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组图]我国西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我国西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毛跃一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30

一、引言

  我国西南地区(1)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较为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但同时,西南地区也是我国农業相对落后的地区之一。1999年,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后,西南地区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农民的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然而,西南农业相对于东部仍然比较落后,其原因是由于西南地区农业资源开发得不够,因此,笔者认为,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根本动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应是西部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思路。

一、西南地区农业的环境特点

  1.水能资源丰富。西南地区地面水资源丰富,其水能资源居全国之首,潜在的可开采能力占全国的68%左右。全国的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大多在西南地区或流经西南地区,并有着大量的湖泊及水库等水利设施,国内水利发电工程也大多在西南地区。同时,西南地区雨水充足,全年的降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人均、亩均分摊的水量均居全国第一。因此,西南水能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水能资源本身的开发也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点。

  2.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西南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尤其是精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具有特色鲜明、种类多、分布面广等特点。其旅游资源的种类主要有:瑰丽多姿、秀甲天下的山水奇观;气势超群、形肖神似的峰林和山地景色;鬼斧神工的岩溶洞穴景观,惊心动魄的瀑布奇观;富含多种矿物质且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冷、热、温、奇泉:绚丽多姿的滨海风光:浩瀚林海的森林公园;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历史悠久的古迹和众多的革命纪念地;古朴浓郁、且多姿多彩的壮、藏、彝、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特别是民族风情以及宗教寺庙文化、侨乡风光以及独具魅力的南国边关风貌等。西南地区旅游资源的等级和品位也相当高,且特点突出,其中,有些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代表性和垄断性,如举世闻名的重庆三峡风光,云南境内的香格里拉、昆明世博园、西藏境内的“佛教文化”和雪域风情、四川境内的卧龙大熊猫等。无论从自然资源看,还是从人文资源看,都极具开发价值。

  3.自然条件优越。西南地区气候类型多样,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为复杂且较为优越的地区,以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为主,雨水丰沛,地形地貌迤逦,海拔落差悬殊,垂直气候差异显著。世界独有的气候条件和地质结构,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植被群落和生态自然景观。

  4.民族特色突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我国近八成的少数民族人口定居西南,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除汉族外,还有藏、彝、苗、布依、白、哈尼、壮、傣、侗、回等3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2900万,且大多分布在边境地区。在农业上,仍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农业劳动工具极具独特性,农业的产品结构也具有独特性。

二、西南地区农业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态条件差,农业环境支持系统脆弱。西南地区自然条件的特点是三多一少,即降水多,山、坡地多,石灰岩地多,人均耕地少。同时滥垦、乱伐、粗放经营耕作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支持系统十分脆弱(见表1)。长江上中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水资源充沛但保水保土能力较差,多高山峡谷,少平坝,人均耕地少,且旱地坡耕地多。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耕作、草地过牧和大量采伐森林,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滇、黔等石质山区降雨量大,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不少地区因土地“石化”导致贫困。

  2.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西南地区整个国民经济欠发达,正处于大开发时期,加之地况复杂,导致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投资的主要来源为国家投资、政府的税收优惠及其有限的扶贫投入。广大农民的收入普遍不高且只能满足日常生活,有些地方的农民甚至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证,哪里还谈得上对农业发展的投入。这种农业低水平的投入(见表2)使农业处于自给自足、粗放经营的状态。

  3.农业结构存在同构、缺位、低位和错位等缺陷。西南地区农业显现的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第一,农业结构的同构现象严重(见表3)。这种相似的产业结构表现出西南地区农业生产在区域化分工上有所进展,但区域比较优势尚未很好发挥,规模化不显著,专业化分工、区域规模化合作缺乏。区域性结构不同程度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这种同构现象还表现在农产之间呈现为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自然状态下有限的农业资源处于一种平均配置状态,使农业系统功能不但难以协调利用,反而相互制约,出现l+1<2的不良现状。第二,农业结构中的产品品质低位。按照传统的狭义品质概念,西南地区农业产品品质距我国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优质品率不高;按现代的广义品质概念,西南地区农业产品品质距市场需求要求的标准差距更大,其农业产成品更多的是大路货,名优产品比例低。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按照现代质量标准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才刚起步,有的甚至还是空白。

  5.科学技术还没有真正成为农业强有力的第一生产力。西南地区在农业物能投入(农机、农电、化肥、耕地灌溉等)上总体水平偏低(见表4),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偏低。

