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正文 | ![]() ![]() |
|
|||||
| |||||
丁四保: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经济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杨柏 袁磊…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1-29 | |||||
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经济 编者按:2004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3月6日,《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简称计划报告)提请代表审议。这份报告突出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表述,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循环经济”是什么?为何屡屡出现在国家计划报告中?“循环”二字为何引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循环经济对深圳而言意味着什么?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公共政策研究组丁四保教授。 1 反思增长模式引出新发展观 记者:2003年,有几个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方面,2003年,我国GDP增长达9.1%,但同年,上海、武汉、杭州等城市,江苏、浙江等省大面积地区出现缺电现象。两相对比说明了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2004年3月份在几个全国性重要会议上,国家领导人都强调落实新的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这又说明了什么? 丁四保:你们注意到了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实质性问题———增长模式转型。应该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循环经济,意味着极其深刻的内涵。2003年我国GDP增长9.1%,但经济发达地区严重缺电,只能说明支撑高速度的经济增长模式依然是粗放式的。经济增长的同时,这种增长模式在大量占用土地资源、大量消耗宝贵的水资源、大量消耗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大量使用林木等生物资源。人们越来越切身地体会到我们水资源的短缺和能源的短缺,缺电就是这种短缺的一个方面。生态与环境问题的警钟已经敲响,我们必须正视我们一贯遵循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问题了。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工业化是必然的,而中国在实现工业化的那个历史年代只能沿袭西方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其结果是,我们初步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工业化,但是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有关专家的统计告诉我们,在2002年,中国GDP占世界的4%,但是我们却消耗了占世界7.4%的石油、25%的氧化铝、27%的钢铁、31%的煤和40%的水泥。 沿着这一传统模式,中国经济达到了人均GDP1000美元的水平。这对许多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阶段。一般的估计,一个国民经济系统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工业发展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如果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继续走下去的话,资源的消耗也将越来越多,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质也将越来越多。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中国人均占有的水资源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石油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3%、天然气是4.1%、铜是25.5%、铝是9.7%,而且,我们国家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还在继续发展。 我国日益紧张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已经发出警示:如果再不实践党中央提出的科学的发展观,寻求精细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的自然资源将无力保障继续工业化的需求,中国的生态环境将无法承受来自工业化的负担。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正式提出,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新的发展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正是新的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2 从“寂静的 春天”到“共同的未来” 记者: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循环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情况如何? 丁四保:循环经济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而发展的。世界范围来看,有三本可持续发展的书产生广泛影响。1962年是《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著),主要内容是人类废弃物太多,环境负荷使整个世界物质都死掉。 1972年是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是一个由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小团体,宗旨是促进和传播对人类困境的理解,同时激励那些能纠正现有问题的新态度、新政策和新制度。)1972年3月,米都斯领导的一个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篇研究报告,题为《增长的极限》。他们选择了5个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人口、工业发展、粮食、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污染。这项耗资25万美元的研究最后得出地球是有限的,人类必须自觉地抑制增长,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社会的崩溃这一结论。这篇报告发表后,立刻引起了爆炸性的反响。这一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理论。 上世纪80年代的一本书是《我们共同的未来》。这本书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成员们,受托于联合国第38届大会,系统地研究了人类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从保护和发展环境资源、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目标和行动建议。