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头没水喝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每年注入东海的水量达到10000亿立方米,长江流域是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就在拥有如此丰富水资源的地区,却出现了缺水现象。
随着近年经济的高速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而生态环境却不断恶化,长江流域的缺水问题也日趋严重。据资料表明,目前长江流域的43个大中型城市已经成为缺水型城市。城市的情况如此,乡村又如何呢?在地广人稀的长江源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2003是国际淡水年,在暑假期间,绿色江河组织大学生生志愿者深入长江源头地区,就当地居民用水情况进行专门调查。
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包括沱沱河、当曲、楚玛尔河以及其它10余条支流,构成了江源区自西向东倾斜的扇状水系。长江源区面积约1.05X105KM2 ,河流总径流量达到约4.0X1010 M3,相对于该地区较低的人口密度,人均拥有的水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这些数据往往隐蔽了沱沱河流域淡水资源缺乏的实际情况。事实上,長江源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很大。如沱沱河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76.8mm,其中93.2%还集中在5-9月;而蒸发量却达到了1637.3mm。长江源头的冰川为现代冰川,是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多达104条,冰川融水对河流的补给量至少为1.0X1010 M3。虽然冰川是很好的淡水资源,但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交通不便,对冰川的开发利用目前几乎没有实际操作性。
沱沱河沿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个小镇,这里有唐古拉山乡政府、长江源头兵站、学校、加油站,还有几十家小饭馆、小商店,常住人口超过1000人,是青藏公路重要的中继站。沱沱河流经沱沱河沿的年平均流量为25立方米/秒,相对当地人口数量,其水资源是很丰富的,但由于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沱沱河的水质很差,其中汞、砷等物质的含量严重超过饮用水标准,不能直接饮用。长江源区的沱沱河沿实质上属于由于污染形成的水质型缺水地区!这可能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或沒有想到的事情:在万里长江的第一镇——沱沱河沿,那里的居民守着滔滔的长江水,却无法直接饮用。
在调查中我们得知,沱沱河沿的饮用水来自十几公里外的开心岭,由于当地气温过低,无法采用管道输送,当地政府部门和一些单位基本都有取水的专用汽车,在满足供应自己以外,还向商店和居民出售。价格为5元一桶,200升。一吨水大约是25元,这一价格相当于城市用水的十几倍到二十几倍。相对于年均3000元收入的当地牧民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正因如此,当地人用水非常节约,同长江流域缺水的大城市相比,他们的用水方式有时令人感到不可思议,通常一桶水(200升)一家人要维持3-4天的生活。居住在沱沱河沿的布扎,一家有四口人,购买的水主要用于饮用,做饭,洗菜,洗漱等,洗衣服到河边去洗,基本上每3天用一桶水,人均每天的用水量只有17升。部分家庭把午饭用过的碗筷和晚饭后用过的碗筷集中一起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尽量减少用水。一些贫困的居民,由于经济原因,只能是直接饮用沱沱河的河水,因为水质不好,据当地居民反映,这种水喝多了会胃痛。而外地人对水质的反应则更为敏感,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志愿者用楚玛尔河支流的清水河水洗澡后,皮肤上长出了红色的斑点。
沱沱河沿的饭馆和旅社的经营者用水也很节约。王包子小吃店是来自四川的一对夫妇开办的,他们每天的用水量为2桶(400升),这包括了他们自己的生活用水及营业用水。沱沱河兵站的情况稍微好一些,除了有专门的水车去开心岭拉水之外,自己还有一套净水设备,价值20多万元,可以将沱沱河的水净化后饮用。青藏铁路的一些施工单位也有这样的设备,但是这些设备都比较昂贵,需要4千瓦的电机提供支持,运行费用也很高。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仍然是以买水为主。
由于饮用水的成本高,沱沱河沿的居民每人平均一天的用水量大约是20升,相对于中国城市居民来说,他们的用水量是少之又少。中国城市平均用水量为216升/天,重庆市人均的用水量为每天约100升,上海约150升,北京约250升,广州高达350升,远远高于长江源头地区的居民。对于节水意识日渐加强的城市居民来说,长江源的居民们早走在节水行列的前面了。
在城市里,人们到处可以看到提醒市民节约用水的标语,有的市民甚至参与其中,做了很多宣传。包括水资源利用在内的环境保护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随着城市缺水问题日益严重、水价不断调高,人们也开始认真地实行节约用水和爱护水资源。对城市用水的关注引起了社会的重视,这样,在很多时候整个社会听到的都是大城市发出的声音,而在中国西部,象沱沱河沿用水情况的地区远远不止一个。但是人们关注的区域不应该仅仅只限于城市,中国西部的农村还有很多类似于沱沱河沿地区,急需改变饮用水匮乏的状况。
中国目前的大型饮用水供水系统和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几乎都修建在城市,农村的用水问题和污水处理还只限制在城市周边地区,作为城市水处理系统的附带处理对象。在西部广大的农村地区,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的专门资金投入和科研非常少。而很多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如江河源头、旅游点、少数民族居住区等,由于饮用水的缺乏和污染,已经影响到当地的生活水平、居民身体健康、经济发展,甚至涉及到当地的社会稳定。因缺水产生的生态难民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已经出现,在甘肃民勤,2003年有652位生态难民因为缺水移民新疆;在居延海、塔里木河下游,还有很多因生态恶化而缺水的受害者每天仍在为一桶赖以生存的饮用水而翻山越岭,甚至在长江源头的曲麻莱县,上级政府对口扶贫项目就是打一口井。如果长江源头的缺水问题进一步恶化,不但会造成当地居民生活的更加贫困,甚至会因为当地人力、物力的流失,影响到青藏铁路将来的正常运营。
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居民饮用水和污水处理等设施总是在城市得以推广使用,先进技术带来的益处多数时候被城市居民享用,而农村地区被忽视,所以人们熟悉了报纸上因某住宅小区临时停水而发出的改进城市供水系统的呼吁,而农村生活用水长期存在的问题却很少吸引城市公众的眼球了。从生态系统的观点看,维持城市生态系统运转的物质流是从农村生态系统输入的,如果农村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生活都无法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也就无从谈起了。
横贯中国大地的长江,为我们提供了4亿人的水源,长江对这片土地的每一个生灵都是无私和平等的。作为城市里的人,我们在提倡节约用水,关注自身的饮用水环境的同时,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缺水状况,我们也应该有更多的了解,并且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支持,改善当地的用水条件。
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愿江之头的人早日同江之尾的人一样,不为饮用水的短缺发愁。
延伸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