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韵精品 >> 环保征文作品集 >> 文章正文 | ![]() ![]() |
|
|||||
| |||||
活着就不容易 | |||||
作者:自由感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4 | |||||
迎面风越发得大了,要翻过前面的一道又一道很高的山梁着实有点不易。这里是沙漠化进程中的一片土地。山上被洪水强烈侵蚀出的沟壑又让我想起了黄土高原。远望去都是代表沙地的层层白色起伏。 退化的地上草儿稀疏之极,无法想象曾经“草原归来马蹄香”的肥沃。除了不时跳起的蝗虫甚至连老鼠洞都不多。 山坡上,远处一个个典型的风蚀残丘刻录下历史的印记。走近一个平地凸起数米高的残台,苗所长说“又小了,去年中央台拍摄的时候还要大些”。最上面就是史前沉积形成的黑土,混着腐殖质,下面全是粉沙了。他也很久没来了。 路是羊群走出来的,不时被那些四五米深的大沟所截断。跳下去,薄薄土层下也是沙子的谷地。可以看见,听见细沙在里面流动。 没有向导这里肯定会迷路的,志愿者不只一次在荒芜的沙地中迷失过,好在地质出身的苗所据说从不会认错路。他还真在路上抓到了两只会叫的蝈蝈。 跨过了几道梁,跳过了几条沟,除了走过两群气势汹汹的山羊以及两位牧人。这大片的荒原简直快成无人区了。沙地也正因这些口蹄象刀子一样的山羊而变得更加荒凉。 终于我们远远又看见了两株大树,那里是一个被废弃的小村落。走过去,残墙断壁边,飘移过来大沙丘已经盖住了过去的院墙。原住民们都变成生态难民迁离了。看着这片废墟想起还是生存的艰辛。黄昏时,这里大漠弃墟的风景进入镜头一定该是恢宏苍凉。 就地休息,西瓜就是四人的饮水,我的一块压缩干粮就是大家的午餐,苗所长的牙还咬不动,他摘了些小浆果,甜甜的。 继续往前,里面沙梁下还有个叫做“科德河四组”的地方。只有两户人家。一家还是去年新搬过来的。门外是羊圈,养的也有小狗,小功率的风力发电机只能带动昏黄的灯泡。汉族的主人热情邀我们进去。喝罢水后去看他们种下的树苗。 苗所长曾给过他们美国紫花苜蓿的草籽。人工种草可长到一人多高,一年可长出三四次,一亩可打干草一千多公斤。与放养牲畜的牧草只能长上一茬,亩产两百多斤草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可先进的技术却还是难被蒙古族牧民所接受。 相较这户汉族牧民就强多了,他们知道沙化原因是羊养的过多,也知道种草和种树的比较效益。沙梁下一排排几寸长的小树苗都是他们今年种下的,能长活就是未来的森林和自家的财富。 周围的两万亩土地都是被这两家人承包的,他们每天会骑马巡山,阻止他人的羊群闯入。很明显,这片有人保护的地方,草皮已慢慢开始恢复,从臭蒿开始,野苜蓿也长了起来,浮沙慢慢被固住。只要雨水好,再让羊群背着撒点草籽,相信两年后这里一定能见到更多绿色的。 “只要不继续破坏,就是对大自然最好的保护”,苗所长反复强调。是的,自然面前人实在过于渺小,靠人力来干涉大自然,结果如何只能由历史来检验。从新疆近年生态加速地自然恢复我充分信任大自然自有其规律。 爬上最高的山梁,四顾依然都是更多的白色。甚至沙丘已爬上了对面高高的山,无边无际地荒凉。我不知此时苗所长会感觉到他们力量的渺小吗。 (六)最后的反思 再翻过层层山梁,躺在车厢我才能回到所里。 自然没有舍得让苗苗杀鸡来炖蘑菇了。苗所长也编起了一个漂亮的蝈蝈笼子。 未来的时间就是继续与大家探讨造林和志愿者的机制问题。 看过相关的宣传,新千年北京组织各界社会名人在这里的流动沙丘上种过一片“文化名人林”,种完就没人管护,当年因干旱全部死掉。当地上还种过一次“尚德林”,由20多位美籍华人捐了五万元人民币,为此地方上开列的接待费都不止此数,结果竟是一棵树都没栽。 比较起“面子工程”来,志愿者们是实实在在地干。 他们更是一群有文化肯钻研愿思考的人。我又知道了:不适合宜林的沙漠一定要种树的话,结果会因树木加大了蒸腾作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加沙速漠化和树木最终死亡。 可这里本来就是森林,不缺地下水,沙子都是湿的。背后还有许多专家在帮他们出谋划策。他们也不是单纯在种树,而是用绿色来改造当地人的观念,示范性地带动牧民走技术和生态脱贫的路。 苗所长给我讲起了他们研究的“四季造林”项目设想。连冬天都可以用冻土钻在地上打眼插上杨树苗,一缸子水浇上去水分冻起来了,春天就会上长芽下生根。可以大大延长了可造林时间。 记者们匆匆地去来,他们不了解志愿者这个特殊的理想主义者群体的悲喜。写下的文字总会感觉欠缺了什末,接待和陪同如此也就会是一种额外负担。所以他们现在缺少的不是官样的宣传,而是有热情有能力额志愿者。华南理工大的学生们帮他们做过网页,但现在网站却打不开。 虽然也自诩是环保志愿者,但反思他们所能做到的我能吗。真实的答案应该是不能。 为何2001年全国各地会有一万人申请到可可西里做保护藏羚羊的志愿者。高原的条件更加艰苦,相比较路途和费用也是不小的。有的人身体不一定适应,而有的人去了却不知道自己该能点什末。 这也并不奇怪,猎奇心大家本来都有,加之志愿者本也是目的各不相同。