《我们共同的未来》是委员会向联合国提出的研究报告。 1989年,可持续发展概念正式提出。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了会议,发布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标志着全世界开始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 循环经济是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产品工业向以生态规律为准则的绿色工业转变的一次产业革命,其萌芽状态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将会使地球走向毁灭。 上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污染物产生后的治理和减少其危害。80年代人们开始强调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90年代发达国家为提高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 美国的循环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行业涉及传统的造纸、炼铁、塑料、橡胶以及新兴的家用电器、计算机设备、办公设备、家居用品等产业,全国有5.6万个企业参与,年均销售额高达2360亿美元,其规模与美国的汽车业相当,现在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德国企业和民众生活中的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垃圾处理和再生利用,仅包装垃圾已从过去的年均1500万吨下降到目前的500万吨,95%的矿渣和70%以上的粉尘和矿泥得到重新利用。 循环经济在日本发展非常迅速,现资源循环率空调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等,随着新的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日本的目标是循环资源回收率达到100%。 3 循环经济“眼”中只有资源 记者:循环经济对大部分人来说,还不太熟悉。单从字面上理解,“循环”经济是不是指资源循环利用? 丁四保:循环经济是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它不同于传统工业社会单向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经济。所谓“线性经济”是在它的生产环节上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在它的结束环节上又把这些资源转化为废弃物质,并且是生态环境所无法吸收的废弃物质。循环经济则意味着,这个世界上可以“没有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人们在提到循环经济的时候最强调的就是它的“3R”原则,即减量消耗资源(reduce)、资源再利用(reuse)和资源再循环(recycle)。 循环经济为什么特别强调循环?这是因为它起源于一门叫做“工业生态学”的科学。工业生态学从生态学那里获得了一个启示,那就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之所以可以历经沧桑而始终保持基本的均衡发展状态,是因为它是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土壤动物等)组成的循环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没有废弃的物质,没有对环境的破坏性排放,各个子系统互为资源提供者和产品消费者,这就是“零排放”、“零污染”和“完全循环”。 把这个原理应用到工业上,让相互联系的生产之间形成资源的连续利用和不断增值,使工业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行业之间也实现“零排放”、“零污染”和“完全循环”,就可以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增加工业利润,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任何有害的负担。 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实践中人们又认识到,如果我们只针对已经排放出来的废弃物质进行治理,像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我们不仅要求工业企业花费大量投资增加用于治理的设备,而且还要求社会支付大量的资金增加处理设施。 以深圳河为例,要改善它的水质就要求上游的所有企业增加污水处理设备,也要求下游增加用各种方法处理河水的设施。这种“末端治理”其实非常困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很高,还不一定有效。而如果从源头预防做起,从技术上就方便得多。如,我们可以在企业推行节水技术和节水工艺,或者干脆废弃用水工艺(像在造纸厂推行爆破法制浆取代蒸煮法),就可以省却下游的水处理设施。对于电子工业的产品,现在使用的电脑由于用的都是不可降解的化学材料,所以一旦报废和进入环境以后基本上不能被环境所吸收,而英国和德国的工厂由于采用了生物材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有害排放问题。这就是“清洁生产”。 把清洁生产的技术理念和工业生态的原理结合起来改造工业生产,就是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可以在一个企业内部实行,也可以放大一些组成“产业园区”。在产业园区中,有不同的企业,如一个发电厂所产生的粉煤灰可以被水泥厂利用作为原料,冷却水可以用来养殖热带经济鱼类,经过初步治理的电厂废水还可以作为“中水”提供给其他企业作为生产用水。这样的几个企业在一起,物质和能量就形成了循环,就形成了园区,这叫生态工业园。按照前面说的生态循环原理,实现了完全循环。 其实,工业园区还是一种企业的集聚,企业的集聚不仅会形成工业生态效益,还会由于集聚而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如共同的利用基础设施、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企业竞争与分工和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我们常见的各种工业开发区都依据这个园区效益。 如果把生态工业园的尺度再放大一些,就是循环经济社会。讲的是企业、园区、社会之间的关系。现在有个概念叫“从产品到服务”。例如我们使用地毯,原来我们只是注重它作为产品的物质形态而忽略它的功能-使用价值,即舒适、松软和减少噪音,所以当它的物质形态变得陈旧之后我们就废弃它,使它成为了废弃物。但是如果我们保留它的功能,把地毯做成上下两层,在它陈旧以后只清洗它的表层,我们就可以循环地使用它的功能。工厂的生产从此变成了一种服务,从提供产品到提供服务,而且是固定的服务客户,也就是稳定的市场,这样,工厂的资源成本下降,利润没有变化,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也会因此获得环境效益。 再比如在今天的汽车社会,人们购买汽车实际上购买的是它的代步功能,如果社会提供公共交通或者租车服务,消费者仍然可以获得消费使用价值的满足。当然也可以把汽车做成模块化的产品,生产厂家以提供各种零部件的维护和替换服务为主,这样也可以保证厂家的市场占有和社会的环境效益。 这种新的从生产到服务,从一次性消费到多次消费转变的社会,结合社会提供各种法律和法规,形成健全的制度环境,就叫做循环型社会。 4 循环经济深刻影响深圳未来 记者:在您看来,深圳是否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有哪些优势?