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功能性不断流的初步探索与展望

作者:安新代    文章来源:黄河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16

  黄委自1999年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扭转了下游频繁断流的严峻形势,已实现了连续9年不断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目前黄河一些河段在用水高峰期基流仍然偏小,不断流仅能界定为水文学意义上的不断流。

  黄委2008年提出要把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的重点转向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可以保障黄河供水区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水资源供给能力;维持河道一定的排洪输沙能力;维持河流承 载一定的污染并自净的能力;维持河流生态系统良性运行的能力。这比以往传统的水量调度目标更高,范围更广,系统性更强,技术更复杂。

  围绕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目标,黄委积极起步探索和实践,取得初步成效,并初步制定了中长期的实施策略。

  推进黄河功能性不断流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1.研究发布了近期利津断面功能性不断流主要指标

  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首先要掌握各项功能需水指标。为此,黄委从2007年7月即开始联合有关单位启动黄河经济需水、输沙需水、生态需水、稀释需水指标研究。考虑到当前研究基础薄弱,采取先从下游开始研究,并逐步向上中游拓展的策略。同时采用开放式的研究方法,一方面,广泛收集和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加强监测,依托更加丰富的信息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实践深化研究;另一方面多次召开高层次研讨会进行研讨。

  根据研究结果和专家意见,考虑黄河水资源条件,发布了近期利津断面3~6月份功能性不断流控制指标,包括预警流量、低限流量和适宜流量。利津断面预警流量为30立方米每秒;近期水量调度以确保低限流量为主,即利津断面日平均流量不低于80立方米每秒;在条件许可时,争取达到适宜流量,利津断面3~4月月平均流量不低于120立方米每秒,5~6月月平均流量不低于160立方米每秒。

  2.首次有计划地实施了黄河下游生态调度

  河口三角洲湿地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生态用水是黄河下游生态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调度的目标是稳定和扩大河口三角洲湿地范围,改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基于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需水规律,2008年3月中旬至6月上旬,黄委有计划地塑造了利津断面适于鱼类繁衍生长的生态流量过程。

  河口三角洲湿地的三个主要取水口在大河1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时方可取水。在2008年调水调沙期间,黄委借助大流量为三角洲湿地实施了有计划地补水,补水量为1356万立方米,湿地核心区水深平均增加了0.3米,面积增加了3345亩。补水完成后增加淡水湿地4650亩。低洼处水深可达1.5米左右。同时,由于近海口漫溢,增加河道水体面积18475亩。

  通过实施黄河下游生态调度,一是促进了芦苇植被的生长,有利于保护区植被的顺向演替和鸟类栖息地功能的恢复与改善。二是增加了河口地区地下水的补给量,提高了地下水位。三是增加了滨海的淡水补充,有利于维持近海水域合理的盐度,并输送了大量的营养盐,促进了河口近海地区水生生态环境的改善。四是在河口地区鱼类洄游和产卵关键期的3至6月间塑造适宜的径流过程,为河口地区鱼类的洄游和产卵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五是大量泥沙进入河口地区和近海口洪水漫溢,加快了三角洲造陆过程,有效促进了三角洲湿地植被的顺向演替。

  3、开始利用墒情信息开展水量调度

  为改变传统的被动制定用水计划的局面,优化配置农业用水,提高灌溉用水配置精度,2008年黄委提出首先在黄河下游优先利用墒情信息指导灌溉配水和调度工作,此后制定的水量调度方案中确定的用水分配计划均考虑了墒情信息的影响。

  目前河南、山东气象部门提供46个墒情监测点的墒情信息,达到每县一站,覆盖整个下游引黄灌区。同时,黄委还组织研发了黄河下游典型灌区农作物需水模型。模型中考虑墒情信息、短期降雨预报、地下水补给、作物类型及生长阶段等因素,利用水量平衡原理精细计算逐日灌区需水量。目前,该模型已初步完成,下一步,将对模型进行调试和试应用,逐渐完善,达到更精细地利用墒情、有效降雨等信息逐日跟踪计算灌区需水量。

  4、初步编制完成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规划

  黄委组织有关单位启动了《黄河功能性不断流规划研究》,重点探讨了河流的一般功能、黄河功能性不断流的基本内涵、标志,初步确定了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的总体安排、阶段目标、实施步骤、实施策略,提出了基础研究支撑体系、调度管理体系、监测评估反馈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近期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规划完成后,将依此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下一步工作展望

