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色视点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走遍长江上下永通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走遍长江上下永通
作者:苏永通 于…    文章来源: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3

  □本报记者 苏永通

  □实 习 生 于 洋

  没有母亲河,就没有我们的家。

  它从青藏高原顺流而下,汇入东海。每条支流,每个湖泊,包括沿途的每个生灵,都与“母亲河”——长江——息息相关。

  19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各大高校陆续出现一些环保社团,从最简单的捡垃圾收废旧电池做起,大学生志愿者走出校园,开始保护“母亲河”之路。

  青海湖:羚羊的背影

  尽管只看到过一次,而且是远远的,但几头羚羊模糊的身影,仍让志愿者们兴奋不已。成立于2002年的青海大学绿色空间社是该省第一个大学生环保社团,2004年8月,他们获得WWF“湿地使者行动”的机会,5名志愿者骑自行车进行环青海湖的湿地考察。

  两天后,他们到了第一站加荡山,这是社团长期关注的地方,生长着160多只普氏原羚。而这种动物目前全世界仅存300多只。

  从学校到这里,距离200多公里。社团曾组织过一次30多人的考察活动,包下学校的一辆车,就花费了1000多元。“几乎花光了社团几年积攒的家底,还是骑自行车环保,不过路上要不断爬坡。”孙春华笑着说。她是考察队惟一的女队员。

  第二站来到布哈河边。这是青海湖水系最长的一条河流,湖水的一半来自这里。这是湟鱼(裸鲤)出世后回游青海湖的季节,在黑马河,当一张细密的巨网横拦断河面时,志愿者们扯下渔网。

  鸟岛是最后一站,在这里他们结束此行。这样的活动对绿色空间社弥足珍贵。2005年的湿地使者项目,改为先活动后竞标。来自长江口海滨的上海志愿者,曾经多次登过“中华水塔”三江源。

  三江源:水塔之巅

  2003年暑期,上海绿色营青海行项目组来到西宁。

  从上海一路坐火车到西宁,再坐长途汽车去玉树。第一次去西部的张繁经历了泥泞公路上的颠簸,忍受住了高原反应带来的虚弱。

  当时张繁还是上海海运学院机械系的一名本科生。报名参加绿色营青海行项目组,纯粹抱着对大山的向往、对草原的好奇、对美的追求,环保只是模糊的概念。

  海拔5082米的巴颜喀拉山口,从西宁到这里,汽车走了15个小时。

  山口那块碑已经斑驳不堪,旁边的经幡在迎风飘动。车子从碑旁呼啸而过,进入了玉树州的境内,也进入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包含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全部和海南等州的部分。

  自1992年以来,三江源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受到威胁,藏羚羊、野牦牛、雪豹等珍稀动物的数量减少。

  青海省政府近年来关停了一批金矿。因为开采金矿对植被造成的破坏是速度最快,程度最深,恢复最难的。张繁他们到达青海时,全省还剩下惟一的一家国营开采沙金的企业扎朵金矿。

  山诺会:我们的承诺

  山诺会成立于1994年4 月27日,全称是北京林业大学科学探险与野外生存协会。汉语便是“山诺”,也有“对大山的承诺”、“高山的诺言”之意,是对北京林业大学“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绿色办学理念的一个诠释。

  山诺1994年成立时完全是一个高校野外探险类学生社团组织,到1995年开始山诺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从此山诺走上了以野外生存和环境保护并举发展的道路。协会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大自然,培养野外生存能力为宗旨,利用专业优势,为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尽大学生能及之事。

  1999年,国家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禁止对天然林的一切砍伐。这一工程在四川率先启动,山诺人也把目光投向了川西的土地。在四川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老师们的帮助下,这次活动得以展开。队员们深入林区,走访各地林业局、森工局,走进林业工作者的生活。

  2002年,协会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暑期队伍。其中有三名队员参加了厦门大学、广西医科大学以及西南科技大学的绿色营活动;三支植物科考队伍,跟随老师进行甘肃、青海、京郊三地的植物调研;协会还派出了三名同学参加今年的全国大学生绿色营,三名队员参加“三江源生态环保协会”和“绿网”联合组办的“首届首都大学生支持青藏高原草原生态保护行动”。

  湖泊:保护飞禽栖息地

  长江进入楚地,湖泊众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围湖造田以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些通江湖泊面积剧减,并与长江阻隔,成了阻隔湖泊。

  2003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的7名湿地使者和带队老师,一行8人从鄂州的梁子湖辗转到武汉新洲区的武湖和涨渡湖,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湖区挨家挨户做农户调查,传播“重建江湖联系,恢复河流网络”的理念。

  7月底,队员们来到洪湖岸边一个叫杨柴湖的村子调查。据当地人介绍,往年一到夏天,这片湖区就会开满一眼望不到边的彩莲和绿荷;而冬天会有大群候鸟迁徙到这块水域上来,会让人想起当年“洪湖赤卫队”所在地。

  但近几年,奇观难得一见。队员们表示,湖区需要综合治理,他们将为此作出持续的努力。

  希望入海

  江苏最东端的启东北支湿地自然保护区——圆陀角村,长江在这里划上句号。扬州大学绿行社社长顾林林记得,2005年暑假他们到来的时候,村里一位阿姨认为他们是“天使”。晚上,志愿者们还举行纳凉晚会,村里人都兴冲冲地来参加。

  这里的人们靠海伴江,却是贫穷的。由于内陆的土壤盐碱化严重,已不再适于种植作物,“棉花又瘦又矮”,一部分人开始走出家门外出打工。

  1997年左右,当地政府大力推广养殖业。

  队员们调查发现:土壤的不断盐碱化使种植业受到严重影响,致使更多的人放弃种植业转向养殖业,使养殖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海水进一步向内陆侵袭,形成恶性循环。

  这个村落面临着发展方向的抉择难题。

  队员们了解到,当地政府决定将内堤外的所有养殖塘推平,进行复垦,重新种植,以缓解海水倒灌的现象。

  当队员们要离开时,那位阿姨扛着半麻袋自家长的香瓜和一方土走上车——他们曾答应过她给她家土地上的咸土做土样分析。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呵护我们的母亲河
    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保护母亲
    天下黄河一壶收
    加强青少年环境意识的培养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