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亟待加强[黄智勇]

作者:黄智勇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生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11

(安徽省肥东环保局     黄智勇)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越来越工业化。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在农业标准化建设背后,是农业经营理念、生产手段、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变革,即由传统产量效益型向现代质量效益型的革命。

  而随之而来的是目前我国农村水、空气、噪声、垃圾污染的加剧、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全国七大水系1/3以上的河段达不到使用功能要求,近一半的城市河段污染严重,大部分湖泊富营养化突出,近岸海域污染呈加重趋势;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垃圾年产生量1.4亿吨,无害化处理率较低。此外,生态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尘暴等生态问题严重。

  农村的面源污染是导致我国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我国河流污染由局部发展到整体,由城市发展到农村;地下水污染由点到面,由浅层到深层;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加剧。1986-1990年间,我国污染湖泊中,农村面源污染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均在50%以上。农业面源污染总氮、总磷分别占滇池总负荷的46%和53%,占太湖总负荷的37%和13%,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得到根本转变,一些地方监管薄弱,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现象仍然严重。不仅造成了资源的破坏、浪费,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农村生态安全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严峻的现状

[现状一]饮用水污染威胁生命健康

  目前我国的饮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据调查,由于大量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未经处理排入各种水体,加之公共卫生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我国一些地区饮水存在水质严重不达标、供水保证率低、水质性地方病等问题,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相当一部分城市水源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的生命健康。现阶段,我国每年因饮水水质问题造成的对人生命的危害,实际上要高于洪水造成的伤亡。我国人群患病的88%、死亡的33%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
 
  饮水不安全还导致了严重的水质性地方病发病率的明显提高,目前华北、西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地区的6300多万人饮用水含氟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造成驼背病、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

[现状二]污水灌溉面积有增无减

  近年来,我国农村污灌面积大幅度增加,而且污水水质发生明显变化,水中污染物浓度增高,有毒有害成份增加。污灌面积已从1963年仅有63万亩发展到1998年的5427万亩,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

  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水质超标、灌溉面积盲目发展,已经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污水灌溉已成为我国农村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危害着污灌区的饮水及食物安全。

  据对西安未央区污灌区内的水质、土壤监测:重金属均超标,农产品监测结果,小麦铅超标率94%,玉米超标率33%……可见,污灌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已达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

[现状三]地下水严重超量开采

  地下水是中国城市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供水水源。全国约有2/3的城市和部分的农田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和灌溉用水,后者占地下水总开采量的81%。

  目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着缺乏规划和管理、严重超量开采、水位持续下降、漏斗面积不断扩大等问题。华北平原的京津冀17条主要河流年均断流335天,产生了10多处地面沉降中心,最大地面沉降近3米,出现了总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

  长江三角洲以苏、锡、常为中心,沿沪宁铁路线向外扩展,在5500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形成埋深40-50米的大型漏斗无水区,并引起地面沉降。目前,全国地下水超采区有164片,一些地区甚至已发生海水倒灌等严重生态问题。地下水超负荷开采现象严重,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现状四]破坏自然导致生态功能退化

  我国现有退化草地135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3。由于林草植被遭受破坏,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力侵蚀面积达17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9%。
由于生态恶化,我国自然灾害频繁。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已占国土面积的27%,沙化面积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发展,相当于一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也导致一些地区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因采矿直接破坏的森林面积累计达106万公顷,累计占用耕地586万公顷,破坏土地157万公顷。同时,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点41万处,各类塌陷面积1500平方公里;每年造成900多人死亡,有400多个县市、1万多个村庄受到威胁,经济损失数十亿元。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各种地质灾害有1/3左右是人为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

  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据调查,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受到损害,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一些地区还大兴土木,大造人文景点,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保护。
物种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但目前我国特别是在农村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令人担忧,例如电瓶打鱼、滥采乱挖、偷猎捕杀等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加之生态环境的恶化,很多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有的珍稀动物濒临绝迹。

[现状五]生活污水无组织排放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人口密度的增加,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剧增,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却远远未能满足要求。特别是在农村,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人们耐以生存的当家塘坝和沟渠,其污染程度超过工业污水。其中生活污水的排放中洗衣粉磷负荷的贡献率,根据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的推算,太湖洗衣废水占生活污水的21.6%,巢湖和滇池为17.9%。

