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日本节能政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政府创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3

  上月中旬,促进发展中国家能源投资国际会议在荷兰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能源保障发展”。会议认为,能源是保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消除贫困的基础,然而某些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制造正在损害健康、导致环境污染。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及其带来的污染?也许发展中国家应该借鉴某些发达国家的办法。

  日本是一个能源资源缺乏的国家。日本能源的特点之一是能源电力化突出,日本把各类能源变换为电力的比率在世界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二是过分依赖石油,石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超过了50%。但是近几年来,日本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开发技术,石油消费量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大气污染也相应减少,距离《京都议定书》规定的2010年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标准越来越近。日本新的能源消费预测要求贯彻一种争取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共同发展的新策略。为了了解他们在这方面的进展成就,本报采访了日本驻华使馆经济处参赞堂之上武夫。
  今年4月,日本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在茨城县的筑波市落成。该系统每年可以发电53万千瓦时,并减少当地约3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立法促企业节能 
  ——畅谈日本节能政策,日本驻华使馆经济处参赞堂之上武夫接受专访。
  日本在石油危机后调整能源战略,并制定《节约能源法》,敦促企业在保证同等产出的情况下,每年以1%的速度递减能源消耗
  新京报:20世纪的两次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此后,日本决定调整能源战略,同时采用法律手段促使企业开发节能技术,并为此制定了《节约能源法》,要求企业在保证同等产出的情况下,每年必须以1%的速度递减能源消耗。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堂之上武夫:首先,我们在接受采访前向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咨询了节能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关于《节约能源法》的条文。
  《节约能源法》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法律,虽然设定了具体的数字目标,但即使不符合这一目标也不会受到处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朝着目标努力,法律主要起一个敦促作用。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每年都要提交自己的节能计划,平均下来每年能达到节能1%的量就可以了,当然不一定每年都达到这个数字。如果企业没有达到1%的目标,就需要注明原因。
  新京报:这样做起到了什么效果?
  堂之上武夫:从1973年石油危机到2001年,日本GDP增长达到了100%,而产业部门能源消耗的增长基本为零,这一方面有《节约能源法》的功劳;同时,日本的大部分能源都靠进口,企业面对石油危机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同时必须进行技术开发,如果他们不这样就无法维护竞争力,所以这也是企业自己努力的结果。
  由国际能源机构(IEA)做出的2001年各国单位GDP能源消耗强度对比中,虽然各国物价水平不一样,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可能较大,但至少可以看出日本的人均能源消耗是最少的。
  生活节能面面观
  日本人在家用电器和家庭汽车普及的同时,通过技术革新减少能源消耗
  新京报:家用电器和家庭汽车进一步普及,日本人在普通生活中如何依靠技术革新来节省能源?
  堂之上武夫:我们以家庭消耗能源为例,这方面的消费确实在不断增加。就拿冰箱来说,每1升容积在1981年消费2.76千瓦时,到了2001年时变为0.75千瓦时,而冰箱的体积平均也增加了一倍。由于经历了技术革新,虽然单位能源消耗降低,但体积的增加与能源降耗相互抵消。
  除了家电还有以汽车为主的运输部门,现在的能源消费也是非常大的。而汽车在节能技术方面也有很大进展,但是汽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所以能源的消耗仍很大。除了汽车数量的增加,因为考虑到乘坐起来比较舒适以及可以多人乘坐,汽车的大型化越来越明显,能源消费也因而增加。
  新京报:应用比较广泛的典型的日本节能产品有哪些?
  堂之上武夫:首先当属汽车,然后就是家电了———它的设计不光考虑到使用便利,节能开发的力度也比较大。比如在日本的电器商场中,适用于同样大小房间的空调有的卖到十五六万日元,有的才卖三四万日元。贵的产品一样卖得很好,一是使用寿命长,二是长远来看,节省电费。尤其在日本的冬天,很多人用空调取暖,一年下来就很合算了。
  新京报:说到国民节能意识,日本人是怎么做的?
