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影响评价 >> 文章正文 | ![]() ![]() |
|
|||||
| |||||
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28 | |||||
一、交通类 (一)评价范畴 包括:线路类(路线、航线和管线)和场站类(车站、码头) (二)评价范围 交通运输建设项目以新建项目为主,改扩建项目因线路或场站已存在,除变动范围的项目以外,可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 1、陆上线路类评价范围按路线中轴线各向外延伸300<?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500m;水上线路类中,江河类包括所经汇河段的全河段及其沿江陆地;海上类主航线向两侧延伸500m。 2、场站类:机场周际外延5km,码头区周际外延3-5km。 (三)评价重点 1、陆上线路类 包括线路施工和建成后使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和地表土壤使用现状的改变,及其因此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线路对动、植物物种迁移和阻断影响及其由此而引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等。 2、水上线路类 项目建成后由于航船行驶对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对沿江陆地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处理水土流失、滑坡、塌方、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段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3、场站类 由于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人工建筑出现及人类活动强度加大对土地生产能力,绿地调节控制能力以及生物种群数量、内部异质化程度等影响。 (四)防护与恢复措施 (五)成果 1、提交生态影响评价报告篇章 2、三级项目提交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位置图、工程平面布置图和关键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 二级项目增加植被类型分布图、资源分布图和主要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 一级项目还要充分应用3S一体化、多媒体等高新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并提交相应成果。 二、水利工程 (一)水库和水坝建设 1、评价范围 二、三级项目以库区为主,兼顾上游集水区域和下游水文变化区域的水体和陆地; 一级评价项目要对库区、集水区域,水文变化区域(甚至含河口和河口附近海域)进行评价。此外,要对施工期的辅助场地进行评价。 2、评价期限 要分别对施工期、运行期进行评价,一级项目要做后评价。 3、评价重点 (1)施工期。 由于施工、人员进驻和水文改变而引发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迁移或灭绝; 由于区域环境中绿地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改变而改变了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 由于人员和设备的活动改变了土地的生产能力; 由于施工影响了自然和人文遗迹地及人群健康……等内容进行重点评价。 (2)运行期。 项目运行而引发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景观生态环境质量问题; 移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文长期改变而引发的上下游生物种群生存问题及中下游发生的河道断流、水文变化以及上下游盐渍化、潜育化、湿地化、两岸地形地貌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钉螺转移问题…进行重点评价。 4、保护与恢复措施 针对施工期与运营期主要生态影响制定保护和恢复措施。 5、成果 (1)本类型项目要提交生态影响评价报告篇章 (2)三级项目要提交项目地理位置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工程平面布置图和关键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 二级项目增加植被类型分布图、资源分布图等图件和主要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 一级项目增加珍稀动植物分布图,荒漠化或土壤侵蚀分布图,景观生态质量评价图等,并要完成全区域生境变化评价成果图和生境动态变化监测系统的建设工作。 (二)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或跨省份调水一般均属于一级项目。 1、评价范围 要分别对调出区、调入区和连接区三个部分中,凡是由于水文条件改变而引发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 2、评价期限 分为施工期、运行期评价,并进行生态影响后评价。 3、评价重点 除与上述施工期、运行期评价重点相同以外,增加三项内容: 一是以对国内外同类项目进行类比调查并写出评价报告; 二是预测由于人员设备进驻和水文条件的改变,调出区、调入区和连接区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给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三是对受益区及调出区长期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 4、保护与恢复措施 针对施工期和运营期主要生态影响制定保护与恢复措施。 5、成果 (1)本类型项目要提交生态影响评价报告篇章 (2)三级项目要提交项目地理位置图、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平面布置图和关键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 二级项目增加植被类型分布图、资源分布图等基础图件和主要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 一级项目还要提交珍稀动植物分布图、荒漠化或土壤侵蚀分布图,景观生态质量评价图等,并要完成全区域生境变化评价成果图和生境动态变化监测系统的建设工作。要求充分应用3S一体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并提交相应成果。 |
|||||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原创]汽车露营与生态环境保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三峡移民与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投资与 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变 试论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 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与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