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水资源管理战略应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水资源管理战略应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李明涛    文章来源:中国信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22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在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水被列为可持续发展的五大世界性课题之首,水与发展、水与环境,特别是水的管理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展望21世纪,我国水资源保护和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长远来看,我国水资源管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进治水理念转变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建设节水型社会,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应该承认,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取得了很大成就。通过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大大提高了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防洪与水资源保障。近年来,我国把解决缺水、生态恶化和水污染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实施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水资源管理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基本保障了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推进了节约用水,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三是水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四是重视和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南水北调、引黄济津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一大批西部地区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完成。五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了流域、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但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面临着新的严峻形势和挑战:

  一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相当尖锐。在目前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下,正常年份全国缺水近400亿立方米。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座。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3亿亩左右,平均每年减产粮食280多亿公斤。考虑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降至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7000亿—8000亿立方米,逼近我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8000亿—9000亿立方米的上限。

  二是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全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2/3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水污染突发事故增多,水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和监管体制尚未形成。全国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一些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因水体污染造成水质型缺水,许多城市水源污染严重,饮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三是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一些地区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减少、生态功能下降等生态问题十分突出。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到19万平方公里,年均超采超过100亿立方米,部分地区产生地面沉降、塌陷、海水入侵等严重问题。

  四是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效率和效益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仍处于较低水平。一些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考虑不足,盲目建设大都市和城市群,盲目发展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内的经济增长。

  为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我国水资源管理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战略性转变。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饮水安全。获得洁净和卫生的饮用水是人的基本权利,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和保障。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饮水水质不达标、供水保证率低、水性地方病等问题,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确保饮水安全。抓紧制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及农村居民饮水安全规划,逐步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制定和实施城市饮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维护饮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

  ——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国治水理念重大调整的核心和关键。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要在系统总结治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快治水思路转变。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在防止水对人的侵害的同时,特别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侵害;重视生态与水的密切关系,对生态问题严重的河流流域,采取节水、防污、调水等措施予以修复,维持生态基本需水量;重视并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护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防洪工作要坚持给洪水以出路,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治理活动要为大自然自我修复创造条件,增强其自我修复能力,防止人为干预自然生态。水利水电开发要科学、合理、适度,尽可能维持河流的天然流态,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

  ——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转变,建设节水型社会。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需要修建一定数量的水库;解决我国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问题,需要兴建调水工程。但是,水库和调水工程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总量短缺问题。实践证明,继续延续粗放型的水资源利用方式,重开发、轻节约,必然是调水越多,浪费越大,污染越重。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就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不仅缺水地区要建设节水型社会,水资源丰富地区也要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污染的关键。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抓紧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推进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节约型转变,力争在2020年初步建成节水型社会。

  ——以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建设为重点,创新用水管理制度。一是抓紧建立水权制度。制定流域区域水量分配方案,明晰初始水权,对每个流域、每个省区实行取水总量控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总量约束制定发展战略和调整经济布局,真正实现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力争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水权制度。二是建立和完善水市场。要按照高效用水、节约用水的要求,制定水权交易规则,规范水权交易行为,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三是完善水法制。要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契机,抓紧制定节水、水资源使用权、排污权交易等法规,保障水权水市场有序运作,各项水事行为有法可依,各项有关水的法律法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有效监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做好水资源规划、配置、宏观调控和有效监管。

  ——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促进节水防污。价格杠杆是促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水价改革步伐加快,但目前水价总体上仍偏低,水费支出占用水户的总支出比重也低于国际上3%—4%的水平。要按照公平合理,有利于促进节水防污的原则,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社会承受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改革,进一步完善节水防污激励机制。推行用水定额管理、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充分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和防污的杠杆作用,合理确定和调整回用水价格,促进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

  ——深化水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民主管理。进一步深化流域区域水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地方之间分水和用水的民主协商和水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制度,鼓励跨行业、跨地区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水的管理。建立健全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鼓励各种用水者协会的建立,推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水管理体制改革;对农村饮水工程,可由受益农户经过民主协商组建用水合作组织,进行自主管理;建立水价听证会制度,形成水价管理的公共决策机制。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水 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命脉
    建设节水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
    以政府统计为对象的水资源环
    浅谈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维护
    试论扶贫开发中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利用清洁发展机制,促进
    地球未来:水资源是否会依然
    我国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对策
    世界水日:水资源匮乏将成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