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原羚第七期队员日记与感想—胡习平
感想:
个人总结
这学期项目的工作马上要结束了,回顾过去的一两个月真是感慨颇多。
集训之后我们开始选项目组,由于受老人的影响和对动物的喜爱,我报了普氏原羚项目组,很荣幸的,我被录取了。项目组正式成立后,我们开始准备项目的具体工作,我报了生态组,因为我特别喜欢生态,想去看看草原,想锻炼一下自己,当然这也受我的交流能力的影响,我确实不善于做与人有过多交际的工作。在项目组我也做了资料委员,与另外几个资料委员一起,去把我们的工作做好。
在项目组的这一段时间里,我学习了普氏原羚的相关知识,了解了普氏原羚的现状,了解了他们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知道了我们做环保与做动物保护的所面临的一些困难,体验了各种艰辛的工作,还见到了我们向往和期待的普氏原羚,总之是收益颇丰的。在普氏原羚项目组的这一段时间里,我认识了很多的外地营员,了解了他们的社团,他们的优势与劣势,他们社团的值得借鉴和反思的地方,我很高兴的看到他们采取了很多我们所没有的制度,有着我们所没有的文化,有着绿队跨越式发展所需要的可以借鉴的体制,我希望绿队以后可以做的更好。
小强告诉我们做项目不要为做项目而做项目,要为了那个物种,我感觉自己的境界确实是没有那么高。很多时候我是很想为普羚做什么的,但是限制他们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有时候我也感觉无能为力,我们只能在以后继续努力,让更多人了解他们,愿意帮助他们。
我觉得自己在这期普羚项目中的表现比较一般,没有完全发挥自己。宣传方面我做的不是很好,有些方面不够熟悉,涉及到的问题不够深入,不能及时准确回答他人问题,我在宣传的技巧方面也很成问题,反正是不太好的,不能抓住他人的心,不能吸引他们。而在生态方面,由于我们有大量的体力消耗,而食物又缺乏,所以体力难以为继,其他人也如此,所以下届应注意这个问题。项目中也存在分工定位的问题,下学期也得继续解决。
我们因普氏原羚而相聚,而成为朋友,这是我们应该值得骄傲和珍惜的地方,愿友谊长存,愿项目组越来越好。
青海普氏原羚保护和调查之行
今年很幸运,我参加了普氏原羚项目组,并与项目组二十多位伙伴一起,去了青海,去进行了普氏原羚的宣传和调查,算是为普氏原羚这一珍贵的物种做了一点点事情吧。
7月19日我们正式踏上了前往青海的脚步,开始了我们为期10天的青海之行。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的准备中,应该来说我们确实准备得不够充分,所以到青海之后出了很多以前没有想到的问题。这应该是和我们资料组的工作没做好有关,再此我应该表示道歉!资料的准备不充分导致了一些问题,如宣传时数据都统一不起来,普羚分布的说法也各不相同,GPS的使用和测量出了一些问题......总之是出了一些问题吧,不多说这方面了,继续说一下青海之行吧。
第一天去到青海之后,就直接从西宁乘车到了海北刚察县哈尔盖乡,而后是找了一个地方睡觉。去青海的第一感受是哪里夏天白天很长,八点多了太阳还没有落山,但八点以后太阳也下的特别快。另一个感觉是那里温差特别大,白天稍微有点热,晚上却又很冷。对我来说比较好的是没有太多不舒服的感觉。我们的住处感觉那里是特别脏的,似乎已经有几年都没人住过了,整个面积也不太大,而且要住二十多人,但对我们来说也已经很不错了。那一天我白天吃的特别少,主要是没准备什么吃的。晚上很多人一起去买吃的了,我跟另外一些人在一起整理房子,布置防潮垫。晚上我们好像是吃了花卷、馒头和榨菜,吃得还不错。
对天气的不适应是在第二天发现的,第二天我的鼻子出了鼻血,虽然不多,但也挺难受的。在那里,由于人多水少,所以水用的还是比较省的,但喝的水却不能省太多,所以每天都要煮很多开水。我们组几个人第二天去了青海湖,本来是打算带大家去学习GPS的,顺便去看一下网围栏的分布情况。但大家一看到青海湖就特别想去,虽然娅妮说青海湖很远,但大家都想去,所以就不顾困难地前往了青海湖。青海湖确实很远,我们走了四五个小时才走到了那里,这跟我们想象的距离相比更远,所以我有几次在想那是不是海市蜃楼呢?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行进,我们来到了青海湖,我们向往的地方。青海湖很大,在蓝天的照耀下也显得很蓝。我们就在这吃了午饭,并玩了一个多小时。大家很开心!我们回去时很艰难,当时遇到的问题是疲惫和缺水,我们从青海湖回去时只剩下一千毫升的水了,所以在太阳那么猛烈的情况下我们的水不够了,在不到天桥处就已经完全没水了。大家饥渴的走着,走的无比艰辛,阿苏、菜菜甚至吃起了油菜花来解渴,这当然效果不佳,但也有心理作用吧。我们很艰难的回到了住处,晚上吃到了马鹏伟他们炒得菜,感觉很好吃,那算是很不错的一顿了。
