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绿色生活 >> 生态旅游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作者:陈忠晓 王…    文章来源:地球科学研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9

陈忠晓,王仰麟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100871)

摘 要:作为可持续旅游的实现形式,生态旅游一经提出就迅速引起了旅游学界、生态学界和相关学科的极大关注。首先对十几年来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着重评述生态旅游类型划分和规划管理。接着分析了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并侧重生态旅游的分类和分区、生态旅游开展的利弊、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及其规划管理等四个方面。最后,就国内与国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差距进行了概括总结。.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规划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A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Ceballos-Lascuráin[1]于1983年首先提出。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生态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壮大,并掀起了一股全球性的“生态旅游”热潮。据加拿大野生生物局统计,早在1990年全球生态旅游业产值就已达2 000亿美元,并且每年还以10%~30%的增长率在迅速发展 [2],在整个旅游业中独树一帜,集中反映了国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1国外生态旅游研究.

生态旅游概念提出后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专门讨论了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198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对厄瓜多尔等5个国家进行了专门研究,并于1990年出版《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3]的研究报告,对这些地区乃至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96年制订的《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21世纪议程》,在所确定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行动纲领和方案的优先领域中,都体现出生态旅游在旅游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实施生态旅游战略,将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运用于本国旅游开发中。1998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保护会议上,生态旅游作为政府选择的发展战略得以确认。1999年10月在马来西亚召开了世界生态旅游专题讨论会,并发表了“沙巴宣言”。

1.1 各类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根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公开发行的生态旅游研究的期刊就有几十种之多,主要有《旅游研究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旅游研究杂志》(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旅行研究杂志》(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及《可持续旅游杂志》(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等,在这些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有关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方面的研究论文,其中《旅游管理》1993年第2期还推出了生态旅游专辑。各类研究专著也是举不胜举。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几部:Lindberg等[4]著的《生态旅游:规划者、管理者指导》,是由学者和实践家合力倾注的面向实践,为生态旅游实践开发者、专业和业余人士所必不可少的指导性综合集成著作。此书收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250种不同出版物和400多篇学术论文。《自然旅游经营者的生态旅游原则》[6]是由生态旅游协会(TES)编辑出版的,它提供了脆弱生态旅游区开发旅游的最新准则,也是一本旅游和旅行专业人士必备的指导用书。Martha Honey[7]的新作,在界定生态旅游和评述生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古巴、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非等5个典型案例。

1.2.涉足学者越来越多,国际组织机构应运而生

Lindberg等[8]研究伯利兹的论文,主要是揭示生态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或社区的积极正面的经济和文化影响。Martha[9].则实地调查生态旅游的收益分配。她对加拉帕戈斯群岛和Monteverde的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表明,当地社区的生态旅游收入很少,而城市的大私人企业则控制和获取生态旅游的收益。从1990年以来,生态旅游协会(TES)主席Megan Epler Wood一直从事生态旅游评价、产业趋势和社区参与的研究。还有像Reid[10]、Ziffer[11]等都曾经为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为条件的关系做出过卓有成效的研究结论。主要的组织机构有:生态旅游协会(TES)、自然保护管理委员会(TNC)、国际保护组织(CI)、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组织(WWF)、旅游人类学委员会(IUAES)等,都为生态旅游业在区域或全球尺度上的顺利开展做过很多工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生态旅游协会。从1991年以来就与华盛顿大学(GWU)合作,面向社会提供生态旅游的教育和培训服务,还通过创办论坛和专题讨论会,提供最新的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各种规划管理方法。

1.3 生态旅游类型划分

尽管国外生态旅游研究正从描述性研究向更为严格的理论化研究迈进[12~15],但目前大量研究工作和实践尚处于经验阶段。很多学者还在致力于理清生态旅游、可替代性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真正含义的问题上。如加拿大环境顾问委员会(CEAC)主席Scace[16]、Farrell等[17]、Boo[18]和Cater等[19]从不同角度、立场给生态旅游下过不同的定义。在生态旅游概念界定上的分歧,导致对生态旅游类型划分上的多样化特点。Linberg[2]一方面分为中坚的(hard-core)和专注的(dedicated)生态旅游,一方面又划分为主流的(mainstream)或临时的(casual)生态旅游。澳大利亚昆士兰(Queensland)生态旅游战略划分为自助型生态旅游大众型生态旅游。

Orams[20]划分生态旅游为积极主动型和消极被动型两种。主动型生态旅游是指有着更为严格标准的生态旅游。它的开展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代表着强调资源基础得以改善的可持续发展的形式。相比之下,被动型生态旅游则是仅仅以维持资源现状,不对自然或人文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弱可持续旅游模式。

此外还有人把生态旅游分为大众化和替代性的生态旅游。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管理局(ANPS)在生态旅游划分时,根据资源开发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强度不同,采用0~5级的6级分类系统。