可环保志愿者的机制确实给可可西里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也直接推动了各项保护工作的进程。 让一个人一个月为理想讲奉献去作志愿者一点不难。可一年甚至几年呢。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这里最好的时候,也不过有两个月给每人发过五十元的生活补贴。人都是有欲望的,每个人也都会有家。人们除了会从他们身上看到崇高和纯洁外,除了敬佩,还是少有人敢于放弃太多加入到他们的行列。 既然在这里能够找到“理想,价值,信念,奉献,坚强,勇气”等等许多曾经消失的词汇。既然相信每个去过的人都会有所收益。为何不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来到这个“好人的集合”,“世外的桃花源”去感受一下呢。相互给以勇气。 除了春季和暑期的大学生等志愿者外,与四季种树计划配合,充分利用自己在交通,住宿以至风光等方面的较好条件。推出短期的环保志愿者轮换计划。 在目前专职志愿者的基础上。拟定并公布各月的工作计划书,由热心环保的人士自愿报名,个人预约选择一周至一个月的工作周期。除了大家一起生活一起植树造田,除了发挥各人的专业,可以人尽其用,甚至自主选择简单到协助做饭,放羊喂鸭子,做网站写稿件,对农牧民宣传教育,等等。一切都将会是真正为民间环保尽了一份力。志愿者自身费用要求自理,不给所里增加任何负担。 个人对于有人往返花费数千元跑来一两天种几棵树是不完全赞成的。如果约计一棵树苗一元,栽种浇水运输成本一元,设置围栏和后期看护等成本一元,三元钱就能在沙漠上种活一株小树。为何不能把路费换算成树苗委托志愿者们来种呢。 我从不主张无原则捐款,想必很多朋友也会和我一样。但如果是真真切切会在沙漠上长大对环境和后人都有益的小树呢。三十元会变成十棵挂有捐赠人名牌的小树,这份牵挂就足以让它变得更有意义。按照自己的年龄生日,双方的结婚纪念,使用企业名子种下的林子都是未尝不可。只要所做的值得大家信任,一切也是公开可查的。 哪天跑去内蒙,可以看看当年属于自己的小树已长成了多大。 不愿自己仅仅作为一个过客。春天我们会争取让一组“可可西里志愿者林”在那片沙地上扎下稚嫩的根芽。让它们去陪伴这群可敬的志愿者。 让环保志愿者和到内蒙古的旅客们都知道这里。这里的蓝天,白云,羊群,沙漠还有志愿者本来就是一重风景。加上周边的巴林王府,巴林奇石,荟福寺,辽上京,罕山保护区,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恐龙的发掘地,神秘的古墓。也将是大家跑来的顺带理由。计划,管理,总结,一定会让善良的志愿者和他们的理想被更多人所认可。这里的沙地一定能绿得更快。 我们继续开始拍照,策划和探讨。希望能为这些值得尊敬的人们做些有益的事。 天又亮了,养的羊儿已经因为没草吃要啃豆子了。一早全体就动员,苗所长磨好了镰刀,摘俩西瓜,每人再发一双白线手套,大家都坐车去地里割豆子了。未来豆梗就能喂羊了。 苗苗留守做饭带孩子,连我这个病号也开始躺在防潮垫上在院里放鹅。秋天的阳光真好。 等到天色已暗,拉回一卡车的豆夹是大家今天的战果。 再次早饭时,不少人都起迟了,几乎人人都和我一样喊腰疼。这就是我们真实的志愿者。 可他们仍然还是好乐观,大家都坚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时间会证明这群志愿者的存在价值。 未来一定也会有更多的理想主义者去加入他们的队伍。 (全文完) 小贴士(略) 北京南站下午和傍晚都有始发的列车终到内蒙古赤峰市,卧铺一夜。长途汽车约6小时。 巴林右旗大板镇距赤峰市约180公里,汽车站每小时都有一班车发往,约3个多小时。 巴彦尔灯距大板镇约15公里,文化广场前上午10:30和中午13:30都有中巴发往,约半小时可到。 赤峰市内景点:红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园,赤峰历史博物馆,步行街等; 大板镇内景点:巴林王府(巴林奇石馆),巴林石城,荟福寺,巴林右旗博物馆,罕山保护区自然博物馆等。 大板特色饮食: “手扒肉”“套马杆”品牌酸奶,市一中对面的“小米饭焖羊肉”,巴林宾馆对外餐厅的“草原馅饼”,罕露矿泉水(罕山脚下的六味神泉),“拔丝奶豆腐”,草原兴发系列马肉肠等。 大板镇各档次宾馆众多,也可以买到中小城市可以买到的一切消费品。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环境信访办法 [原创]春天 就是那一抹新绿 上海闵行发展生态经济之路:让 林伯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能 深化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 环境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环境法制必须适应和推动“历 环境执法要与时俱进 论环境优化经济增长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