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污染治理篇 >> 治理技术 >> 水体污染治理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组图]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
作者:刘超翔,…    文章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21

 


2.2 不同流态床体的除污效果比较
  在潜流式床体中,由于污水在填料内部渗流,因此可充分利用填料表面及植物根系上的微生物及其他各种作用来处理污水[6];而在表面流床体中污染物主要是在自由水面进行分解的,植物的水下茎杆和残枝败叶可能起最主要的作用,它们为水中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栖息场所。

  从表3可以看出,潜流式床体对的去除率要高于表面流床体,另外潜流式床体的出水很清澈,而表面流床体出水中可见到明显的悬浮物。这是因为在潜流式生态床系统中可沉降的那部分有机物可由沉积和过滤作用快速去除,而溶解的那部分有机物的去除主要是依靠填料和根系表面附着生长微生物的作用;在表面流生态床系统中有机物的去除主要依靠水面近乎静止沉淀的条件和表面茎杆附着的微生物的作用。由于前者具有良好的过滤作用,且微生物反应区面积较大,故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要明显高于后者。

  表面流床体对TN的去除效果与潜流式床体相近,但对NH4+-N的去除效率明显好于潜流式床体。生态床系统的除氮机理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试验中表面流床体中所种植的水生植物长势要明显好于潜流式床体,特别是茭白,其枝叶粗大繁密,在4个月的时间内由0.4m长高到3.0m(潜流式床体中茭白的高度为2.5m),其生长量大于潜流式床体中的植物(见表4),这与茭白嗜水的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水生植物的茁壮生长会使根系有更强的输氧作用,对硝化反应有促进作用。另外,表面流床体的水面长有一层浮萍,长势非常迅速,其对NH4+-N的去除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许多湿地植物可直接利用氨氮作为氮源,从而在生长过程中能去除大量氮素,尽管表面流系统中污水与微生物接触的面积要小于潜流式,但依靠水生植物的直接作用(见表5)仍可使其对氨氮的去除好于潜流式床体。

表4 各床体植物的收割量(湿重)kg
床体 芦苇 茭白 浮萍
潜流式 7.9 16.7  
表面流式 7 22.1 3.6

表5 3种水生植物的氮、磷含量和含水率  %
项目 芦苇 茭白 浮萍
2.90 2.34 4.45
0.30 0.25 1.26
含水率 61.25 53.81 92.3
注:氮、磷含量均按干物质含量计算求得。

  生态床系统中磷的去除主要靠形成不溶性的钙、铁、铝等化合物的沉淀和介质的吸附,此外磷也是生态床植物必需的养分。表面流系统由于与污水接触有限,故除磷效果较差。

  从以上分析可知,潜流式床体为较适宜的床体型式,其对各污染物的综合去除效果较好,但表面流床体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很好。若表面流床体与潜流式床体进行工艺组合,则可进一步强化对污染物的综合去除效果。

2.3 植物在氮、磷去除中的作用
  生活污水中的氮通常以有机氮和氨(也可以是铵离子)的形式存在。在土壤—植物系统中有机氮首先被截留或沉淀,然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由于土壤颗粒带有负电荷,铵离子很容易被吸附,土壤微生物通过硝化作用将铵离子转化为NO3-,土壤又可恢复对铵离子的吸附功能。土壤对带负电荷的NO3-没有吸附截留能力,NO3-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而成为植物营养成分或通过反硝化过程最终转化为N2或者N2O而挥发掉。由于本次试验进、出水的pH值均在中性左右,因此氨态氮的挥发是可以忽略的。同样,植物的生长也需要吸收磷作为营养源。

  在试验进行的第120天,对系统中植物的一些指标进行了测定(见表4、5)。由表4、5可以计 算出运行期间通过植物吸收所去除的总氮量(Nplant)和总磷量(Pplant)。由进、出水总氮和总磷浓度和进、出水流量可以得到120d内投配的总氮总量(Nin)和排放总量(Nout)、总磷的投配总量(Pin)和排放总量(Pout)。通过下式可得到系统运行期间通过生物脱氮而去除的氮量(Nb)以及通过沉淀和介质吸附去除的磷量(Pa),
计算结果如图1、2所示。

      Nb=Nin-Nplant-Nout   (1)
      Pa=Pin-Pplant-Pout  (2)
  由植物氮、磷含量和生长量计算结果可知,潜流式床体依靠植物吸收去除的氮、磷量为1625kgN/(hm2·a)和148kgP/(hm2·a),表面流床体则为1999 kgN/(hm2·a)和223kgP/(hm2·a)。鉴于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氮、磷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故定期收割生态床系统中的植物也能促进系统对氮、磷的去除。

  

3 结论

  ①在高水力负荷(30cm/d)的条件下,两种生态床系统的出水水质较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对、TN、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潜流式床体分别为70.6%、60.6%、80.9%和66.0%,表面流床体则分别为63.1%、61.2%、90.2%和60.2%。
  ②表面流床体中植物对氮、磷的吸收量要大于潜流式床体。潜流式床体依靠植物吸收带走的氮、磷量为1625kgN/(hm2·a)和148 kgP/(hm2·a),表面流床体则为1999kgN/(hm2·a)和223kgP/(hm2·a)。

参考文献

   [1]高振民,李宪法.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利用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
   [2]KAOM,WU M J.Control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by anature wetland[J].WatRes,1999,20(3):47-54.
   [3]丁庭华.污水芦苇湿地处理系统示范工程的
研究[J].环境科学,1991,13(2):8-13.
   [4]Huang J.Nitrogen removal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employed to treat domestic wast ewater[J].Wat Res,2000,34(9):2582-2588.
   [5]Brix H.Function of macrophytes in contruncted wetlands[J].WatSci & Tech,1994,29:71-78.
   [6]Drizo A,Frost C A.Physico-chemical screening of phosphate remaining substrate for use in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J].Wat Res,1999,33(17):3595-3602.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城市河流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三集中”引发苏南农村环保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亟待加强[黄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