第三天下了半天多雨,马鹏伟,娅妮,菜菜,阿苏,叉叉还有我一起去察看了一段网围栏的情况。本来是打算今天就去测量的,但雨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只好先让几个同学先去看看。天气很冷,又下着雨,所以大家都是比较冷的。阿苏很慷慨,从自己身上脱了一件衣服给菜菜。一路上我们冒着雨,受到青海的雨的洗礼,雨衣下有我们这些不畏困难的人。我们首先测量了一个湖的网围栏情况,我和叉叉,菜菜一组。而后我和娅妮,菜菜一起,沿着河边去察看那里网围栏的大致情况,我们在路上发现了一只普氏原羚,我们很高兴,我们来就是因为它们,这些可爱的精灵受到了很大的生存压力,需要我们去保护,把它们从被灭绝的边缘拉回来。一路上,雨水打湿了我们的鞋子,裤子,我们也受着雨水的冻,但是没有人抱怨,也没有人退缩,很佩服他们!我们在中午到了一个以前牧民修的土墙边吃了午饭,那里很不错,可以挡风,而且当时雨已经比较小了,所以我们比较顺利的吃完了午饭,最后剩了一个饼,很感动。下午近五点我们回到了住处,然后整理东西,去往刚察完小,因为第二天要在那里进行宣传。我们整理完东西后就出去乘车,因为项目传统和省钱的缘故,我们在那里等便车。每来一辆车,我们都要挥手致意,等了很久之后,终于有一辆车过来了,但那车不够大,所以主要是把女生送去了刚察完小,而我们继续等。我们等到很晚了还是没车,最后还是扈哥把我们送去的。真的很感谢扈哥,我们出去时经常都是乘的他的车。到达完小之后我们项目组算是在青海第二次比较全的见面了。我们去到那里之后吃了面条,油条,包子,西瓜,感觉很不错了。去到那里之后我们几个外出的同学洗了鞋子、袜子和裤子。晚上开始规划第二天的宣传活动,这是千载难逢的时候,因为马上就要青海环湖赛了。我们一共分为5组,我在宝宝一组,我对这次宣传很期待。这次宣传准备得比较充分,宣传组的海藻、盼盼和圈圈对环湖赛和当地的道路情况有比较好的了解,所以准备得还不错。
第四天是项目组比较重要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做的好坏关系到媒体是否能关注我们,能否向外界宣传普氏原羚。我们一早就开始准备,在广场和各拐角处设立了宣传点,在车队来之前在当地进行宣传,在车队来之后集中起来进行宣传,以便扩大效果。我们准备了很多纸质宣传资料,每一份都是用汉文和藏文打印的,方便当地人阅读。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够好,如讲解的很浅薄,太过简单,分发资料时没有太多的讲解,这主要是限于当时的时间。中午宣传时,我们在一起进行了很多宣传,但是我们的口号我觉得应该要加一些鼓励运动员的内容,而不应该只说我们的内容。另外资料分发时也面临难题,当地人拿了之后有的直接扔了,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也没有达到宣传效果,我们应该想办法让他们看我们的资料或者要进行必要的讲解。可以把资料设计的漂亮些,以增进他们的阅读。
从第五天开始我们生态组就主要是进行网围栏测绘,我们开始了艰难的测量之旅。在这里也不多说当时的经历了,说点想法吧。首先我想说的是安全问题,我们这次因为是在冬季牧场而且是在夏季去的,所以危险性不是很大,但是还是有可能有狼或者别的威胁的,就如这次遇到熊,然而我们却没有任何的防御措施,一旦发生危险,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同时我们在水、食物方面准备不充分,我们应该带一个瓶子用来装菜的,每天吃榨菜也不好。水方面由于比较重,所以最好带双肩背包。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学习一些必要的野外防身技能,以便应对可能的危险。
第二个要说的是测量的统一性问题,因为我们对GPS的不了解,所以我们在操作中也犯了一些错误,如我们在开机并且已经打完一段最后的点的情况下仍然有继续开机,造成在不必要的轨迹记录,使得最后所成的地图有很多地方多出一段,然而那里却并没有那一段,造成混乱。其实GPS是一开机并定位后就开始记录了,所以测完一段后要及时关机并记录清楚。我们在测量过程中也出现了单位不统一的问题,我觉得这还是不太好的。GPS的信号和手机的信号不同,它不能够被遮住,一旦遮住就会迅速没信号,所以不能够放在兜里或者包里。
第三个是我们的信息获取很困难,测量时全靠那张并不是十分详细的地图,所以有几次出现了判断不准的情况,这一点以后要改进一下。
项目组的很多机制问题大多已经讨论过了就不再说了,希望能按以前讨论的进行改进吧。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