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长江经济带地位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江经济带地位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陈南岳    文章来源:学说连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8-31

  摘要:文章阐明了长江流域所孕育的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和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流域协调发展问题,分析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殊性,指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应采用建设长江防护林带、强化环境管理和提高环保意识、建立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流域直辖市管理机构等对策。

  关键词: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长江经济带

  近年来,众多学者从地域的角度,或者地域与产业相结合的角度来探讨可持续发展,其中大多数是从行政地域的角度进行研究,而把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我们应该重视流域(尤其是大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究其原因,一是大河流域(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往往孕育了重要的经济带,这些经济带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是大河流域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具有相当强的整体性与关联性;三是可以克服单纯从行政地域上研究的缺陷。在流域整体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区域经济可以有效避免流域内部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地区封锁与诸侯经济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大河流域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显然不是一个行政区域所能妥善解决的。如果各地仅从各自局部利益出发,追求自身狭隘的可持续发展,其结果不难想象。本文试图以长江流域为例,在系统分析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长江流域孕育着重要的长江经济带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九省二市,干流全长6300km,流域面积18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支流湖泊众多。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建设,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涉及沿江九省市(青、藏除外,下文同)的43个地市。该经济带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高密度的经济走廊之一。该经济带国土面积约40万km2,1995年人口2亿多,GDP总计1.4万亿元,分别占沿江九省市的27%、44%、62%和全国的4%、18%、25%,其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和人均GDP分别为沿江九省市的1.6倍、2.3倍、1.4倍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的4.5倍、6.2倍和1.4倍,在沿江九省市和全国的经济地位及作用日益突出。

  长江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二是资源优势。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拥有闻名遐尔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三是产业优势。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四是人力资源优势。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五是城市密集,市场广阔。1995年沿江九省市拥有大小城市216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33.8%;城市化水平约为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城市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2.16倍。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和三峡工程建设将产生数千亿元的投资需求,而且这一地区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也十分可观,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由此可见,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二、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流域生态环境日渐恶化  有关资料表明,长江流域中上游森林植被已遭到严重破坏,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在历史上,长江中上游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20世纪初,森林覆盖率约为30%,到解放初下降到20%,20世纪60年代初又下降到10%左右,而近20年来,又是长江流域上游一些地区砍伐森林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如今宜宾以上的长江三大干支流中,金沙江和大渡河两岸的森林已所剩无几,岷江和嘉陵江流域的大片植被也遭到破坏。由于滥砍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根据国家环保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提供的数据,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36万km2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的56.2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3.1%。20世纪90年代长江每年流经三峡的泥沙量已达7.2亿吨,与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三条大河的输沙总量相当。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如下后果:一是耕地减少,人均耕地锐减。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人均耕地已降至0.057公顷左右,而且该地区失土的石山面积还在以每年5%—7%的速度扩大。二是导致中下游河道湖泊淤积,荆江成为“悬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由2.2万km2减少到1.2万km2,减少了45.5%。这样,上游流失的水土,流到中下游,天然蓄调器(湖泊)又被淤积了,河水只能汇集到已被泥沙淤积抬高的行洪道上,因此,即便是中等洪水也往往形成大灾。

  2.水资源严重污染  目前长江干流及支流、湖泊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由于长江干流水量充沛,稀释能力强,干流水质处于较好水平,一级支流处于轻污染水平,二、三级支流处于中度污染水平。但是,必须指出,长江干流的大中城市区段水质已处于轻污染或中度污染水平,而且,近几年来,干流和一、二、三级支流及湖泊的水质变化均呈下降趋势。据有关部门测试,全国水资源污染严重的城市几乎集中于长江流域,它们是:上海、南京、杭州、南通、武汉、黄石、重庆、成都等。江河湖泊遭到严重污染的有:上海的苏州河和黄浦江、南京的秦淮河、南通的通吕运河、武汉的东湖等。造成长江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3.严重的大气污染和酸雨  长江流域的大气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的污染区域集中于城市。就总体而言,流域内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尤其是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程度高于中小城市,工业城市的大气污染程度高于一般城市。长江流域内酸雨污染也很突出,现已产生了以重庆和南昌为中心的两个污染严重的酸雨区,这两地区酸雨出现的频率高达90%左右,并且其范围仍在扩展。大气污染和酸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以重庆市为例,1994年出现4次酸性“黑雨”,造成土地酸化,树木成片死亡,年损失5亿—6亿元。造成长江流域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有:工业废气及二氧化硫、工业烟尘污染、能源结构不合理、汽车尾气污染等。

  (二)流城协调发展问题

  1.东西向交通基础设施滞后  长江流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已初步形成了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但尚未形成综合大交通体系,运输设施相对落后。具体表现在:铁路、公路干线以纵向通过型为主,缺少横向铁路、公路干线的通道;没有形成东西横向出海的综合运输大通道,上游地区的重庆、成都直达上海的大通道除水运、航空外,铁路、公路均不能直达。由于沿江东西向交通基础设施滞后,造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经济联系薄弱,经济发展整体性差,资源优势转化渠道不畅,缺乏快速有效的交通通信纽带和紧密的经济互动,工业与城市大多呈不连续的带状分布,沿江产业带明显断开。