综上所述,国外对生态旅游类型的划分,主要依据两个标准。一是参与的生态旅游者的数量,二是生态旅游者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比较偏重后者。同时,这两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的。一般而言,游客数量的增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明显。笔者比较倾向于把生态旅游划分为积极主动型和消极被动型的分类。这样更利于我们把握生态旅游的实质,也有利于分析生态旅游者的活动特征,进而可以通过生态旅游的规划与管理进行协调和控制。

1.4 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

1.4.1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体现生态旅游部分思想的旅游规划早于生态旅游本身的历史,主要表现是旅游规划引入生态学的思想[22]。80年代中期提出了基于社区之上生态发展的理念,认为生态旅游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地方人民对生态旅游的态度和生态旅游机会的可得性。

生态旅游的规划与管理研究,主要体现在大量的专著和学术论文上,如《生态旅游:规划者、管理者指导》[4]、《生态旅游:规划者和管理者们的参考文献注解》[5]、《生态旅游介绍》[23]等,并将“岛屿理论”、“环境容量”和“游憩地等级理论”等引入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的方法,主要参照和借鉴旅游规划的一般程序和管理原则进行。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旅游管理组织——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NPS)出版的《设施和项目设计的综合指导手册》提出了包括自然和文化资源、景区设计、建筑设计、能源管理、水供应、废水处理和设备维护等在内的可持续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此后澳大利亚也出版了类似的文件,用以指导生态旅游的低环境影响设施设计。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分区,是生态旅游规划中的重点。Gunn[24]在1988年提出了国家公园旅游分区模式,即划分为重点资源保护区、低利用荒野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旅游服务社区。这一模式提出后被普遍采用。加拿大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分为自然环境区、集中游憩区、野生游憩区和野生保护区等4个。

1.4.2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的案例.

世界上第一个明确的生态旅游规划项目是198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进行的。在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伯里兹、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和墨西哥5国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后,于1990年出版了《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3]的研究报告,对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提出了建议。

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了生态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实践,突出强调生态旅游地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对生态旅游区环境和特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加拿大要求游客在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同时要自觉保护它们;充分尊重旅游地居民的风俗习惯;避免从事一切可能造成环境危害和威胁野生动物的活动;选择有益于环境、社会和经济和传统文化相一致的旅游产品。

澳大利亚政府自从90年代以来就一直很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出台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生态旅游战略[25]。要求经营者必须确保生态旅游地生态的完整性;提高自然资源(能源和水)的利用效率;支持生态旅游教育和培训;所雇佣导游必须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等。政府对于生态旅游的优先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26]。有的州还制定了区域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26]。瑞典、英国和荷兰等国家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中强调尊重地方文化传统,注重社区参与,增加当地人管理旅游业的权力。 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非洲国家,如肯尼亚、赞比亚等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国家,政府采取一定的经济补偿方式,将社区的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导社区成员自愿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27]。加勒比海沿岸各国从90年代初开始实施区域性的生态旅游战略,定期举行生态旅游会议,调整传统海滨胜地旅游内容与方式,以适应改善环境的要求。

2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

我国的生态旅游研究兴起于90年代初。1994年成立了“中国生态旅游协会”(CETA),1995年1月在西双版纳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1996年6月召开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同年10月推出的《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调整、补充方案中,列出“承德市生态旅游”、“井冈山生态旅游与次原始森林保护”等作为实施项目[28]。1999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生态旅游成为被广为倡导的一种旅游形式,1999年云南大学主办了全国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

回顾国内在生态旅游研究领域所作的诸多研究,可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2.1 生态旅游分类与区划

关于生态旅游的分类,人们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形成了多种分类方法。吴必虎[29]从发展哲学、科学和旅游产品三个层次来界定生态旅游的概念。王尔康[30]、张延毅等[31]把生态旅游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陈传康根据旅游活动场所的差异,把生态旅游分为人工自然的亲近自然、次生自然的返回自然和天然“自然”的回归大自然3个级别。李东和等 [32].从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角度,同时强调这两方面的重要。马乃喜[33]则从旅游活动类型方面,将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观赏型、科学型、探险型、保健型、狩猎型和民俗型6大类型。有的学者[34~36]从生态旅游研究内容上,强调生态旅游不仅包括自然生态旅游,而且还包括人文生态旅游。

上述分类尽管有所区别,但大都强调以下几点:一是生态旅游应当促进自然环境保护和改善;二是有利于地方和社区经济的发展;三是包括生态旅游的人文特色。至于生态旅游区划分的研究,王良健[37]从宏观的角度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将其划分为四大基本

陈伟康,陆树刚 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旅游开发理论和实例研究 生态旅游规划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6

生态旅游区:东部名山、江河湖泊、田园风光生态旅游区;西北草原、沙漠戈壁、雪山绿洲生态旅游区;青藏高寒景观生态旅游区;西南高山峡谷、岩溶风光、天然动植物园生态旅游区。

2.2 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利弊分析

(1) 生态旅游带来的良性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保护,提供科普教育和科学考察场所,扩大自然保护区宣传,被保护学家视为支持保护区的潜在手段[38~41];二是提供多种就业机会,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增强保护区的经济实力,为乡村居民创造了保护资源的经济动力[42, 43, 38, 40],促进区域经济和全国经济的发展;三是促进我国旅游景点布局的合理化和旅游者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不断提高[40];四是有利于我国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改善和行业发展;五是扩大与外界文化交流的机会,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和地方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

