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基础篇 >> 环境资源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推荐]即将沉没的城市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即将沉没的城市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0

 

  中国沿海海平面去年升高6厘米

  最新数字显示, 2003年,中国沿海平均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60毫米,到200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略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中国的两大城市上海和天津处在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之下。

  2.5毫米,这个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被人们忽略的数字,在《2003年中国海平面公报》中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2004年2月初,中国国家海洋局公布的《2003年中国海平面公报》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多年来一直呈波动上升趋势,2003年,中国沿海平均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60毫米,到200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略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在过去的100年里,虽然海平面的上涨一年只有几毫米,但一个世纪下来,全世界的海平面平均至少涨了20厘米。照此估算,那么到本世纪中叶,世界各地70%的现有海岸线将被海水淹没。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全国的大城市有70%以上集中在沿海地区,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城市很多。据《2003年中国海平面公报》称,未来十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持续上升。而包括浙江在内的长江三角地区又处在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前列。在沿海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天津沿海海平面的“涨幅”最快。上海也处在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之下。

  是摇篮也是杀手,是沃土也是威胁。

  自古以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就是中国最富庶的两个地区,如今更是领跑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因为有广阔的平原,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

  因为靠海,商贾利用便捷的海上航线追逐着财富。但专家研究表明,正因为这既靠海又平坦的地形,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相对海平面逐年上升,由此带来的台风、风暴潮等对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影响也愈显突出。

  9月4日,台风“杜鹃”光临广东沿海,造成珠江三角洲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近23亿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因此次台风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增至46人,全省共有641万人受灾,倒塌房屋540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3.9万公顷。

  尽管这次台风是各种因素综合形成,但从根源上看,和海平面上升是脱不了关系的。

  一、投资环境遭到挑战

  统计资料显示,长江三角洲地区19世纪共发生潮灾8次,而20世纪至少发生了15次。普通的一次风暴潮就能造成10多亿元的损失。我国1994年发生的一次风暴潮造成损失总计达90多亿元,1996年那一次则达到了100多亿元。杨桂山表示,由于海平面上升引起的自然灾害如果得不到控制,两大三角洲的投资环境将受到影响。

  具体而言,随着潮位上升,如果防潮措施不到位,港口码头的吊机等作业平台以及堆放的货物都会受到海水的淹没、侵蚀,造成经济损失。而最主要的问题是,海水入侵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用水。上海在1979年曾发生过一次海水倒灌,上海主要的供水企业吴淞口水厂供水受影响,导致很多企业停水,直接损失有1400万元。由于城市缺少淡水,许多企业停产。不能停产的企业就只能使用含盐分很高的海水。许多企业的锅炉、管道等生产设备都被腐蚀,造成的间接损失有2亿—3亿元。

  往事已成烟,而我们关心的是,这样的事情以后还会发生吗?按照目前的防潮条件,如果海平面上升50厘米,就有可能造成城市的缺水时间增加将近一倍。

  二、海平面在不断上升

  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是,海平面上升是全球趋势,而且在沿海地带表现尤为明显。“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全球范围内海平面最高已经上升了有100厘米,最低的也有50厘米。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10年里,海平面上升的幅度尤为明显。”

  近百年来全球各验潮站的观测表明,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呈上升趋势。国外学者预测,到2050年,海平面上升的低、中、高值将分别为52厘米、114厘米和217厘米。美国学者霍夫曼考虑了南极洲冰厚的不同效应,认为全球海平面在下一个世纪末可能上升56-345厘米,而以144-216厘米的可能性为最大。我国1960-1980年间海平面的平均上升速率为0.21厘米/年,大于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

  珠江三角洲地区沿海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会上升30厘米。根据研究报告的推断,海平面上升30厘米可能会加重珠三角的洪水灾害,使原来按“百年一遇标准”设计的堤围连20年一遇的洪水都抵御不了。从理论上讲,到2030年珠江流域将有超过20%的土地会被海水淹没。

  海平面上升将使上海现有防汛设施的防御能力下降。上海刚刚完成黄浦江中下游全部318公里防汛墙的达标建设工程,防御能力是“千年一遇挡潮标准”。但有专家认为,随着海平面的上升,这一标准有可能下降到“200年一遇标准”。

  说起海平面上升对长三角和珠三角造成的影响,在海平面上升的同时,由于人工活动如地下抽水等造成地面沉降,使我国三角洲地区海平面上升情况更为严重,如苏南等地的地面沉降已经超过100厘米。三角洲地区以平原为主,一边是海平面上升,另一边是地面沉降,在一增一减之间,就造成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更大。

  三、海滨浴场的沙子是从外面运过来的

  许多海滨浴场的沙子都是从外面运过来的。由于海水的淹没、侵蚀,许多海滨浴场沙滩上的沙子被潮水大量地带走,人们不得不经常性地从外地装沙子来弥补,成本相当高。如果海平面上升50厘米,连云港、舟山群岛等地的沙滩都有可能被淹没、侵蚀31-366米不等,甚至厦门海边的沙滩也可能逃脱不了这样的“宿命”。