  2.地区封锁与诸侯经济突出  长期以来,长江流域内地区封锁与诸侯经济一直比较突出,导致沿江各省市产业结构明显趋同,成为阻碍和制约沿江经济带形成和整体实力提高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条块分割现象尚未完全消除,政策法规不健全,生产要素市场分割,价格体系不合理,政企不分,各种生产要素被固化在不同的隶属关系中等造成的。

  三、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殊性

  (一)影响的快速性

  流域上游降暴雨产生的洪峰很快就会从河流上游传递到中下游,给抗洪抢险带来难度,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

  (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作为流体的水,用来作载体和输送动力,有强烈的渗透性、扩散性。沿江一个城市污水排放,污染带长度小则数十公里,多则上百公里,污染带宽度小则数十米,多则上百米甚至上千米。如果超过自净能力,整个河流都要受到污染。1992年至1993年调查评价长江干流总长790km,平水期污染带总长452km,占评价河长的57%。

  (三)影响的持续性

  流域上游以往的森林砍伐,不仅会导致以往的水土流失,还可能造成将来的水土流失;以往水土流失造成的河道、湖泊淤积不仅引发以往之洪灾,还可以引发未来的洪灾。

  (四)影响的逐级放大性——“喇叭效应”

  一般而言,河流越往下游,因其接纳的支流越多,径流量也就越大。沿岸如果只有少数城市达不到排污标准,只要这些城市排污量还没有超过河流的自净能力,其对下游的影响就会随着河流的自净而趋于减少。相反,如果沿岸较多或全部城市都达不到排污标准,且排污量超过一定阀值,则越往下游,污染越严重,产生叠加效果。而大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林立,故其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五)危害的严重性

  随着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江流域洪灾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若不考虑价格因素,1954年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不超过100亿元;1995年直接经济损失592亿元;1996年(6月、7月份统计)直接经济损失700亿元;1998年长江流域水灾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000亿元以上。这几年洪水都比1954年小,但灾情却比1954年严重。灾后重建家园,综合治理水患也将需要数千亿元。

  (六)治理的艰巨性

  以治水来说明。洞庭湖区现有的堤防已加高了4次,平均每10年加高一次,每年加高加固大堤的土石方近3000万m3,共投入劳动工日6亿多个,完成10.6亿m3的土方。若将这些土方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可绕地球赤道30圈。然而,这样的大堤仍只能防5年—10年一遇的大水,若要防象1954年那样大水,堤防须再加高3米—4米,总土量将为建国以来筑堤总量的2倍。

  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若干对策

  (一)建设长江防护林带,改善长江流城生态环境

  长江两岸应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抓紧建设长江防护林带,提高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全力保护和恢复上游水源林地,增加植被面积,使长江流域日渐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尽快趋向良性循环。严禁在长江干流及支流两岸毁林开荒。抓住西部大开发、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的历史性机遇,切实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确保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不再加剧并能逐渐有所好转。要广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这是防洪减灾的根本大计。

  (二)强化环境管理,提高环保意识

  要切实治理工业三废污染,严格控制长江干流、支流沿岸新建、扩建污染工业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减少长江水环境质量的污染负荷。同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付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强化环境管理。加强对长江流域环境污染的监测,尤其要加强对长江水资源污染的监测,对在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湖泊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不仅应处以罚款,而且应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与此同时,要依靠全社会力量进行综合治理。企业应通过技术改造、科技进步推动清洁生产,生产有益于环境质量的绿色产品。此外,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环境意识,尤其是着重教育青少年,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要采取必要措施吸引和充分听取并尊重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批评及要求、建议,并使这些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合法化。

  (三)建立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立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是促进区域经济联合、整体优势发挥和流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将长江流域地区建成我国运输量最大的东西向综合运输大通道。长江流域东西向交通干线的建设重点:一是水运方面。形成和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联合整治长江航道,加强长江水网航道开发,提高通航能力;在长江沿岸建设一批对能源、钢铁、石化工业和外贸物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和具有江海联运、铁水中转、水水中转功能的重点港口,以促进长江产业带的发展。二是陆路交通方面。建设沿江铁路干线和现代化的沿江高速铁路系统,发展沿江高速公路主干线,近期要完成沿江公路国道主干线、上海一瑞丽国道主干线的建设。

  (四)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流域协调管理机构

  国内外流域开发经验表明,流域开发是否能顺利而迅速地实现,关键在于组建具有法人地位的和权威性的机构,组织开发并协调管理。因为流域具有相当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这就要求我们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和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协调流域内不同时期、不同子区域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因此,必须对流域开发实行统一的管理与协调,建立具有法人地位和权威性的机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它不仅负责对全流域进行规划、开发与管理,而且负责建设项目的经济运营。现在沿江地区间的经济合作还是初步的,不同程度地存在地区封锁和诸侯经济问题,整体功能还没有能充分发挥。现行的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议制度虽然对长江流域经济开发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实际运作上,该组织的权威性难以适应和满足开发长江流域经济的实际要求。因此,为较好地处理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统筹规划和制定长江流域发展战略,由国家出面组建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促进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协调机构实属必要。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如何保护全球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
    中国的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
    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特色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防治土地退化 促进农业可持
    以生态足迹评价可持续发展能
    水资源管理战略应向可持续发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