  堂之上武夫:随着时间的变化,节能方式也有所不同。生活便利的要求很高,电力能源的消耗也很多。
  在取暖方面,日本没有大规模的集体供暖,多数地区都是自家各房间单独配备取暖设施,如电暖器或者烧油的暖器,有人时就使用,没有人就不用,这也是节能的表现。当然各地情况也有所不同,特别冷的地方为了照顾到水管等设施不被冻裂,也是持续供暖的。至于公共场合的照明,从生活便利和安全的角度考虑是必须的,对其直接加以限制是不太现实的,但由于这方面的节能技术的开发,在保证同样照明时间和亮度的前提下,能源消耗也降低了。
  提升新能源利用率
  到2030年,日本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占能源总量的比重将上升到10%。日本在节能上注重利用太阳能、水力和地热,并支持日本家庭购买太阳能装置发电,不仅做到自给自足,还可发电卖给政府
  新京报:日本政府今年4月决定,到2030年日本能源需求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将大大降低,石油供应由现在占能源总量的50%降到40%,而新能源将上升到20%。这些新能源主要包括什么?
  堂之上武夫:20%这个数目在我们的资料里没有查到,我们问了能源厅,他们有一个叫做综合能源调查会的机构,是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咨询组织,他们认为日本到2030年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上升目标达到10%.可再生能源指的是水力、地热等方面的能源。
  新京报:日本的节能型产品是否有益于提高日本贸易的经济效益?
  堂之上武夫:这个问题似乎无法用数字加以表述。日本的能源大部分是依赖进口的,包括石油在内。两次石油危机使我们看到,如果不节能降耗的话,就会使我们丧失国际竞争力,而且对国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政府、企业以及国民都共同想办法。不光是在日本国内投资生产节能产品,还包括在海外投资,引进日本技术生产产品,这都是在节能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
  新京报:那么具体的节能技术有什么呢?
  堂之上武夫:不管是家庭还是公共场合的照明,日本的节能灯使用很多。再比如新型路灯,自身安装了发电装置,白天吸收太阳能之后晚上自动照明,而原来则完全是靠电能充电。
  在日本,太阳能发电是非常普及的。在家庭方面,太阳能发电普及的难点就是费用非常高。购买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费用能否比电费合算是关键,这在以前也是做不到的。我在经济产业省工作期间了解到,当时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很难卖出去,正是因为卖的数量少,所以不能大规模批量生产。
  现在,家庭购买这种装置,一半的费用由政府来补贴,所以现在卖出去的越来越多,价格也随之降低了。据我了解,大概10年前,3千瓦的发电设备价格约为600万日元,这大概够交几十年的电费,而现在的市场价格降低了一半。折合成人民币,约从40万元降到了20万元左右。
  在日本使用太阳能发电装置还有一个独特的好处:白天不用电,而是发电卖给电力公司或者政府,而后者也积极收购,这样得到的收入可以再用来抵消部分电费。我们做的统计可以看出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在普及了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家庭,节电工作反而做的更好。
  日本有很多生产太阳板的公司,而且有的地产商在建住宅的同时就已经铺设了太阳板。日本的经济产业省下面有一个名为NEDO的日本新能源机构,它还与国外包括中国北京在内的电网公司进行合作,安装太阳能方面的装置。
  记者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堂之上武夫多次提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对日本的重大影响。据统计数据来看,那确实不啻是一场灾难:石油价格从1972年每桶平均2.6美元上涨到1974年的11.5美元,这也导致1974年的物价上涨20.8%,GDP出现战后首次负增长(-1.4%)。
  石油危机终结了日本高速增长的时代。此后日本政府提倡节省能源,加强新能源开发,放宽能源限制,大力开发新能源,采用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氢能、超导能等。日本正在极力谋求多角度、全方位的能源安全,通过这些措施努力完成环境保护任务,构筑新层次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的研发上,日本舍得投入,力图确保未来能源科技的制高点,推出“新阳光计划”,每年拨款570多亿日元研究再生能源技术、能源输送与储存技术等。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日本成为世界上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为美国的2.75倍)。日本的太阳能技术全球独领风骚,2002年日本的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总量的46%.
  日本的能源问题也将是韩国、印度以及很多经济高速发展而能源又相对匮乏的国家要面对的共同问题,日本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也许能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的模式。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研究发现:火山停止喷发或致地球…
    火山停止喷发或将导致地球变成大雪球 还可能导致大气中的氧气…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