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文章正文 | ![]() ![]() |
|
|||||
| |||||
中国未来环境与发展机遇挑战并存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记者黄勇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14 | |||||
据了解,这个专门的高层课题组由国合会第一任主席、前国务委员宋健院士和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前署长、国合会前任外方副主席拉贝尔女士领衔,组织一批中外方著名专家进行了研究探讨。报告以国合会过去15年及未来15年的回顾与展望为主题,以总结过去经验、认清当前形势、指导未来发展为任务,历时近一年才得以完成。 建立中国2020年环境监测与分析中心 建议一:提高环境与发展信息的质量、可靠性和有效性 为此,课题组专家建议,需要在以下几方面采取重要行动:一是在政府机构成立一个2020年环境监测与分析中心可提前分析环境与经济信息以用于国内决策。此中心应当定期从各级政府各部门获取信息,是中国国家安全决策机构的一部分;二是促使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加快创建与国民核算体系相连接的可靠的环境账户,并与国际体系接轨;三是启动中央资助项目,提高地方和省级政府完善环境数据收集的能力和意愿。这项工作应当由中央政府通过加强国家环境数据质量控制、评估地方和省级工作人员的环保政绩来加以支持;四是定期编制公布有关有毒物品名录、土地、水和生物多样性问题、国家和地方环境指标及实现指标进展状况的、既易于查看又可信的报告。 到2020年使中国环保法规体系转变为“智能管制手段” 建议二:引入全面的环境财政改革 到2020年使中国的环保法规体系将转变为全面、高效率、有效果的“智能管制手段”。课题组专家建议,除了现有的经济激励政策和财政措施,以下领域值得立刻关注:第一,对以下方面的决策全面实施环境财政改革,即在城乡空气质量的现状下私人汽车的生产和使用、温室气体的控制、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时的交易;第二,水定价综合措施,进一步减少农业用水浪费、提高城市和工业用水水质、提高水使用效率、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以改善城市饮用水和污水处理等的激励政策;第三,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的一部分,实施确保基础设施开发和维护的可持续性的环境财政改革;第四,扩展和完善所挑选空气污染物及减少碳排放的排放交易体系。 加快应用创新技术 建议三:鼓励通过技术创新革命性地完善环境管理 课题组专家建议,一要加快应用创新技术,如环保技术和与煤的使用各环节有关的资源节约技术,包括加强国际合作以推进煤气化技术的开发和低成本利用;二要把生物燃料的现有生产计划作为支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物技术创新的垫脚石;三要更加注重在环保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建筑设计和构造以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建造“有益于健康的”建筑。加深对绿色建筑领域国际“能源和环境设计先锋奖”计划的了解,并通过这一计划认证中国的诸多新建筑;四是在中国创建循环经济的动力不仅为技术创新,还为建立管理体系的创新带来了重要机遇,需要的是进一步联合行动,由政府明确重点,采取激励政策及其他可行行动;五是其他许多环保创新技术正被引入中国,或者正与中国的机构合作开发,比如氢燃料电池、清洁车辆技术、清洁产业技术、可持续农业技术等。 采用国际环境高标准 建议四:使中国的生产、消费和贸易与国际惯例接轨 课题组专家建议,中国需采取以下行动:首先,继续努力使中国的众多企业与国际认可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认证接轨;其次,工业界更加广泛地采用各项计划,如“责任关怀”计划等;再者,加快采用有利于促进技术飞跃或变革的可行的国际环境高标准;第四,通过利用能效产品等特定产品的信息和标识,以及实施市场激励政策如对大功率机动车征收高额税收,使中国公众准备寻找更加可持续的商品和服务;最后,由中国参与引导、进一步制定贸易协定中的贸易与可持续发展议定书和约束条款、多边环境协议以及其他国际协定,以确立更加公平一致的环境保护框架应对全球和区域性的市场失灵,从而解决环境问题。 提供过渡基金可以促使环境条件改善 建议五:使环境保护有益于人民和经济 课题组专家建议,为实现这一目标,要采取以下措施:一要从节能节水进行成本节约到消除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的新工业流程,再到绿色建筑的成功市场营销,应当强调商业界的成功案例,还要推广成为生态市或生态省的较高经济价值;二要制定激励政策,使较贫困地区因采取环保行动立即获得经济效益。应当还存在一些城乡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提供过渡基金能够促使改善环境条件,同时为居民和地方商界提供新的经济机遇;三要给予环保行动以认证或者其他形式的认可,以促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营销,并由此促进销售、增加地方收入;四要加快产业结构改革,引入收益较高、对环境破坏较少的新活动和管理方法;五要确保新交通方式、地方水资源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设计除经济和社会效益之外还纳入环境效益。这一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尤为重要;六要进行全面的成本审核、转换资源定价以避免资源使用浪费和生态服务的丧失。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提高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 |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