  关于海平面上升,我们还听到过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在过去的50年内,意大利威尼斯市的相对海平面上升了23厘米。1989年12月13日,该市主办召开了一次题为“海平面上升对城市和地区的影响”的国际会议。就在大家热烈讨论着如何避免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时,高潮的海水涌入了威尼斯市皮亚托圣马科的街道。

  前两年,在珠三角的一个海滨城市,有开发商在海边盖了一个海滨别墅区。因为别墅区靠海,风景优美,十几幢别墅一下子就全卖光了。当地许多开发商赶紧跟在后面开始兴建海滨别墅,指望能狠赚一笔。但有一天风大、浪急,潮水冲上了岸,把别墅前的花园墙都冲倒了。潮水退后,人们看到各座别墅内到处都是泥沙,一片狼藉景象。后来这些海滨别墅再也卖不出去,开发商们也都不敢再吃这块难咽的肥肉了。这使得当地的房地产开发一度受到影响,直到政府出面改善了当地的防潮设施。

  我国是最易遭受潮灾的国家之一,据史料记载,一次大的潮灾曾淹死10余万人,海水可侵入内陆30-40千米。1962年8月2日,7号台风影响上海,吴淞潮位达5.38米,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的防汛墙有46处决口。河水涌入,淹没了半个市区,甚至淹没了大人的腰部,就连繁华的南京东路上水深也已达0.5米。

  相对海平面的上升还会使排水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威胁增加。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最易受洪涝灾害的威胁。1981年,长江出现百年一遇的高潮位,太湖排水因受潮头顶托而中断。1991年太湖流域又遭遇特大洪水,而此时长江正出现大潮,排水不畅,造成了惨重损失。

  在江苏沿海的4个主要排水口,海平面只要上升40厘米,排水总量就要下降25%;在珠三角地区,海平面每上升50厘米,排水设备的装机容量就要增加15%以上;海平面上升50厘米,我国沿海滩涂就要损失15万-22万公顷,其中光是江苏一省,损失就将在4万-9万公顷(江苏拥有全国沿海滩涂的三分之一)。

  四、治水新思路

  新华社的报道称,上海正在考虑是继续抬高防汛墙还是在黄浦江江河口建水闸。因为继续抬高防汛墙,就会使黄浦江成为“悬河”,影响城市美观。而建水闸,对航运等的综合影响又不能不考虑。

  上海目前还正计划在北外滩建“国际邮轮城”,以吸引大量的国外游客。有专家推测,基于这一点,影响外滩风光的抬高防汛墙方案不太可能实施。而记者从上海市有关方面得到的消息也印证了专家的这一推测。

  上海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进行在吴淞口建水闸的课题研究。该院主管单位——上海市水务局的宣传处梁主任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但当记者向其抛出资金等更多的问题时,梁坦言,由于防汛问题十分敏感,她不能透露更多的信息。

  上海采取建防汛墙或建水闸等措施表面看是为了防汛,实质上是在改善投资环境,我们的企业也应该看到这一点。由于我国现在许多海堤是泥包堆的,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潮流变化很容易侵蚀、掏空海堤。在长三角地区,如果要保持50年一遇的标准,就需要再加高加固,但这也意味着要增加20多亿元的投入。1998年洪水以后,政府投资力度很大,但还不够,光靠政府还不行,而企业常常是发大水后,才想起来赞助,平时却感觉不到这是和自己休戚相关的事情。由于企业看不到现实利益,投资防汛工程的积极性自然得不到提高。杨提出可以采取提供滩涂等方式来回报企业对防汛工程的投资。

  由于防汛工程是“生命线”,要想完全走吸引外资这样的市场化道路还不现实。今年淮河发洪水期间,由于河南省的堤防陡峭,水下来很快,而安徽省的堤防又较低,到了江苏苏北一带,堤防又开始变高,这就使得淮河一带泻洪难度大增。基于这一点,黄认为,由于涉及到统筹规划问题,很难将堤防工程像修建高速公路一样让投资者“包干到户”。

  现在应该多研究如何用长期投资来抵御突发性的自然灾害问题。江苏在长江发大水之后,把整个堤岸用水泥加固抬高,这对于几次抗洪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灾害经济学来说,这个长期投资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灾害经济学的研究要点是如何把灾害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特别需要一个长期投资的经济理念,去预防灾害和战胜灾害。自然灾害出现以后,各地往往开始不计成本地抗灾。不计成本的抗灾一定是有问题的,所谓“不惜一切代价”只能是一个政治动员,而不是科学精神。

1

文章录入:miaojj9000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美国利用新技术研究海洋与地
    城市节水减污应用研究现状
    雨洪利用与城市自然水循环修
    河流与城市的生存发展
    让鸟儿飞进城市
    城市垃圾及其处理
    海洋时评 “冰川消融 后果
    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浅
    美国如何规划城市
    国内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动态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