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介绍了环保产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与现状,重点分析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结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发展环保产业的一些政策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污染治理
1 环保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1.1 环保产业发展的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近代工业文明的大发展,但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日、英、德等工业发达国家所不断发生的大规模污染事件中,人们开始认识到,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对生产者自身的生存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开始注意到要调整工业生产模式,增加控制污染的环节,于是在社会生产消费构成中,出现了环境补偿费这一新颖的社会需求。这种特殊社会消费需求的诞生,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兴起。
环保产业的规范定义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包括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及工程承包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物质和技术基础。近10多年来,国际上重视环境保护的思潮逐渐受到广泛认同,最引人注目的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共同的发展战略,从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成为了世界性主题。这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开始从征服自然型生态经济结构向协调型生态结构转变,由以环境破坏、资源枯竭为代价换取经济高速增长和不合理消费的轨道转入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和适度消费的轨道。
1.2 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1.2.1 国外环保设备生产企业的发展概况
工业发达国家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环境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环保工业方面进入了技术成熟期。美国是环保产业兴起较早的国家之一,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及政府对环境管制的严格化,环保产业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年增长率达20%以上。至1991年,美国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达35 000家,从业人员达100万人,产值为120亿美元,约占世界环保产业的42.9%,居于龙头地位。德国是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工业造成的污染严重,但由于德国政府十分重视环保工作,推出了一整套环保政策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因而在环保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至2000年,德国的环境技术产品每年出口额超过350亿马克(约合233亿美元),占全球此项贸易额的21%。日本的环保产业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其环保产品及服务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如日本国内生产的污染控制设备的总额20世纪80年代始终平均保持在6 000亿日元/年~7 000亿日元/年。
国外环保设备企业发展到目前为止,其企业形式不尽相同,产品方向各异。从大体上讲,可分为以下3类:国际性跨国公司、大型垄断企业中的环保设备分部或子公司、专业化企业。
1.2.2 国外环保产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工业化国家开始由对排污口的治理转到以防为主的轨道上来,对区域规划、资源利用、能源改造和有害物质净化处理等多种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以求得整体的最优化防治方案,从而避免局部治理和单项治理的局限性。同时,大力加强了环境科学基础性研究工作。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开始进入了为追求更清洁的环境而奋斗的新阶段。环保产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一些高新技术得以迅速物化。环保产业进入了自动化、尖端化阶段。进入90年代后,人们的环境意识又有了更大的提高。工业化国家在生产高新环保设备、产品的同时,还注重“绿色企业”的发展和“绿色产品”的开发性生产,“生态企业”“绿色企业”成为国际著名大企业追求的目标。
2 环保产业在中国
2.1 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
2.1.1 环保产业结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环保产业发展较快,现已初具规模,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情况见表1。环保产业的发展将为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环保产业已经初步形成面向3类产业的市场体系(见图1,资料来源为中国环保产业调查报告,2001)。该市场体系以环保设备和“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为主,而环保设备又以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为主。
2.1.2 产业规模与效益
据1997年中国环保产业调查报告统计,在我国环保产业中,固定资产少于1 500万元的小型单位7 894个,约占环保企事业单位总数的87%,产值299.4亿元,年利润32亿元;固定资产在1 500万元~5 000万元之间的中型单位924个,占环保企事业单位总数的10%,职工人数37万余人,产值121亿元,年利润14.6亿元;固定资产大于5 000万元的单位数272个,约占企事业单位总数的3%(其中,约65%为兼业),产值101.3亿元,年利润11.5亿元。
2.2 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观点的提出,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将朝着资源利用合理化、减少环境污染的方向发展。许多国家都把环保产业列为优先发展或者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美国环保投资20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增长了3倍,每年约为140亿美元~180亿美元;英国投入了70亿美元以使排放烟气达到欧共体制定的排放标准;我国周边国家环境保护投资增加更快,仅东南亚每年已达200亿美元;我国制定的“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中的环保投资达4 000亿元,“九五”期间为1 500亿元。中国的环保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日渐成熟,尤其入世为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
2.2.1 环保科技及其产业投入将大幅度增加
