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他山之石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澳大利亚“绿色”家庭应对全球变暖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澳大利亚“绿色”家庭应对全球变暖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何柳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8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澳大利亚悉尼市不少居民从身边做起,提倡“绿色”生活方式。这些“绿色”家庭兴建环保住宅,接蓄雨水作为生活用水,利用太阳能发电,循环再生残羹剩饭、污水等生活垃圾……,以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道德抉择”

  从大街上看,艾丽西亚·坎贝尔的房子与其他人家没有什么不同。不过,这座貌似普通的住宅有一个独特之处:“绿色”。

  美联社17日报道,38岁的坎贝尔是一名护士,与丈夫贾森·扬以及两个儿子住在澳大利亚悉尼市郊区。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坎贝尔一家选择了一种“绿色”生活方式。他们的住宅有雨水蓄水系统、太阳能电板和生活垃圾循环再生系统,也就是说,坎贝尔一家的用水、用电基本可以自理,甚至能够把多余电力输回悉尼市电力系统。

  “对我而言,这是一个道德抉择,”坎贝尔说。

  坎贝尔的房子建于2005年,用水是他们建房时考虑的第一要务。

  由于当地常受干旱困扰,再加上他们所住地区太过偏僻,在供水系统涵盖范围以外,坎贝尔和贾森决定接蓄雨水,作为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来源。他们在院子里建造了一个大型混凝土储水池,容量为2.5万升。每当下雨时,铺设在屋顶上的管道会把所接雨水导入储水池。

  “绿色”住宅

  坎贝尔的“绿色”住宅功能不仅于此。

  今年2月,坎贝尔在家中房顶上安装了18块太阳能电板,所发的电不仅可以在白天供自家使用,“节余”的电力还能输入悉尼市电力系统。电脑监控系统的计算结果显示,自从安装以后,坎贝尔家的太阳能电板所发电量共计1.3兆瓦时。如果换成由电力系统烧煤供电,发电过程会排放1.2吨二氧化碳。

  尽管他们晚上依然靠电力系统供电,坎贝尔估计,这座房子所发的电要多于耗用的电。

  除了用电环保外,坎贝尔一家还自己处理部分生活垃圾。他们在院子里种植水果和蔬菜,养殖小鸡。残羹冷饭可以作为小鸡的食物,小鸡的粪便及其他腐烂的有机物可以作为肥料。

  根据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基金的统计,平均每个家庭每年生产980公斤垃圾,其中40%为易腐食物等。坎贝尔说,自从他们制作有机物肥料后,每个月送往垃圾场的垃圾比过去减少一半。

  坎贝尔家还拥有自己的污水处理系统。经过当地官员批准后,坎贝尔在后院建造了3个5000升的贮水池,净化污水,并通过紫外线滤光器照射以杀死细菌,随后把这些水用在花园里。

  政府角色

  不过,“绿色”住宅所费不菲。坎贝尔说,房屋建造成本为30万美元。发电和储水装置,加上与当地政府就污水处理系统问题沟通所花时间,共花费了大约6.5万美元。

  “我的理论是,每一片屋顶都应该能够蓄水和发电,”坎贝尔说,“尽管就经济上而言,做到这一点花费很大力气,我还是感到非常满意。”

  尽管还没有确切数字表明悉尼有多少“绿色”住宅,有关专家认为,这一类住宅正日趋增多。

  生态建筑咨询师迈克尔·莫布斯说,就“绿色”住宅的普及而言,最大阻碍来自于政府。政府在是否批准私人拥有污水处理系统问题上犹豫不决,而且没有积极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在新房中安装节能设备。他说,政府繁琐的批准手续使环保住宅的成本上升,应该在这一点努力削减成本。

  另一名咨询师布鲁斯·塔佩说,政府应该向开发商提供现金激励,鼓励他们建造节能节水住宅。他说:“我认为,他们(政府)应该制定规则,向市场提供激励,这比完全让个人来解决这一问题好多了。”(何柳)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生物多样性:不能承受全球变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
    沙尘暴:抵抗全球变暖的幕后
    臭氧损耗受全球变暖影响吗
    臭氧层破坏问题及其思考——
    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澳大利
    动物保护的两种思想——澳大
    动物的天堂——澳大利亚新西
    高度重视有机肥料——澳大利
    绿化的典范——澳大利亚新西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