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项目已成中国社会稳定的巨大威胁

作者:韩方明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30
  由于焚烧过程完全不透明,厂家偷工减料的现象普遍长期存在,焚烧质量无从保证。尽管多数垃圾焚烧厂都声称自己的焚烧质量达到欧洲标准,但中科院选择国内19家垃圾焚烧厂调研二恶英排放发现,16%的厂家达不到中国标准,几乎70%的厂家达不到欧洲标准。

  截至2008年,中国垃圾焚烧厂达86个。而据《2010年中国能源重大新开工施工项目纵览表》的统计,仅2010年,国内拟建设的垃圾电站项目就多达41个。各地草率上马垃圾焚烧项目,使得垃圾焚烧的现状与中央政府规划时的初衷背道而驰,不仅可能制造生态灾难,而且可能成为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诱因,严重威胁中国的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

  以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虽然在部分发达国家确实是重要手段,但绝非简单地一烧了之,而必须具备以下前提:

  1、健全的垃圾分类与回收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垃圾焚烧的科学性,即不该烧的不烧,该烧的才烧。

  2、在项目立项、选址、环境评估等全过程中,都必须公开透明。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

  3、严格的流程控制,无缝隙的全方位监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焚烧质量,把焚烧产生的毒副作用控制到最低。

  多数垃圾焚烧项目违法操作

  但实际运作中,具备以上前提的垃圾焚烧项目寥寥无几,多数项目往往从立项开始就对周边居民欺、瞒、打、封,违法暗箱操作。例如遭到抵制的广州番禺项目,在2006年就决定建厂,但地方政府一直秘而不宣,公众并不知情,直到2009年9月底随着媒体的报道而广为人知,随即引爆冲突。

  其次,由于项目涉及巨大的商业利益,许多过程存在若隐若现的权力参与、利益输送的影子。同时,在环评以及专家论证等环节,利益驱使下的学术腐败,也破坏了论证的中立性。在番禺项目中,媒体就披露了地方政府未经过招投标就把25年的广州生活垃圾处理终端特许经营权给予广日集团承包,据估算该集团将因此可得至少500亿人民币的财政补贴;环评中,专家仅以利益为导向而论证等问题。这些都加剧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与恐慌情绪。

  再次,由于焚烧过程完全不透明,厂家偷工减料的现象普遍长期存在,焚烧质量无从保证。尽管多数垃圾焚烧厂都声称自己的焚烧质量达到欧洲标准,但中科院选择国内19家垃圾焚烧厂调研二恶英排放发现,16%的厂家达不到中国标准,几乎70%的厂家达不到欧洲标准。

  这即意味着,各地是在不具备相应社会配套机制,没有基本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大干快上垃圾焚烧项目。这种过于粗放、不顾一切的盲目焚烧,严重威胁国家生态安全,以至于中节能都承认该行业存在环境隐患,并抱怨他们的白鸽湖项目被深圳平湖垃圾焚烧发电厂拖累,“他们环保不达标,经常冒黑烟和臭气,反倒我们在建的电厂停工200多天”。

  更重要的是,垃圾焚烧的盲目性使得项目附近居民普遍不接受“焚烧无害”的说法,他们会利用所有的资源和力量,持续抵制垃圾焚烧项目,使所在地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早报曾报道,2008年10月,在江苏吴江平望镇,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的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被紧急叫停,主要因为数千当地居民聚集该厂点火,并一度拥堵了国道。而这仅仅是近两年众多因垃圾焚烧项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中的一例。

  北京市规划的5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因当地居民的顽强抵制,至今未能开工建设;上海江桥,南京天井洼,广州番禺、李坑、花都、东莞,深圳白鸽湖,武汉盘龙城,苏州平望,各地民众均采取“散步”、上访、堵路、车队游行等方式,表达他们对于垃圾焚烧项目的质疑乃至反对,涉及人口达数百万人之多。其中,广州李坑村民经常到广州市、广东省两级环保部门上访。

  与征地、拆迁、司法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相比,因垃圾焚烧而起的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所构成的威胁更大。

  其一,涉及的人数更庞大。为了不影响卖地收入,地方政府大都不肯把垃圾焚烧项目设于人口稀疏的远郊,而往往选址城市人口稠密区。以番禺项目为例,选址地已为广州市确认的城市副中心,四周均为大型楼盘,涉及到的周边总人口在70~100万之间。根据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对选址范围8公里左右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97.1%的受访居民反对建垃圾发电厂,其中半径2公里内的居民反对率更是达到100%。如此大规模的群体反对,其对社会稳定的威胁绝非一般事件可以比拟。

  其二,动员力特别强。因涉及生命健康,群体性恐慌与激愤更容易被放大,所以无分老幼,无分贫富,形成利益共同体,极容易登高一呼,群起响应。这已为去年广州番禺市民11月23日的散步事件所充分印证。尤其是处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受影响的居民中精英云集,他们都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都会最大限度调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事件因此容易扩大和升级。

  其三,持续时间长:一般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历时都很短,混乱大多会很快过去。而垃圾焚烧项目则不同,只要项目运行一天,与周边群众的矛盾对抗隐患就会存在一天。

  总而言之,垃圾焚烧项目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项目,它对社会配套机制高度敏感。发达国家可采用垃圾焚烧,是因为它们有成熟的法治监管、舆论监管和民众参与。我们必须承认,由于我国的各项体制改革还在进行之中,权力的制衡以及公众参与都还存在较多缺陷,对垃圾焚烧的有效监管暂时还没有能力做到。这种情况下匆忙大规模上马垃圾焚烧,随时可能激怒民众。对社会稳定而言,后果不堪设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超级植物可分解重金属
    探秘逆境植物实验室  这是一个特殊的实验室,它的四周由玻…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