  由于区域差别、城乡差别,广大农村污水以铺天盖地地将当家塘坝、沟渠演变成为纳污池和新的污染源。尤其在枯水期,污染物难以稀释,水质经常出现超标现象,导致水体恶臭发黑,甚至丧失正常水功能。以总磷、石油类、溶解氧、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等5项为主要污染指标的有机生活污水正在将农村团团包围!
[现状六]养殖废水成为污染大户

  建设“菜蓝子工程”以来,畜牧业规模发展迅速,农村各地建立了一大批养殖厂,由原来农村的分散养殖变成了集中养殖,由此而带来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

  养猪废水处理率不到20%,大部分的未经无害化处理便直接排放到周边农田。大型集约化畜禽养殖造成的非工业点源污染突出,大量的畜禽粪便没有很好地处理和利用,随意堆放,致使水体污染、空气污浊。畜禽养殖行业废水COD排放量已接近全国工业废水COD排放总量。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新的污染大户。

  水产养殖业也对一些湖泊、水库、塘坝造成严重污染,这种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鱼类粪便、饵料沉淀以及为使水生植物生长而撒播的各种肥料。

[现状七]污染转移导致污染加剧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城市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大量工业企业往农村转移,导致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正向农村蔓延,严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城市污染工业往农村转移,不仅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还引发大量农业耕地被侵占。但是,由于政府在农业环境污染整治方面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和部门配合,致使农村环境污染恶化的危险愈演愈烈。

  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16.7万km2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7.5%。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了郊区小城镇或农村,从而使其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大城市中心区,污染的范围与程度均有迅速蔓延和加重的趋势。

[现状八]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

  2000年,据有关部门调查表明,农村能源消耗总量达3.7亿吨标准煤,其中薪柴占21.76%,秸杆占33.41%,煤炭占31.9%,而液化气、沼气仅占1.58%。全国农村居民每年要烧薪柴1.45亿吨,按每750公斤折合1立方米木材计算,约计消耗木材1.88亿立方米。我国农村能源利用和农村电气化大大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

  在农村,由此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是导致死亡的祸首。导致大面积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据估计,全国年耗生物质能实物量高达6亿吨,其中薪柴2.4亿-2.6亿吨,这是我国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燃煤、薪柴、秸杆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二氧化硫排放形成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现状九]生活垃圾的严重污染

  生活垃圾尤其是白色污染已成为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农村的生活垃圾数量巨大,9亿农村人口,每人每天产生0.5公斤计,每天共产生45万t,全国每年合计将增加生活垃圾16425万t.

  每天的垃圾中有1/4是塑料垃圾,这些垃圾大部分是很难降解的,利用率极低,大部分都露天堆放,这不仅占去了大片的可耕地,导致了垃圾填埋场封场速度加快,同时也给封场后的绿化和开发利用带来困难。而且一般需100多年才能降解,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事实上全国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陷入了垃圾的包围之中,大量生 活垃圾的产生和累积,加剧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

[现状十]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生态恶化

  农药、化肥和农用地膜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在促进农业增产、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高毒、高效农药和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突出。当前,我国农药污染面积已达1.36亿亩。更为严重的是,作物残留农药通过食物链污染动物产品,直接威胁到人体健康。黄淮海部分地区猪肉、鸡蛋、鱼肉中农药残留检出率达100%,除草剂检出率大多在50%以上。另一方面土地对化肥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于:①直接向水体施药;②农田使用的农药随雨水或灌溉水向水体的迁移;③农药生产、加工企业废水的排放 ;④大气中的残留农药随降雨进入水体;⑤农药使用过程中,雾滴或粉尘微粒随风飘移沉降进入水体以及施药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

二、亟待采取的对策

  党中央提出了“五个统筹”、“五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科学发展观,为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标,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尊重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寓生态建设于各项事业的发展之中,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真贯彻和执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

[对策一]控制人口增长减小环境压力

  要进一步节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自觉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多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加之对合理利用资源认识不足,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对资源采取掠夺式开发经营,致使资源衰退,破坏了人与资源的平衡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关键是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农村人口的迅速增长。积极采用利益导向机制来控制人口,强化对计划外生育人口社会抚养费的征收,逐步促使计划生育由行政推动模式向利益调节型转变。