  1、深化研究各项功能性用水规律

  一是利用灌区墒情、有效降雨预报、作物种植结构和生长阶段以及历史用水统计资料等因素研究农业用水规律,建立农作物需水模型,精细计算各时段农作物需水量,为优化配置农业用水提供支撑。

  二是细化研究输沙需水过程。国务院“八七”分水方案确定了黄河正常来水年份预留210亿立方米用于生态和输沙水量,其中,汛期输沙水量为150亿立方米,需要深化研究如何将150亿立方米输沙水量细化到汛期逐月、逐旬或者场次洪水,包括每场洪水的洪峰及持续时间,达到输沙效果最大化,使各河段河槽维持一定的过洪能力。

  三是加强生态需水研究,生态需水包括河道外生态需水和河道内生态需水,陆域生态需水和水域生态需水。要根据黄河水资源条件合理确定生态补水的范围、对象、预期目标,分析各断面生态需水量,包括总量和过程。

  四是加强稀释用水的动态变化研究。受入河污染物浓度和数量变化影响,稀释用水需求是动态变化的。近期稀释调度重点区域是小浪底水库以下干流河段,加强对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的研究,建立下游污染物输移扩散模型,动态计算出各时段小浪底水库应下泄的稀释流量指标,指导实施下游稀释调度。

  2、建立完善的实时调度信息采集系统

  水雨情信息是黄河水量调度的耳目,而黄河流域内现有水文站主要为洪水测报需要而设置,不少站点测报精度难以满足低水测验和非汛期径流预报需要。要根据水量调度需要,完善干、支流重要水文站低水测验设施,加大雨量站密度,建立完善的水量调度水雨情信息采集系统。

  及时准确地掌握引退水信息是进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依据。目前,黄河上中游和重要支流引退水信息获取的时效性不强,精度不高,难以满足水量调度工作需要。因此,下一步要加强黄河上中游和重要支流引退水信息的监测,通过建立重要引退水口远程监控(视、测)系统和利用完善的水文站信息,全面及时准确掌握重要引退水口和重要河段的用水。

  墒情信息方面,依托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的建设,采用常规监测与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通过加强与地方信息共享的渠道,进一步加大黄河流域墒情信息获取的力度。

  生态信息采集,一方面建立河口地区生态监测体系,结合遥感,全面监测湿地面积、植被种类及面积、鸟类种类及数量、地下水位、鱼类等变化情况;另一方面建立有关部门监测资料和成果共享机制。

  对于水质信息,既要加强小浪底水库垂向分层水质分布和动态监测,也要增加下游排污口和汇入支流污染物浓度监测的频次,提高预估能力。

  3、加强河流枯水演进实时调度,优化水库调度,提高水量调度决策支持能力

  目前,黄河水量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年、月、旬水量调度方案编制系统和下游枯水实时调度模型,下一步要在此基础上建立黄河上中游实时调度模型和实施月调度的渭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枯水演进模型,加强枯水期实时调度,提高枯水演进精度,为精细调度水库奠定基础。

  要进一步加强干流水库优化调度,对具有多年调节能力的龙羊峡水库,要进一步优化其年际蓄(补)水调度;对其他骨干水库,要统筹考虑经济、输沙、生态、稀释等各项用水,在满足多目标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各调度时段泄流指标。

  4、强化依法调度,以制度建设保障输沙用水、生态用水、稀释用水的水权

  随着《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黄河水量调度法律手段基本完备。下一步要继续强化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增强水量调度执行力,在加强非汛期调度的同时,也要加强汛期调度,加强汛期非洪水期的用水管理,实现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加强各大支流调度,健全支流水量调度管理机制和制度,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均衡用水,保证入黄水量,进一步细化、优化黄河水资源在全流域的调度,使汛期输沙用水和非汛期河道基流得到保障,确保黄河功能性不断流。

  5、按照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积极实践,逐步推进

  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各项功能性用水指标需要通过调度实践确定并优化调整。因此,要积极开展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调度实践,并通过全面的监测信息进行后评估,逐渐完善各项功能性用水指标,再应用于调度实践,逐步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

  (作者为黄委水调局局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大猩猩生来就会国际化手语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最大的大猩猩研究揭示大猩…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