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基础篇 >> 环境资源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水资源管理要新思维—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国水资源管理要新思维—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
http://www.eedu.org.cn    作者:董文茂    文章来源:环境杂志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5

 

  我国现行水价制度并不反映市场规律,不能真正体现水的价值

  记: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前不久表示,通过多年实践,中国逐渐找到了一条国家宏观调控、私营部门逐步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之路。当前,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政府、企业、公众各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规范多元化的经济主体参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王:在宏观上,政府要发挥调控的作用,首先要以流域为基础,对流域的用水总量、污水排放总量控制好,在微观上,严格用水户的取水许可。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而我国现行水价制度并不反映市场规律,不能真正体现水的价值,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整个社会的节水意识并不强。在一些供水系统,供水设施“跑、冒、滴、漏”的现象相当严重。而普通百姓,以及一些机构对节水也不重视,节水往往就节不起来。

  所以,我觉得,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老百姓也是有责任的,应该做到不要浪费,不要认为水是无偿的。在当前的制度条件下,任何一个用水单位,都应该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国家宏观调控,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这种思路非常好,符合当前中国国情。包括水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都是归国家所有的,所以,多元化的经济主体参与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时候,政府部门应该建立起相应的招投标机制,成立严格的专家评审机构,此外,要理顺水价的经济环境。

  建立畅通的投资渠道是建设节水型社会非常关键的一环

  记:去年7月,国务院提出要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从专家的角度,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王:在当前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下,建设节水型社会,走节水的路子,应该是各行各业的必经之路。目前,中国单位GDP用水量是美国的八倍,因而中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还有很大的节约余地,应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不过,单纯的节水是不够的,完全依靠节水来解决水资源紧缺等问题是片面的,毕竟,节水是有极限的,所以我觉得,应该多修一些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等,把中国几大水系的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作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辅助。

  记:“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节水具体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您认为制定这样的指标对改善中国水资源利用现状有何具体意义?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

  王:制定这样的指标对改善中国水资源利用现状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如果按照这个指标,到“十二五”、“十三五”的时候,未来15年,中国的农业用水就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这个指标中,关于工业用水的指标限定一方面非常的严格,另一方面,经过很大努力是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农业领域的指标的实现难度就比工业要大,目前中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是0.43到0.45之间,而中国现有的农业灌溉面积是8.6亿亩,要把这么大面积的用水有效系数提高到0.5,存在着投入太大、涉及面太广等问题。大中型的灌溉区要达到这一目标相对容易,主要是国家在此类地区的用水措施、器材等方面都规定得较为严格,但是小型灌溉区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存在难度。

  不过,不规定严格的指标也不行,我觉得要实现这些指标,关键是投入要有保证。当前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投资上,有一种现象应该要引起注意,就是关于开源的外延发展的水利项目,政府有关部门有投资渠道,但凡是内涵的节水设施的投资渠道不顺畅。

  现在我们很多技术都有了,就是缺乏适应的投资渠道,而只要具备相应的投资,才可能将一些先进的节水技术、器材切实的发挥作用。

2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中国“十五”水利环境保护述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