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色视点 >> 文章正文 | ![]() ![]() |
|
|||||
| |||||
在浩瀚沙漠中筑起绿色堡垒 | |||||
作者:翁浩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8 | |||||
阿拉善沙漠究竟美不美,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她是共和国沙漠秘境这一点却是共识。 认识阿拉善的美,保护阿拉善的美,装点阿拉善的美,对于阿拉善的环保工作者来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1995年,国务院派出调研组考察阿拉善盟的生态环境,可以说是阿拉善开展环保工作一个新的里程碑。自此,阿拉善盟环保局成为拯救居延绿洲、保护贺兰山、遏止沙漠东移、保护北京城的绿色堡垒。 阿拉善盟环保局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带领环保系统全体职工奋发努力,竭尽全力为改善阿拉善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环境监测站承担了国家环保总局阿拉善荒漠生态环境监测任务,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布沙尘暴信息,为防灾、减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阿拉善盟环保局编制的《阿拉善盟环境质量概要》中就能看出,尤其是“十五”期间,在这个浩瀚沙漠中的绿色堡垒,做了多少难能可贵工作!对本土的水、气、沙、声等环境因子进行了全面监测,依法行政,为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呼吁国家尽快落实黑河分水政策、抢救性地保护居延绿洲的主体植被胡杨林和绿色屏障贺兰山,并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在阿拉善人的心中,大漠是美的。在一些媒体记者的心目中,大漠人的心灵更美,美丽的心灵呵护着美丽的大漠。可以说,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是阿拉善人美丽心灵的杰作,是阿拉善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全新境界。 去年8月15日,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建设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揭开了我国开发、利用、治理沙漠,保护大漠环境资源的新篇章。此举对促进沙漠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巴丹吉林高大雄伟的沙山、敖伦布拉格流水风蚀出的神奇峡谷、碧波荡漾的居延海、生生不息的胡杨林、戈壁航天城利箭在弦的神舟……这些地质地形景观组合成了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的全貌。 然而,让我真正感动的不仅仅是这些,更重要的是,它是在沙尘暴发源地之一建立起来的国家地质公园。多年来,我们在演绎“人定胜天”、“沙退人进”故事的同时,一直在抱怨沙尘暴和沙漠,它让我们投入那么多资金,种了那么多树,却依然摆脱不了“风起黄沙不见天,到处流沙埋家园”的窘境。其实,世界上很少有绝对的废物,沙漠也不例外,只要我们换个思路和做法,沙漠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了“好东西”,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使地质遗迹资源不需要改变原有面貌和性质而得到了永续利用,自然在这里真正回归了自然。沙漠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不但可以提供科学研究和学习知识的场所,还能改变当地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为地方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机会。[2006-04-17 ]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认领”沙漠 治沙专家全程“ 埃及的农业开发、旅游发展与 寻找沙尘暴的根源:阿拉善荒 200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沙漠 邓仪:环保不是饿肚子 荒漠化威胁未解除 北京可能成 环保人物李弘:阿拉善沙漠中 沙漠暗藏大型地下水库 可能改 沙尘暴的再起 阿拉善的抉择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