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重点工程与周围景观的相容性问题
基于高速路和周边景观在风格方面以及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可能存在的差异,应重点分析重点工程与两侧景观的相容性问题,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高速路所具有的现代及高科技特征;另一个是工程附近区域的景观文化特征(尤其中国独特的“山水化”了的景园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的趋势。 这个分析过程可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般描述性方法完成。
6 缓解措施和建议 在景观影响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缓解措施和建议: (1)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线路尽量利用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少占耕地、少拆迁,高填地段采用保护与环境美化相结合的措施。充分利用地形; (2)在设计风格、尺寸、色调、建筑材料等方面进行调整,以及利用建筑学方法,使建筑与周边景观的反差度降低、使建筑群的布局得到优化; (3)通过隔离带、绿化带的建设以美化沿线环境,同时遮蔽周围部分景观,降低负面影响; (4)注意工程规划中地下设施的作用,防止地下布局架构的不良景观影响。 (5)缓解措施不仅要考虑挽救和缓解工程的负面影响,更应积极的考虑美化环境、改善景观的设计。
7 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实施已有20多年了,该项制度的实施对开发项目的合理布局,控制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国际上的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仍未受到关注。为此,建议我国加大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力度与实际应用工作,以丰富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韵发展。具体措施为:①开展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理论研究。根据国外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状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评价的内涵和评价方法。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美学是其中的理论依据,评价应以科学、方便、实用为原则。②制定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指导和规范此方面的工作。③开展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示范研究。根据不同的地区、类型,选择几个项目,全面开展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为开展该工作提供范例。④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在评价的过程中重视公众的关注程度,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发挥环评法所肯定的公众作用。⑤注重景观影响评价专业人员的培训。随着环评法的实施,培训的内容应加强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内容。
参 考 文 献
1.孙明,薛志鹏.城市快速路的景观特性及其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2002,18(1):38~43. 2.王紫雯,吴水珍.大型土建工程对景观美学环境的影响问题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3,33(2):145~152. 3.L.奥托兰诺,蔡亲颜译.环境规划与决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315~321. 4.张阳,董小林.公路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J],1999,19(4):65~67. 5.闫玉虎,朱坦,林琳.视觉影响评价技术初探.环境保护科学[J],2001,27(105):39~41. 6.刘滨谊.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7.俞孔坚.景观敏感度理论及应用.城市科学:希望与未来[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