  其次是提高人口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社会公德,尤其要加强生态、环境知识的教育和普及。要认识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严重的危害,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心。树立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在倡导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倡导生态文明。

[对策二]加强农村的环境宣传教育

  要把促进家庭与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强化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从治理城乡家庭居往环境的脏乱差、破除旧的生活习惯,引导、组织广大家庭自己动手,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使广大家庭在参与中受益。

  抓好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和发展生态农业的示范户为目标,以提高广大家庭成员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为先导,以增加绿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从家庭做起,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组织各种农民喜爱的科普宣传和文化体育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家庭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美化生活环境、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有明显进步。

  倡导购买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生活消费品,选购减量包装的商品,促使生活垃圾实施减量、无害和资源化。动员家庭成员净化、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将美化居住环境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使农民在创造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以求内在美与外在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对策三]健全机制依法治理环境

  各级政府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切实担负起改善本辖区环境质量的职责。对重要的规划和建设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防范决策失误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要把环保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落实任期目标责任制,将环保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领导的政绩考核范围,把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作为各级领导的行动规范。

  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的环境管理体系。各级政府要同有关部门制定环保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切实落实各部门的环保职责。特别是在项目环境管理上,必须坚持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严格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目前我国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尚未完成,且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因此乡镇企业的污染仍是农村地区环境保护相当长时间内必须面临的难题。要加强和完善控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制建设。采取“台阶式”的经济技术政策和对策,对不同生产水平的乡镇企业,执行不同行业的技术规定和不同等级的技术标准。对危害、威胁城乡水源地的乡镇企业,严格限期实行关、停、并、转、迁。

  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秸秆焚烧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

[对策四]节约资源、走生态农业道路

  推进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能够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我国农业生产每年产生6亿多吨秸杆,这些看似无用的秸杆可以用作饲料、还田生肥、造纸以及发酵形成清洁无污染的燃料沼气,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 利用废弃秸杆发展沼气用作燃料已经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有的甚至形成产业化,成为农民新的增收渠道。

  来自农业部门的统计表明,作为农村环保型新能源建设的重要措施,全国目前已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750余处,推广省柴灶1.8亿户,已有720万农户利用沼气生火做饭,东北一些乡村甚至出现了“两人烧火、全村做饭”的喜人场景。

    此类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利用,不仅相当于每年节省了6000万吨标准煤,而且净化了农村空气。

    发展生态养殖,促进畜禽粪便资源化,确保养殖废水达标排放,发展沼气技术,变畜禽的排泄物为沼气,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经济。水利、农业部门要加强水质监测,大力推行灌溉污水预处理技术,全面开展污水灌溉技术研究,并建立健全污水灌溉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在农村地区,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在村庄内部也有不少坑塘,而且农村的生活污染物相对比较简单,因此,采用人工湿地、稳定塘、芦苇塘、氧化塘以及其他一些土地处理技术是经济可行的。  

  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薄膜和饲料添加剂,限制氮、磷严重超标地区的氮肥、磷肥施用量。 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优质、无公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此外,从经济手段上采取某些措施,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考虑对农用化肥、杀虫剂征税,以鼓励纳税人减少那些对环境有损害的工序或活动,还可以引导产业转型。

  要统筹兼顾水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强化饮用水源的监管。合理控制好地下水的开采,做到采补平衡。大力倡导和发展节水农业和节水工业,努力实现污水处理回用,提高用水效率。要积极推行水稻节水增产灌溉制度,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优先发展节水作物,注重采取低压管灌、修建防渗渠道和拦截径流、挖塘蓄水等有效措施,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从严审批矿产开采权,促进矿产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法治理整顿矿业秩序。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内采矿。对已造成生态破坏和发生严重地质灾害的矿山限期整治和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大力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建设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使全社会逐步走上生活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根本上来讲,我国农业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草)、退田还湖(湿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的发展趋势,以实现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联系作者:安徽省肥东环保局/黄智勇 email:meishan197778@sina.com
  地址:肥东县店埠镇塘杨路18号
  邮编:23160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研究称全球变暖毁灭远古雨林
隧道内发现的蕨类植物美国研究人员在伊利诺伊州一处煤矿发现…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