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正文 | ![]() ![]() |
|
|||||
| |||||
气温变暖是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因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王进东(寒区旱区…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4 | |||||
研究发现,1982—2000年在三江源区的大部分地区,植被趋于变差或基本不变。具体情况是,植被趋于变好的地区主要位于黄河源区的中部、长江源区北部的小部分地区和澜沧江源区南部的小部分地区;植被状况变差的区域主要在位于玉树境内的长江源区南部和澜沧江源区北部地区及黄河源区的兴海、同德县境内。三江源地区1982—2000年植被状况基本未发生变化的面积最大,约为156442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43%;其次为植被变差区域,面积大约为106965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30%;植被变好的区域最小,约99092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27%。可以说,三江源地区植被状况变化以不变和变差为主,合计面积达263407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73%。 在研究三江源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时发现,1982—2000年近20年期间,三江源地区的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每10年的减少幅度为23.8毫米。从降水与植被的变化可以看出,在三江源区降水量和植被的变化并不一致,且多数年份二者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可见,在三江源区降水并不是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植被指数对降水的变化并不是很敏感,这可能与三江源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有关。另外,在三江源区各站的年降水呈弱的减少趋势,但多数年份的站平均降水量仍在450毫米左右,而且该地区还存在地下湿地的水分,因此,一般的降水量变化不会对植被的生长产生大的影响。 另外,研究发现,1982—2000年的三江源地区的气温呈现较大幅度的增暖趋势,增温率约为0.42℃/10年,从年际变化看,植被状况的变化与气温的变化基本同步,即在气温偏高的年份,植被状况较好,而在气温较低的年份,植被状况相对较差。植被覆盖率对气温的变化有较为敏感的响应,热量对植被的生长有重要影响。随着气温的增暖,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后的快速增暖使当地原生态植被不能适应越来越暖干化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其生长和发育,是造成近10年植被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三江源地区,春、夏季是植被生长的主要季节,此时温度偏高时,植被生长状况较好,温度偏低则不利于植被生长。 |
|||||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桃源县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农村环保有法才能有方 生态环境存在六大危机 现代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动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 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治理存 [原创]环保心得 世界卫生日(4月7日) 保护农业生态五面出击 专家建议在南方雪灾地区开展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