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谈可持续发展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浅谈可持续发展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天津大学 顾培亮…    文章来源:天津科普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7-8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一词是在1980年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首次作为术语提出的。在此期间还提出了“可持续性”和“持续发展”等概念,“可持续性”是指社会系统、生态系统或任何其它不断发展中的系统继续正常运转到无限将来而不会由于耗尽关键资源而被迫衰弱的一种能力。其含义具有长时间内保护和养育的意思,常用来评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影响,而“持续发展”意为连续若干年的发展,强调首先消除贫困,实现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概念应该是“可持续性”和“持续发展”的结合,既要考虑发展也要考虑环境、资源、社会等各方面保持一定水平。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归纳为:“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在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以使环境资源不致减少的前提下,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或者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不破坏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使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得到协调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产生背景

    10多年来,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之所以成为热点,其原因就是人类的发展由于陷入到片面性,依靠对自然界的掠夺和破坏环境来发展经济,而自然界对人类采取了报复,各种灾害不断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破坏。人们不得不注意到,要创造舒适的生存条件,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就必须通晓环境的演变规律,认识环境的结构与功能,维护环境的生产能力,恢复能力和补偿能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以满足人类
的生态需要,这就需要合理调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
系。

    1.令人不安的环境恶化

    ①大气污染。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它不仅能通过自身运动进行热量、动量和水资源分布的调节过程,并且能阻挡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地球上的生物,给人类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然而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迅速增长和积累,导致了大气资源的损害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其中有CO2量增加导致气候变化,人造的氯氟碳(CFCs)等有关的物质所产生的活性氯和溴形成地球臭氧层空间。城市空气的污染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率的增加等等。

    ②森林资源减少和覆盖率降低。森林是一种极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各种木材、经济植物和食物,而且具有十分宝贵的维护生态环境的功能。诸如,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吸收有毒有害气体,阻滞粉尘和减低噪声,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在90年代的调查,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全球森林平均以每年113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森林砍伐最为严重的是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地区,以每年0.98%的速度递减,在1990~1995年间,非洲年均的毁林率估计为0.7%。据有关研究,地球上覆盖的森林面积曾经占陆地的2/3,估计为76亿公顷,到1862年减少到55亿公顷。而近百年来,森林破坏速度加快,到20世纪80年代已减少到26亿公顷。

    据历史记载:我国黄河中游流域在春秋战国时期,森林覆盖率为49.2%,目前已大幅度下降到10.9%。由于森林面积减少,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洪涝和干旱经常发生,在我国北方的吉林省,由于森林过度采伐,每年年平均降水量不断减少,从50年代的643毫米,降到70年代的575毫米,20年间共减少68毫米。大量砍伐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将是一场生态灾
难。

    ③荒漠化在扩展。荒漠化是世界上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临的严重环境退化问题,荒漠化并不是指原来的沙漠地区的滚滚流沙,而是指由于人为的过度经济活动的影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原来不是沙漠的地方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象的变化。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每年世界上大约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其中320万公顷原为牧草地和250万公顷原为旱作农地。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70年代开始,我国土地荒漠化就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以上的速度扩展,现已实际发生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每年我国因荒漠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④水资源危机。除去盐化水,目前不能利用的冰盖、冰川、地下水与土壤水、湖沼、大气水等外,在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0.007%。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20世纪初以来,取水量增加了约5倍,而每年平均淡水可能占有量在不断减少。工业用水的增加以及工业污水排放又污染了水源,进一步减少了本可利用的水资源的供应量,目前世界上大约有90个国家和40%的人口出现缺水危机。各领域(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之间已经出现了竞争的形势,这种竞争形势正在加剧不平衡和紧张局面。在用水方面,国家之间的紧张形势也在加剧,由于许多河流是跨国的,这就提出了国家之间如何分配水资源的问题,必须通过协商,否则将引起冲突。我国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2340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109位,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64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08个。

    ⑤环境恶化趋势。由于过度和不适当的经济发展以及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使整体环境恶化的形势得不到遏制。造成了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国有总面积的1/6,造成荒漠化扩展和自然灾害频发,污染日益加剧。尤其是我国乡镇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使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八五”期间,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9.1亿吨,占当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21%。SO2排放量441.1万吨,烟尘排放量849.5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325.3万吨,分别占全国同类废物排放总量的23.9%、50.3%和67.5%,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为1.8亿吨,占全国的89%,与1989年相比排放量增加了约5倍,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670公顷,加重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此外,世界每年平均新增垃圾(不包括工业废渣)17.85亿吨,以年均8.37%的速度增加,垃圾平均密度达到87吨/Km2,未来的结果不是人类消灭垃圾,就是垃圾淹没人类。