我国已将环保产业列入“十五”重点扶持行业,今后5年将加大对该行业的投资,必要时,可将环保产业列入幼稚产业进行保护,赋予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以削弱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投资限制措施的减少,国家可通过相关政策将外资吸引到环保产业,以弥补中国环保产业投入的缺陷。同时,引进外资也给国内低水平的环保投资项目形成压力,迫使一部分资金流向技术水平高、具有成长性的专业领域。这既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也有利于环保产业结构调整。
2.2.2 对环保产业尤其环保科技的需求将急剧增加
加入WTO后,我国的环保产品,尤其是技术含量很高的环保产品将面临国外产品技术和价格的双重压力,企业只有通过技术进步,加强自主研发,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这将大大刺激对环保科技的需求。另外,环保产业具有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特点,其他产业参与国际竞争也将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现在,为了保护本国某些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了顺应国内绿色消费的潮流,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构筑绿色贸易壁垒,对进口产品的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和复杂。面对这一新形势,各企业越来越重视其产品的环保标准,其他产业对环保的重视也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3 实现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中国选择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纪之交的热点话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环境与发展宣言》和《全球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推向行动。中国在1992年联合国的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的两个月内,公开发表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宣布中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先后制定了6个环境保护法规和9个资源保护法规,使我国环境治理进入全面规划、统筹实施新阶段,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而欲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就必须设法找到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发展道路,探索科学的途径,规划出一条使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道路,这就是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其中环保产业的悄然兴起与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它在可持续发展中支柱产业的地位。
3.2 在合作与竞争中求发展
对我国尚属幼稚阶段的环保产业需要加以保护,但这种保护必须是开放式的。所谓开放式保护,不是规避竞争而是引进竞争的保护方式,把开放式保护理念引进环保产业,既可以使我国环保产业在竞争中发展成熟,又可以保证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目标。首先,开放的重点应放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上,这点可以通过吸引国外(下转第109页)(上接第107页)直接投资而获得。近几年许多外国环保公司也看好中国市场而大举进入,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加大对这一行业的引资力度是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有效途径。其次,对这一行业的开放强度要有弹性。对我国环保产业中技术落后的部分开放程度应大些,如清洁生产技术产业和再循环废物处理技术产业。我国在这两方面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开放这一技术市场可以使我国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向最优生产、最佳消费、最少废弃、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经济社会”转变。但对某些发展较成熟的技术领域,如对水污染治理设备与大气污染治理设备的生产产业不仅开放度要小,甚至应以保护为主。
3.3 积极培育和发展民族环保产业
3.3.1 实现产业规模化
中国的环保产业长期以来企业规模不大,经营分散,竞争力较弱。因此应该选择有一定经济基础、技术实力、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好的重点环保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培育成为具有科技转让能力,有技术、设备、工程应用配套能力的环保产业的主力军,促进形成具有适当规模的,有科研、生产、营销、营运综合能力的环保企业集团。
3.3.2 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鉴于我国环保产业规模尚小,属于幼稚产业的范畴,国家应该在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资金投入等多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制定专门的政策,鼓励企业采用对环境无公害的技术工艺和流程,使其产品及生产过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小。开展资源和环境核算,将环境代价纳入企业成本,避免企业向社会转嫁污染。制定优惠的税收、信贷政策支持环保产业的技术改进,对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可适当考虑减征进口关税。
20年的经济发展,中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空气污染、水资源告急、城市固体废弃物堆积、噪声超标、酸雨污染,换言之,为了追求经济发展,我们已严重透支了子孙几代的环境资源。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如何在它们之间取得生态的平衡?中国的必然抉择是可持续发展。要想有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必须同步进行。通过市场有效竞争机制的引导和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的完善,相信21世纪中国环保产业将有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易斌,燕中凯.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1999(10):11-12.
[2] 李秀香.可持续发展与环保产业的开放式保护[J].探索与争鸣,2000(10):23-24.
[3] 汤天滋.21世纪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路[J].中国环保产业,2000(12):35-36.
[4] 张坤民,温宗国.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J].重庆环境科学,2002(4):16-17.
[5] 刘助人.发展21世纪的中国环保产业[J].云南科技管理,2003(2): 19-20.
[6] 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30.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