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前景如何? 丁四保:近三年来,黑龙江、吉林、陕西、海南、福建几个省份已经开始实施建设“生态省”的战略。辽宁省成为国家建设“循环经济省”的试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和许多城市的开发区正在普遍地建设工业生态园区。贵州省贵阳市,广西自治区贵港市是国家建设“循环经济”实验区。广东省的南海生态园区建设也进入国家的视野。 国内的理论界认为有三种地区最适合搞循环经济,第一类是生态资源重点地区,像黑龙江、吉林、陕西等省,他们利用生态资源可以产生生态经济效益;第二类是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转型地区,如辽宁,通过建设循环经济实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成本,恢复环境;第三类是经济发达地区,北京、上海、深圳,属于成熟经济体在先进发展模式上的创新。 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在21世纪实际上面临着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一种是知识经济模式,另一种就是循环经济模式。我们深圳在承担着体制创新的先行者的同时,完全可以再担当起发展方式创新先行者的责任。 就深圳而言,从资源环境、生态状况、企业规模、产业结构等方面来看,都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深圳水资源缺乏,人均水资源14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水平的十分之一,而中国的人均水资源才是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我们也知道,深圳河的水质多年来属于五类,是根本不能饮用的。实际上深圳要面临的是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两大难题。 多年来,深圳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几乎持平,而真正的循环经济要求GDP上去的同时物质、能源消耗要下来。 另外深圳土地资源非常缺乏,深圳每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的人口比上海多30%,比广州多一倍以上。前几天你们的报纸也在披露一些不法分子还在那里破坏本已很少的山林。这一现象表明,破坏生态的现象在深圳这个花园城市也还没有绝迹。 从企业角度讲,环境经济学中有个“外部化”理论,讲的是产权问题和由它决定的企业对公共环境的破坏。其中一个经典问题是,为什么私人饲养的家畜不会遇到公海里的鲸鱼所濒临灭绝的境地,其中的原因就是家畜有产权保护,还有再生产(饲养的不断循环)而鲸鱼没有。“过度放牧”原理决定了,捕捞鲸鱼的厂家只追逐企业利润,造成了鲸鱼灭绝的外部效果。 同样道理,企业在生产时对于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外部化的。企业对公共环境造成的损害使得政府必须出面,用法律和行政法令强迫企业增加治理设备或将通过排污权交易的办法使其承担责任。但是,对于那些小企业来说,它们既没有资金增加治理设备,也没有利润空间支付排污权。 深圳有着大量的中小企业,他们在为深圳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深圳造成了沉重的环境负担。所以,用新的发展方式,走适度重型化的工业发展道路,以相应的大中型企业为核心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使深圳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 另外,从产业结构看,深圳有几个产业,如IT、家用电器、包装、塑料制品等产业,都属于“生命周期”理论上所讲的,在产品的使用—废弃阶段上产生大量环境负荷的行业。我们现在提出工业结构适度重型化,提倡发展汽车、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化装备等行业,都是可以通过材料创新、工艺创新实现清洁生产的行业,它们的发展有可能对深圳部分传统的行业产生“挤出效应”,也可能带动与这些高级产业关联发展的中小企业。无论是哪一种前景,都会使深圳在循环经济的道路上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我们也看到,深圳发展循环经济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 从产业层次看,深圳应该利用自己的信息产业,参与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设计、自动控制、电子数据管理、电子商务,发展集成制造、网络制造,因为信息产业本身就比较清洁,深圳应该借此做大做强这个相对的“清洁行业”。 从园区尺度看,深圳已经形成了许多工业园区,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基础,在园区内按照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技术经济关联组织起园区内完全循环,同时实现产业集聚的经济效益,如经济合作、技术交流、降低交易成本等等。 从企业尺度看,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实行不同的清洁生产的费用方案。比如大型企业可以实行中、高费用方案,用相对多的投入,解决企业长期问题和实现长期的技术经济效益;对于中小企业可以实行无费或低费方案,它们只要加强管理,减少跑冒滴漏或者简单地改善生产工艺就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清洁生产。 深圳发展循环经济是有很多优势的,包括政府有比较雄厚的财政能力,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比较先进的产业结构。最近成立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可以成为深圳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基地。政府只要在制度上和政策规划方面做好做足,发展循环经济在深圳是完全可行的。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需要各种新技术作为支持,更需要法律规章的保障。需要政府的扶持政策,需要企业自身努力,做大做强,也需要全民树立起循环经济的意识。经济只有良性循环才会产生生生不息的动力,不断推动中国经济列车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前行。(深圳商报记者杨柏袁磊) ▲丁四保:教授,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主持人正在承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七项,其中两项与循环经济有关。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度》。深圳商报记者张小禹摄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如何保护全球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构建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可实现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 中国的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 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特色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防治土地退化 促进农业可持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