三、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西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要使西南地区农业走出困境,不仅要合理开发已有的自然资源,还要更有效地利用科技进步和创新开发知识资源,积极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特别是优种技术等,调整农业结构,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1.促使农业高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切实把提高经济效益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轨道上来。如种子研发企业一定要培育优良品种,每年都应有新品种上市,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地区具体田间的特点,进行特色实验性研究。

  2.树立广义的农业科技观,强化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西南地区农业进步与创新应以农产品竞争力强、农业增收、农民增收为主攻方向,构建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求相适应的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体系,将农业科技发展目标从促进农产品数量为主向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整体效益转变;从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主向为生产、加工与生态协调发展服务转变,从以资源开发技术为主向资源开发技术和市场开发技术相结合转变,促进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实施“资源型”农业向“科技型”农业的转变。

  3.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性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科技人员创办这类机构。尽快制定和完善关于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法规,规范其行业行为,加强管理。引导各种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技术评估机构以及技术经纪机构等中介机构为加速科技成果的转让推广提供良好的服务,积极发展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进一步培育和健全技术市场,加强重大技术供需信息库以及科技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区域中介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中介服务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和涉农企业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

  4.加快体制创新,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环境保障。加快农业科技体制创新是解放和发展农业第一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西南地区农业科教推广管理体制受到整个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制约,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主要靠有限的财政支持维系,与农户之间的连接脆弱,科研成果转化迟缓。要实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经营,突破只局限农业内部的发展格局,推动工商业、农业与科研教育的重新组合,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运行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形成产业创新与利益驱动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把最新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到千家万户,优化品种和区域结构,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能力,使西南地区农产品总量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建立在科学、高效的基础上。

  5.向农民投资,让科学技术进入千家万户。农业增长的关键在于获得并有效地使用某些现代生产要素,如果要求农民获得并具有使用有关土壤、植物、动物、机械等的科学技能和知识,使农民有效地、持续地获得新要素,主要应依靠向农民进行特殊的投资,以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新技能和新知识,从而成功地实现农业的经济增长。西南地区农业的落后性仅靠节约和勤劳是克服不了的,政府需要采用向农民提供激励的办法,使农民成为接纳新技术的土壤,才能真正改造传统农业。

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西南地区地貌复杂,大多属于亚热带多雨多雾气候,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靠天吃饭的局面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的问题非常突出。这种现实决定了西南地区必须下大力建设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走精种高产、集约经营的、内涵挖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依据西南独特的资源、环境等条件,西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很多优越条件。以云南省为例,在生物物种方面,仅野生植物资源已查明能食用、药用、工艺、观赏等的植物就有30000多种,稀有植物5000多种。在环境方面,西南地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状况要明显优于我国其他地区。这是西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发展无公害特色农业的优势所在。在劳动力方面,西南地区农村劳动力价廉且丰富。在空间方面,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对于农业尤其是对于以资源、气候等条件为基础的特色农业而言,空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可以说,全国特具优势的主要植物和水果类中,四川蜜橘、奉节脐橙、云南甜角等都是在国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品种。同时,西南地区还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养殖业。这些优势都是进一步发展西南地区特色农业的良好基础。

七、大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

  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指以大农业资源为依托兴起的一种特殊旅游休闲观光项目。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以其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满足了都市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愿望,具有不可抗拒的独特魅力。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发达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的农村地带,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在西南地区才刚刚起步,发展最好的是成都的龙泉驿区,赏桃花,摘枇杷和桃子等项目深深地吸引了都市的人们。

  西南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农业资源,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化,有利于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二是多民族的各种农业模式,极有利于吸引游客。三是丰富的农业植物,特别是丰富的水果资源,极有利于休闲农业的发展,为生活在繁忙和嘈杂中的城市人提供了一个旅游休闲的去处。因此,西南地区发展旅游休闲农业还大有潜力可挖。当然,要改变西南地区的落后面貌,必须走以科技进步与创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的路子。

参考文献:

1.应瑞瑶,褚保金.旅游农业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社会科学家,2002,(09)。

2.梁留科等.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及对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2,(07).

3.葛深渭。旅游又添新景观——谈谈休闲农业[J].经济论坛,2002,(18).

4.沈道权.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J].柴达木开发研究,1998,(01).

5.邹荣桂,张焕明.西部农业的保护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技术经济,2001,(09).

 
表2
 
 
资料来源:《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年。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机制探
    农业水资源增殖研究
    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生产方式的
    对节水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金宝瑜:中国的农业发展与问
    农业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农业生态安全及其生态管理对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沈阳持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