乱连年,在三峡一带拉锯战。多年后战事终于平息,四川已经人烟稀少。于是清朝政府鼓励附近各省移民,给予“男给水地50亩,女给30亩,开荒不限;可入籍,可考科举”的“优惠政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后来巫山人口中90%是“[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孙丹平点击:365
  • 2006-2-16守望巫峡(一)
  • 巫山移民邹启伦老人的祖上是清代初年“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如今邹氏后代子孙两三千人,分散在巫山县的各个角落。  老屋因三峡工程拆迁后,邹老现在的心愿是编写族谱。他说:“虽然我们家族的大多数成员都是无权无势的农民,但我们家族有完整的历史。这个家[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孙丹平点击:750
  • 2005-12-28珍·古道尔 广植“根与芽”(三)
  • 每次见到珍·古道尔,总为她的“普通”而吃惊。她的头发总是很随意地扎在脑后,总是身着宽松的、并不配套的休闲服,好像随时准备去野外。她的身板由于长期在野外行走而没有一点多余的赘肉,却也没有刻意锻炼出来的坚硬。  当我如约坐在珍·古道尔的对面,感[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孙丹平点击:550
  • 2005-12-28珍·古道尔 广植“根与芽”(二)
  • 在肯尼亚,珍·古道尔去拜访了著名的人类考古学家路易斯·里基(Louis Leakey),请求得到和动物打交道的工作。里基考查了她对野生动物的知识后,派她到坦桑尼亚去观察野生黑猩猩群。里基认为古道尔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她对动物的热爱使她能[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孙丹平点击:608
  • 2005-12-28珍·古道尔 广植“根与芽”(一)
  • 珍·古道尔的名字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从26岁开始,这个人独自在非洲原始森林中研究黑猩猩,与黑猩猩风雨相伴几十年。她的爱心、毅力、才智和热情使她成为动物保护领域的杰出人物,不管她身置何处,总会受到欢迎。  近年来,古道尔走出了丛林,致力于一[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孙丹平点击:686
  • 2005-12-28环保见闻
  • 亲历建立北极科考站之三 极地是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方,当地居民对环境的呵护也近于苛刻 ■冻土层上的“绿洲”   对斯瓦尔巴德群岛的最初印象是从飞机上得到的:蓝天、白云、碧海、大片洁白的冰川和积雪覆盖着莽莽群山。很少有生命的迹象,使人恍然来到了[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孙丹平点击:1043
  • 2005-12-28地球最北端升起五星红旗
  • 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朗伊尔城。朗伊尔时间7月29日23:11,北京时间7月30日早上5:11,当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时,中国伊力特 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也同时举行了科考站的建站仪式。全体队员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孙丹平点击:689
  • 2005-12-28可可西里最需要的是什么
  • 最近一段时间,可可西里招募志愿者及志愿者在可可西里活动的情况不时见诸媒体,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   但如同其他声势颇大的活动一样,“招募志愿者”一开始就受到有识之士的理性审视。在那种高寒缺氧、人迹罕见的无人区,来自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内地[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孙丹平点击:501
  • 2005-12-28保护鲸鱼之战
  • 国际捕鲸委员会(IWC)今年的年会5月24日在日本下关闭幕,以日本为首主张捕鲸的要求再次遭到会议否决。生存在地球上广袤海洋里的鲸鱼又获得了一年无忧无虑、休养生息的时间。 但在南太平洋海域建立鲸类禁捕区的提议由于日本等国的阻挠,未能获得2/3[阅读全文]
  •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孙丹平点击:1149
18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

文章排行榜 周排行 月排行 总排行
· 展现大美湿地 增进人类福祉 (41)
· 滇金丝猴偏好高海拔地带越冬 (23)
· 鸟类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进展 (20)
· 排放与森林碳汇作用下云南省碳净 (19)
· 环境介质中的抗生素及其微生物生 (17)
· 土壤食物网中的真菌/细菌比率及测 (13)
· 太湖沉积物有机碳与氮的来源 (11)
· 关注人类与自然关系 强调史学与科 (7)
· 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威胁人类健康 (5)
· 研究发现植物也会“抗洪” (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