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
http://www.eedu.org.cn    作者:纪偕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0-29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按照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表述,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现的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控制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认为,主要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发展质量,提倡适度消费和清洁生产,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跨世纪的战略任务。同时,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作为中国基本战略之一的可持续发展,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全方位地涵盖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辨证关系,并将此类关系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区域的差异,融合在整个发展演化的共同趋势之中。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发展战略,它除了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内涵外,面对实现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应当进一步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实证上、应用上去寻求实施战略过程的最大“满意解”。

  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出发,所拟定的战略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

发展度

  所谓发展度,就是指保持增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较好地满足就业、粮食、能源、饮用水和健康的基本生存需求,从这三方面去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所拟订的战略体系,必须能表达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数量维),即能够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真正地发展?是否在健康地发展?以及是否在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不断改善的前提下发展?总之,它必须澄清一个容易混淆的观念,即认为可持续发展似乎不强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财富积累,这显然是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本质背道而驰的。

协调度

    协调度由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的素质和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这两方面去体现,以此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因此,可持续发展应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质量维),即要求在统一尺度比较下定量地诊断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的利益分配上的平衡?这一特征与区域的“发展度”相比有所侧重,如果说发展度更加强调“量”的概念即财富规模的扩大,协调度则更加强调内在的效率和“质”的概念,即强调合理优化资源的配置、调控经济的增长方式,采取合理的财富积聚、建立财富的公平分配制度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

持续度

    持续度由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与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两方面去体现。一方面通过物质基础的储备,另一方面通过知识基础的储备,为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延续提供潜在的能力,以此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持续性。毋庸质疑,可持续发展应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持续度”(时间维),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上的长期合理性。这里所指的长期,近者可能包含五代或者十代人的时间,远者直至整个人类的未来。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换言之,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中所关注的发展度和协调度,不应只是在短时间内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它们建立在充分长时间维上的调控之中。

  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体系中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度)、质量维(协调度)、时间维(持续度),从本质上表征了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完满追求。由上述三维空间所构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最大贡献是从理论构架和操作方式上对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作出了符合理性的深层次的解析。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云南环保的前置效应
    如何保护全球环境
    中国环境问题的急迫课题
    西溪湿地综保工程中文化保护
    加强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
    中国的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
    浙江林学院赴湖州莫干山实践
    浙江林学院赴湖州莫干山实践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