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工艺技术(2)
1.3 工艺过程(图3)简述
预处理后的污水自上而下进入内锥,及下向流对流接触氧化生物过滤区(一区)内,通过滤料空隙间曲折下行,空气是自下而上,通过滤料空隙间曲折上升,在对流接触氧化的过程中,与污水及滤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充分接触,在好氧条件下发生气、液、固三相反应。
该区使污水在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污水处理池的内锥、及下向流对流接触生物过滤区(一区)内,综合完成污水在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污水处理池中的第一级处理过程。
通过内锥即下向流对流接触氧化生物过滤区(一区)处理后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继续下行,进入导流沉降无泵污泥回流区(二区)内,在导流板的作用,并借助于流体下行的重力,使重于水的污泥顺势下沉于锥底,并在上部的水压作用下,压入锥底排泥管,排至污泥槽,流至污泥干化池。污泥流至干化池后,上清液和污泥在干化过程中外排的废液都通过回流槽回流到污水处理池前端,进入厌氧池或水解酸化池进行反硝化处理,干化污泥外运处理。
污水在导流沉降无泵污泥回流区沉降排泥后分离出来的水,在导流板的作用下进入外锥即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三区)继续处理。
导流沉降无泵污泥回流区借鉴沉降分离法、无泵污泥回流法二者的设计手法,继而实现泥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污泥外排并回流,分离出来的污水导入外锥即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从而使污水在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污水处理池中的沉降分离无泵污泥回流区(二区)内,综合完成第二级处理过程。
导流沉降分离出来的水在导流板的作用下进入到外锥,及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三区),与空气一道自下而上,通过滤料空隙间曲折上升,与污水及滤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充分接触,在好氧条件下,发生气、液、固三相反应。该区使污水在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这个基本单元内,综合完成污水在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污水处理池中的第三级处理。
污水在外锥,及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三区)的处理过程中、也要产生一定的污泥,产生的污泥同样借助于重力作用,使重于水的污泥通过导流板间隙,也同样下沉于底部的导流沉降无泵污泥回流区,还同样通过上部水的压力,将污泥压入锥底的排泥管,排至污泥槽,流至干化池。污水在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污水处理池中,综合实现了二次曝气,而共用一个沉淀区的综合作用,因此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污水处理还具备两曝两沉的污水处理工艺特征。污泥流至干化池后,上清液和污泥干化过程中外排的废液通过回流槽,回流到污水处理池前端,进入厌氧池或水解酸化池反硝化处理。干化污泥外运处理。
① 曝气过程
曝气(内锥及下向流对流接触气化区)→不曝气(导流沉降无泵污泥回流区)→曝气(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
② 污水处理过程
下向流(内锥及下向流接触氧化区)→下向流(沉降分离无泵污泥回流区)→上向流(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消毒→排放或回用
③ 气、水混合运行过程
水下行↓气上行↑,气水对流接触(内锥及对流接触氧化区)→泥下行↓水上行↑,曝气混合液借重力下行进入导流沉降分离无泵回流区→水上行↑气下行↓(外锥及曝气生物过滤区)
④ 污泥流动过程
⑤ 硝化反硝化过程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