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能源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
三、世界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将相应变化
本轮金融危机随着金融泡沫的消失,需求大量萎缩,尤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非常深远,因而国际市场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世界经济复苏将不可能迅速完成。目前,世界各经济体正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尽早复苏,其中,全球经济结构的重新调整已不可避免。在美国经济结构调整中,除了加强金融体系监管、巩固美元的国际化地位(美元地位已受到多方挑战和质疑)、刺激国内需求和增加就业外,美国以本次金融危机中全球经济和能源结构大调整为契机,降低其对中东地区石油的过渡依赖也是美国急需解决的问题。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之后很快就推出了能源新政,并随后推出了清洁能源和气候法案。其核心实际上是要改变传统的能源利用和消费模式,向清洁化、可再生能源、低碳绿色能源、智能电网方向发展,以能源技术的全面变革来改变美国目前的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降低以石油为代表的传统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推动整个国家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最终在本轮危机之后占领全球能源和先进工业的技术制高点。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在本轮经济危机中受到严重打击,以汽车产业为例,一方面,美、欧、日均开始放弃和出卖某些非节能、非环保、高耗能的汽车品牌(如通用出售悍马);另一方面,他们在通过重组、转让等手段挽救在技术上仍有竞争力的汽车品牌方面,仍然不放弃核心技术(如北汽最终放弃竞购欧宝)。而且,由于本轮经济危机正处在全球气候变化倍受关注的时刻,所以,本轮经济危机加速了节能汽车产业的发展;俄罗斯经济由于极大依赖能源及其他原材料的出口,所以本轮金融危机使俄罗斯不得不改变其能源资源开发政策,更加鼓励外国跨国公司增加俄罗斯能源勘探开发投资,这将极大影响全球能源供应市场,尤其是原油和天然气市场的供应格局;我国是传统的制造业大国,虽然多年来以制造业为龙头支撑着我国出口贸易对GDP的贡献,然而,实际上部分工业产品,尤其是高耗能产品,如焦炭、钢铁、化工等是以资源(包括能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的,我国急需改变工业产业结构、更加向着技术含量高、自主创新强的方向发展,所以,此次金融危机迫使我国在进一步改变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同时,也促使我国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向着增加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核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例的方向发展。
此次金融危机在迫使世界各国纷纷进行本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会给全球能源技术带来一场革命,使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清洁煤技术、碳扑捉与封存技术等高效、清洁、低碳、可持续的高端能源利用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改变全球的能源供应和需求格局。
四、各国利用气候变化谈判加强贸易保护
本轮全球经济危机造成世界贸易量急剧下降。2008年第4季度到2009年第1季度世界贸易量以20%的速度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2009年的贸易量将以近12%的速度下降,其中,发达国家日本和德国尤为严重,其它国家如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急剧下降,2009年1—6月份OPEC的石油出口量也下降了约10%,直接影响了各国经济增长;我国在2008年第4季度到2009年第1季度出口降幅非常明显,对欧美市场出口下降均超过了20%。其他国家的进出口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各国都纷纷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如增加出口退税税率、出口补贴等)来试图增加本国出口贸易量,然而,于金融危机下,需求急剧下降,各国进口需求相应下滑,导致出口恢复和增长困难重重,加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更是借全球气候谈判加强贸易保护,在这种背景下,各国为了扩大本国内需,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各式各样的贸易刺激与保护措施,如关闭外贸市场(俄罗斯)、开放油气上游吸引投资(俄罗斯)、提出所谓的“征收碳关税”(美国)、征收高额关税(美国对中国拟将轮胎关税由3%提高到55%)、增加贸易限制性条款(欧盟)、加强进口产品的检测检疫(日本)、增加出口退税、吸引旅游等等。其中,对全球贸易潜在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提出的“征收碳关税”,一方面,如果这一碳关税政策得以在全球实施,那么,含碳产业的全球贸易量将大幅度萎缩,并将改变全球贸易格局,尤其对以中国为代表处在重化工发展阶段的出口型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经济增速会显著下降。虽然征收碳关税有利于加快淘汰高碳产业步伐并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向着更加低碳、清洁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目前发展阶段而言,尽管我国已经开始结构调整、产业更新换代需要时间逐步进行,否则,将会造成大量工人失业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五、世界石油需求与产业活动有明显刚性联系
在此次危机中,各国的产业活动量,尤其是工业活动量明显减少,许多工厂关门或减产、许多人减少了上班、驾驶、购物、娱乐、消费等出行活动。由此造成全球能源需求锐减,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石油消费减少幅度较为明显(表1);与2008年相比,2009年第1季度和第2季度全球石油消费量同比分别减少了3.54%和3.71%;OECD北美分别减少了5.24%和7.38%,其中约占全球从1/4石油消费量的美国分别减少了6%和5.56%;OECD欧洲分别减少了2.61%和5.33%;而非OECD国家总计则分别减少了1.56%和增长了0.26%。从以上这组数据不难看出,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石油消费的影响更加敏感,尤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石油消费较发展中国家减少幅度要更为明显,而这也预示着世界石油消费的增减刚性非常强,一旦经济复苏,经济活动加强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石油需求必然回升,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必将再回到较为紧张的局面。目前,根据国际能源署、石油输出国组织、美国能源信息署等由机构的预测,2009年的第3季度和第4季度石油需求仍将走低,到2010年第1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将恢复正增长,所以明年国际油价必将再度上涨,在不考虑投机炒作等不正常因素的前提下,均价至少要上涨10美元/桶。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