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绿色生活 >> 生态旅游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谁才是“生态游”的“主角”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谁才是“生态游”的“主角”
作者:张培元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3

    “生态游”究竟为九寨沟带来了什么?70名科学家经对九寨沟生态环境的全面调查,发现动物种类已减少,两栖类动物生活环境恶化,不少动物背井离乡,远远逃遁。如九寨沟湖泊周围设立的铁丝网,当初是为防止游人投掷鱼食、垃圾等物影响水质,但由于这些铁丝网网眼过小,动物无法穿越铁丝网到湖泊中饮水,有迁徙习惯的动物无法顺利迁徙,给青蛙等两栖动物的生存繁衍造成隐患。再如涂有涂料的人行道紧贴地面,这些含有化学成分的涂料可能形成化学隔离带,影响周围爬行类动物的活动,造成很多动物无法正常觅食、繁殖,大量个体死亡或迁徙。(6月1日《天府早报》)

  世界并非只有一种色彩,国家设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就是保护自然和生态的多样性,让每个“地球公民”自由地享受每一缕和煦阳光,畅快呼吸每一口新鲜空气。不幸的是,很多地方的“保护之举”却成了戕害生灵的“杀伐之举”,这不仅是生活在九寨沟里的很多动物的悲剧,也是我国众多自然保护区不得不面临的共同尴尬。

  为什么出现如此尴尬,关键是在很多人心目中,保护者、参观者这些“配角”和“主角”的关系错位,对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理念存在严重偏移。把对经济效益的追逐置于动物生命权之上,当一条条水泥大道铺进漂亮的风景区时,动物们的生存空间被无限挤压。

  既然是生态保护区,就必须讲究“以动物为本”,处处为动物着想。因为相对人类可以改变的生活习惯,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已铸进千年万年的自然法则之中,无法也不能更改。任何人为的改变,对它们来说都有可能是一场灾难。可惜很多保护区官员不这么想,为把保护区弄得更漂亮,更多地吸引客源,不惜开山修路、挖渠架桥,破坏植被等生态;为了增加门票收入,超额完成经济指标,对游客严重超负荷的状况视而不见。这些人从没想过,保护动物与自然的和谐才是“主业”,创收只是额外的副业。

  方便游客,不能成为自然保护区的最高经营理念。铭刻在保护区法则上的只能是一句话:敬畏自然,尊重动物的天性!自然保护区在进行建设规划时,要充分了解动物们的习性,尽量不干扰其生活规律,使其活动空间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生态;在选用建筑和交通设施材料时,更要注意环保因素,避免对动物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既是“生态游”,保护区和游客都应带着生态与环保理念来完成这种人与自然的互动,控制客流,把游览的过程当成亲近动物、亲近自然,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的过程。若过分侵入动物的“私生活”,必然影响它们的生存与繁衍。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规划滞后拖住生态游后腿
    内蒙大篷车、草原生态游
    在原生态草原上游目骋怀[图]
    生态游:与天和 其乐无穷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