    ⑥历史上重大公害事件。所谓公害,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以致对公众的安全、健康、生命、财产和生活舒适性等造成的危害。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200多起严重的化学污染事故。危害严重的有:

    a)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1~5日,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在近地表层的SO2浓度积累到25—100mg/m3,再加上氟化物等其它有害气体和粉尘的综合作用。一周内死亡60多人,同时还有许多家畜死亡。

    b)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多诺拉镇,由于SO2浓度达到0.5—2.0ppm,再加上粉尘和其它金属元素反应,造成受害发病者5 911人,占该镇总人中的43%。

    c)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发生在英国伦敦。由于SO2浓度高达1.34ppm所形成的硫酸雾,因此,在4天中死亡的人数比常年同年多4000人。

    d)水 病事件。1953年—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水市。由于含汞催化剂的工业废水排放到水湾,形成毒性极强的甲基汞而污染水体,使水中鱼类中毒,人食鱼后也跟着中毒受害。造成60人死亡。

    e)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1年发生在日本四日市,SO2和重金属微粒形成硫酸烟雾,危害居民,1972年共确认哮喘病患者817人,死亡10多人。

    f)骨痛病事件。1955—1972年发生在日本富士山县神通川流域。由于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含镉,居民食用含镉米和含镉水而中毒,患者130人,其中81人死亡。

    g)美国三里岛核站泄漏事故。发生在1979年3月28日,使周围50英里以内的200万人口处于极度不安之中。

    h)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发生于1984年12月3日,受害面积达40平方公里,死亡6000—20000人,受害人数10—20万人之间。

    i)莱茵河污染事件。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费多兹化学公司的仓库起火,使大量有毒化学品随灭火水流进莱茵河,使靠近事故地段的河流变成了“死河”,生物绝迹。300英里处的井水不能饮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人称此为掠夺性的生态灾难。

    j)酸雨事件。酸雨作为一个环境问题出现在50年代的美国。到60年代后期,酸雨的范围扩大到了北欧,70年代几乎蔓延到所有国家。酸雨破坏土壤的结构和营养,妨害森林和植物生长。酸雨造成水产品减收。酸雨严重影响建筑、工业设备、仪器仪表及人体健康。

    以上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反作用于人类社会而带来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降低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于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2.引人注目的世界模型及其告诫

    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预料不到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人们为世界前景感到困惑和忧虑。1968年,来自欧洲以及世界的100多位学者、名流在罗马开会,讨论当前人类所处的困境和未来的发展,接着便以研究人口增长、工业发展、粮食生产、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等当代世界五大严重问题的发展趋势为宗旨,成立了一个名为“罗马俱乐部”的组织,并委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系统动力学组进一步开展对未来世界发展前景的研究工作,建立了以梅多斯教授为首的国际研究小组。在1972年发表了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分析世界系统基本变量的因果回路图,建立世界模型进行对未来发展状况的模拟,具体结论认为:

    世界若按西方工业化的模式发展下去,到下个世纪人类将面临:

    ①自然资源日渐枯竭引起工业衰退;

    ②污染严重加剧,导致人口下降;

    ③人均食物的降低也将导致人口的下降;

    ④人类生活质量水平将下降;

    他们的观点可归纳为:由于工业化伴随了人口膨胀、资源的短缺和污染的增长,从长远的战略观点看,目前不发达国家按西方先进国家的模式所进行的工业化的努力将产生很多问题,迄今持续发展的模式应让位于某种程度的均衡发展。

    该研究结果发表后,引起了世界性的争论。赞成其观点的大有人在,认为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必须限制人口和经济增长,甚至提出所谓的“零增长论”。反对者也不乏其人,认为它对世界前途估计太悲观,因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会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的。并用很多例子反驳了该研究结果的某些论点。

    在以后的20年中,该研究小组在吸取反对意见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它的研究成果。

    对该世界模型的具体结果的争论可能还会继续下去,但该研究成果在当时条件下,提出的反对盲目的发展以及对环境问题的告诫是很可贵的。

    人类必须维护并尊重自己的环境,人类的消费需要,不仅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还应包括生态需要。人类的未来取决于人类的素质,不仅包括价值观念,还包括人类的存在和发展的能力(即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时代特征与可持续发展

    从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由一定条件下的社会、经济、技术基础决定的。

    三、我国21世纪议程的战略目标和要点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因此执行《21世纪议程》,将促使各个国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将是各国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环境的新开端。中国政府承诺要认真履行,并于1994年3月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

    1.我国21世纪议程的战略目标

    其战略目标确定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资源和环境基础”。

    2000年前,主要的具体目标有:

    ①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发展的质量;

    ②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③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

    ④逐步建立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建立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

    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应该是为了优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人的素质。

    2.我国21世纪议程的要点

    以下几方面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①控制人口增长。目前我国平均每公顷耕地养活10个人。如果人口继续增加,而耕地不断减少,则要求每公顷耕地承担养活的人数将要更多。如果中国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以下,到2030年可实现人口零增长。

    ②发展生态农业。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必须养护农业资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平衡,实现良性循环,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多种经营。

    ③工业实现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森林、水源和生物多样性。

    ④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的支持系统。

    为了实现我国21世纪议程的战略目标和要点,科技发展和教育将是其保证手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主宰着社会的发展,系统理论和方法(应用整体观和动态过程思想)是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如何保护全球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
    中国的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
    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特色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防治土地退化 促进农业可持
    以生态足迹评价可持续发展能
    水资源管理战略应向可持续发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