(2) 生态旅游带来的弊端。一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旅游区自然性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消耗过度,矿物燃料短缺,火灾危险性增多;随着大量人工设施的建造,生态旅游区的自然特征被逐步削弱,其中乱建疗养院和旅馆的影响最为严重[39]。一份调查显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发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44]。二是许多旅游区大多由主管旅游部门经办,利益为其所得,地方、特别是保护区获益甚微[45],大大影响了地方改善旅游条件的积极性。三是旅游的兴衰受国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以旅游为经济支柱的区域经济。而且,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外部不经济问题,会影响区域经济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46]。四是随着大量外地旅游者的进入,有可能促使本地社会文化结构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由于生态旅游可能带来的弊端,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应采取慎重的态度,要循序渐进,不可一哄而起[47]。同时这也要求加强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并且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和教育。

2.3 生态旅游目的地选择

生态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以及生态实验站[48]。在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方面,目前人们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并据此提出一系列的规划原则、模式以及管理方案。王义民等[49]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本底现状和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认为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蒋明康等[50]针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孙根年[51]依据自然生态—经济开发对应关系,提出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的模式及开发程序。

一些学者则进行森林公园和农村农业生态资源的生态旅游开发尝试。邓金阳等[52]首次在国内提出建立森林生态旅游定位站的设想,其后又具体分析森林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游客量与生态负荷量之间的关系[53]。王兴国等[54]论述我国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应该遵守的原则。同时,刘营军等[55]论述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并通过对日本农业旅游发展的分析,提出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应注意的问题。朱信凯等[56]在分析日本和美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吴兆录等[57]提出自然保护区在乡村农业土地利用上应由现在的产销协作模式向乡村生态旅游的方向发展。

2.4 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与经营管理

康云海等[58]根据生态旅游的特点,认为可持续发展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提出 生态旅游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具体实践活动。

生态旅游是建立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基础上,其开发原则包括综合性原则、特色性原则、美感原则以及生态性原则[59]。吕永龙[60]则从实践操作的角度,论述生态旅游规划应考虑的四个主要因素是:①旅游资源状况、特性及其空间分布;②旅游者的类别、兴趣及需求;③旅游地居民的经济、文化背景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容纳能力;④旅游活动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与旅游环境相融合,规划应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中,功能分区、游客管理和社区发展被众多专家学者所强调。刘家明等[48]认为生态旅游地规划属于微观尺度的社区旅游规划,更应注重景点及服务设施的建设设计与布局,而不是宏观的发展战略及中观的规模聚集效应;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旅游地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还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经济和社会利益。

在我国的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分区方面,大多借鉴Gunn[24]的分区模式,并且要根据各生态旅游区的功能确定旅游小区的开发,加强环境容量管理和环境保护教育以及推进社区参与[39]。

生态旅游开发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逐步建立一套管理协作机制[49]。生态旅游区游客容量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用市场手段控制游客数量、限量售票和预约、同类区域轮流开放和加强工程治理等[61,62]。

国内众多学者对开展生态旅游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旅游学科的发展,而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境保护、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在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规范模式的建立上,初步形成了一套操作程序,从资源调查、确定开发原则,到功能分区、社区参与、游客管理以及建立监测体系等。当然,学术界对生态旅游基本理论的探讨还远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63]。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生态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形式,国内外学者已经投入了极大的研究热情,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借鉴国际经验,我们认为,起步较晚的国内研究在以下方向应加快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 进一步明晰生态旅游的内涵。虽然很多学者认为不仅包括自然生态旅游,而且还包括人文生态旅游,但从目前的研究资料来看,关于人文生态旅游方面的研究很少。

(2) 通过实践,促进并不断完善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虽然国内众多学者都对生态旅游开发乐此不疲,但大都停留于概念探索和开发研究的初期阶段,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成功案例比较少见。有必要选取几个条件比较理想的区域,开展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实践。

(3) 重视环境质量影响监测、评价与管理工作的研究。在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监测、评价方面没有一套成熟的系统工作框架,在低环境影响设计(如生态居所(ecolodge)构建)、能源最优化利用和废物最小化等方面涉足者寥寥。

(4) 加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现在虽然国内在生态旅游资源划分、项目内容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考虑旅游业包括生态旅游是操作性很强的行业,归根到底还是依靠其所推出的产品来吸引游客,研究和实践均正在起步的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必然成为该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的一部分。

(5) 将生态旅游开发与社区或区域的综合发展相结合。目前,生态旅游与目的地社区居民生活以及区域发展协调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对于当地居民、游客和其他旅游参与者的教育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显然不利于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中工院士金鉴明生态旅游要遵
    打造发展现代区域性生态旅游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进展
    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国内外污泥研究现状及进展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生态旅游
    刍议生态旅游的经济意义
    生态旅游:亟待破云穿雾
    中国环境污染防治技术进展
    论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其发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